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三國時代的第一流人才,兩人的人生經曆也有諸多相似之處。首先,兩人年齡相仿,諸葛亮生于181年,司馬懿生于179年,司馬懿大諸葛亮兩歲。兩人都是漢朝世家大族之後,諸葛亮的祖上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以清正廉潔、鐵面無私著稱于世。而司馬懿的祖上司馬鈞當過漢朝征西将軍,父親司馬防是京兆尹。

兩人都是早年博覽群書,滿腹才華,但都一直懷才不遇。直到公元207年,劉備在徐庶引薦下,三顧茅廬才請出諸葛亮,而諸葛亮此時已經26歲。公元208年,曹操聽說了司馬懿的賢能之名,征召他為丞相府文學掾。所不同的是,劉備請諸葛亮是畢恭畢敬,殷勤周到,而曹操對司馬懿則是近乎抓壯丁一般,如果他敢不來,曹操就會毫不客氣地“若複盤桓,便收之!”
兩人出山之後,人生境遇才開始出現很大差異。劉備手下兵微将寡,人才稀缺,諸葛亮來了之後被待如上賓,劉備對他放手重用,言聽計從,使得諸葛亮年紀輕輕就成為三國大舞台上的風雲人物,名動一時無人不知。
但相比之下司馬懿的境遇就要大為遜色,曹操手下藏龍卧虎,司馬懿這個後起之秀根本不受他的重視,很長時間一直擔任“丞相東曹屬、主簿”,從事最初級的文案秘術工作,默默無聞。曹操倒是挺看重他的文學才華,後來任命他為黃門侍郎,“使與太子遊處”,讓他當了曹丕的伴讀兼家庭教師。
精明過人的司馬懿,馬上抓住了這難得的命運轉機,他盡心竭力侍奉曹丕,成為曹丕的心腹幹将。曹丕登基之後,司馬懿終于迎來人生的大轉折,出将入相,手握重兵,風光無限。可惜曹丕沒有真正看透司馬懿,《晉書》記載,曹操早就看出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是個狼子野心的危險人物,但曹丕卻不當回事,導緻司馬懿就此上位,并在若幹年後發起高平陵之變,一舉篡奪曹魏皇權。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被視為忠臣典範的諸葛亮,也曾被世人認為有狼顧之相。《三國志》記載,公元263年,諸葛亮在五丈原前線病逝,劉禅悲痛欲絕,辍朝三日,舉行盛大的追悼儀式。有一個名叫李邈的大臣,向劉禅上書,指責諸葛亮“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認為諸葛亮也有狼顧之相,也是個狼子野心的奸臣。
看來,諸葛亮不僅和司馬懿一樣有狼顧之相,縱觀諸葛亮的後期經曆,也與司馬懿頗多相似,都是托孤重臣,都是大權獨攬一手遮天,都完全具備篡位奪權的實力與可能性。但諸葛亮為什麼到死也沒敢篡位?
其實原因不難了解。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出了他的人生宗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他志趣高潔,志向遠大,世人苦心追求的權力、地位、财富乃至皇權都被他視為浮雲。在《出師表》中他也闡明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他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這個目标,渴望着能憑借自己的力量光複漢家河山,重振漢朝往日榮光,他的人生宗旨與目标都比司馬懿高尚的多,故此才會頂住誘惑,始終忠貞不渝。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