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将軍屍骸出土,困惑久遠的謎案徹底揭開,悲壯義舉令人淚目

崇祯年間抵抗李自成大軍的将軍周遇吉,他的一生信奉忠、義二字,在作戰時他英勇無比,戰場上永遠沖在最前面。周遇吉将軍無論是在當時的年代,還是在曆史上都産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關于周遇吉将軍的死,曆史上的說法衆多,其中有兩種說法令人比較信服。

第一種說法也是明史的記載,當時周遇吉将軍帶領部隊誓死抵抗李自成的大順軍。在受傷嚴重被李自成俘虜後,被李自成懸挂在高杆上進行射殺,并且最後還慘遭分屍。

明代将軍屍骸出土,困惑久遠的謎案徹底揭開,悲壯義舉令人淚目

另外一種說法似乎可信度更高一點,據說周遇吉将軍是在甯武關城攻破後,主動跑到李自成的大營,對着李自成大罵一番,然後被李自成斬殺而死。

到底哪一種說法才是真正的曆史真相呢?周遇吉的古墓和屍骸出土後,考古學家發現周遇吉的頭骨上有一道極深的刀痕,深度足足有十三厘米。

這種深度的刀痕直接延伸到腦,這更加證明了周遇吉将軍确實是被斬殺而死的。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周遇吉将軍為什麼會自己跑到李自成的大營中,并且做出那樣違背常理的舉動呢?

明代将軍屍骸出土,困惑久遠的謎案徹底揭開,悲壯義舉令人淚目

根據曆史記載,當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國後,擁有二十多萬人的大順軍。李自成率領着他的大順軍,浩浩蕩蕩的向京師進發。

李自成輕而易舉的攻克了山西太原,但是在他的道路上還有一道非常難過的關,那就是周遇吉鎮守的甯武關。甯武關并不大,人口和規模遠不如李自成已經輕松攻克的太原和大同等重鎮。

而讓李自成感到為難的是,周遇吉和他上司的勇衛營很難對付。要知道,勇衛營的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禦林軍,勇衛營的士兵們個個都是訓練有素,作戰勇猛。

再加上有周遇吉這樣的猛将指揮上司,這便讓李自成感到非常頭疼。随後,李自成的大順軍在攻克甯武關時,和勇衛營打得如火如荼,不可開交,場面非常激烈。

明代将軍屍骸出土,困惑久遠的謎案徹底揭開,悲壯義舉令人淚目

圖檔:李自成劇照

周遇吉帶領部隊死守城牆,雖然城牆已經破爛不堪,被李自成的大炮轟炸了無數次。但是李自成每轟炸一次,明軍就修複一次。周遇吉和勇衛營像一道堅硬的城牆,阻擋得李自成的大軍寸步難行。

但是畢竟寡不敵衆,周遇吉的軍隊和李自成大順軍差距太大,很快周遇吉的部隊便彈盡糧絕了。無奈之下,周遇吉隻能改變戰術,帶領士兵們從城牆撤退,從嚴守轉變為巷戰。

在巷戰的過程中,周遇吉殺敵無數,擊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敵人。為了減少大順軍的傷亡,李自成不斷地向周遇吉勸降。李自成知道,甯武關失守隻是時間問題,他不想讓自己的軍隊傷亡太大。

但是周遇吉面對一次又一次勸降都不為所動,可是憑他的一己之力又能夠抵擋多久呢?

明代将軍屍骸出土,困惑久遠的謎案徹底揭開,悲壯義舉令人淚目

圖檔來源于網絡:勇衛營

在連殺了數十名敵人之後,周遇吉中箭到地。此時的周遇吉疲憊不堪,而且全身是傷,甚至快被箭射成刺猬了,最後周遇吉被李自成俘虜。

他率領部隊拼死頑抗給予了李自成大軍重創,此時的李自成非常憤怒,于是下令将周遇吉懸挂在高杆上,然後對他進行射殺,并且還進行殘忍的分屍,這足以見李自成對周遇吉的憤怒之心。

周遇吉死後,城裡的老百姓無不為将軍的忠義感動落淚,百姓們紛紛拿起武器和剩餘的勇衛軍們投入到巷戰中,繼續和李自成的大順軍拼命。

面對一群視死如歸的百姓,李自成選擇下令屠城。李自成手段非常殘忍,屠城時無論老人孩子一律殺死。根據明史的記載,周遇吉将軍是力戰而亡。

明代将軍屍骸出土,困惑久遠的謎案徹底揭開,悲壯義舉令人淚目

圖檔:李自成下令劇照

但是在甯武的民間,百姓們卻更傾向于周遇吉的另一種死法,就是前文所說的被李自成斬殺。後來清朝的劉玉瓒,經過無數次的深入走訪和查詢,為周遇吉将軍寫成了《總鎮周公墓表》。

根據墓表的記錄,周遇吉将軍主動跑到李自成的大營,是為了保護全城的老百姓。

周遇吉将軍是想告訴李自成,拼死抵抗是我的指令,和老百姓們沒有關系。你可以将我斬殺,占領甯武關後請不能傷害城中的老百姓。

再後來康熙時期的王珻,也尋找到了這一說法的證據。他找到了當年的親曆者馬守備,據馬守備的描述,當時李自成的大順軍中流傳這樣一句話:“獻周遇吉,一城無死”。

李自成的意思是說,隻要周遇吉獻出自己的生命,就可以保全全城老百姓的性命。周遇吉将軍當然清楚,他和他的勇衛營已經無法抵擋來勢洶洶的大順軍。

明代将軍屍骸出土,困惑久遠的謎案徹底揭開,悲壯義舉令人淚目

既然甯武關已經守不住了,那麼不如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全城老百姓的生命。是以當周遇吉将軍發現自己無法抵抗大順軍的時候,便吩咐自己的部下:“請獻我”。

若幹年後,周遇吉将軍的屍骸出土,更加坐實了這一曆史傳聞。在甯武關的最後時刻,周遇吉将軍選擇相信李自成,通過犧牲自己的生命,而讓全城的老百姓免遭屠殺。

李自成最後遵守了自己的承諾,在占領了甯武關後,并沒有屠殺城中一人。周遇吉将軍的死悲壯并且重情重義,令人感動不已。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令人很疑惑,既然當時很多人都證明了周遇吉是死于斬殺,為何清朝在明史的記載上,寫着周遇吉将軍是力戰而死的呢?

明代将軍屍骸出土,困惑久遠的謎案徹底揭開,悲壯義舉令人淚目

圖檔:李自成占領甯武關劇照

清朝一直都把清軍入關說成是為明朝複仇,而李自成是明朝的大仇人。為了襯托出清軍的正義,把結局說成周遇吉守城力戰而死,李自成戰後屠城,這樣便可以在曆史上極大程度地抹黑李自成。

另外一方面,人們更喜歡将領和士兵們守城時與城池百姓共存亡的結局,把李自成記載為保衛城池時而死,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夠展現周遇吉将軍忠義和作戰英勇的形象。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新說團隊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