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記載曆史 展望未來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記載曆史 展望未來

曆史在于不斷發現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

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讨論的問題。曆史是延伸的。

曆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是人類文明的軌迹。

沙灣古鎮是一個有着800多年曆史的嶺南文化古鎮,

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豐富。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記載曆史 展望未來

在保護好文物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學會用鏡頭記錄曆史。

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

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中心承辦的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

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

就能通過VR視角走進

“沙灣古鎮”

“廣州市迪士普音響博物館”

用鏡頭收藏曆史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記載曆史 展望未來

三稔廳

三稔廳是廣州市級文物保護機關,是廣東音樂的發源地舊址之一。粵樂先師何博衆、“何氏三傑”何柳堂、何少霞等在此創下無數粵樂曲目,成為享譽世界華人地區的經典樂曲,沙灣也是以成為“廣東音樂之鄉”。館内有棵由粵樂先師何博衆親自種植的百年三稔樹,故名三稔廳。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記載曆史 展望未來

留耕堂

留耕堂是廣東省級文物保護機關,是番禺沙灣何族的始祖祠堂,是嶺南地區儲存最完好的、現存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宏大的宗祠,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曆經元、明、清等各個時代的不斷擴建修繕,儲存了不同風格的磚雕、木雕、石雕、灰塑建築藝術,布局嚴謹、造工精巧,堂内對聯“陰德遠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道出了财富、家業如何承前啟後的深刻含義。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記載曆史 展望未來

蚝殼牆

珠江三角洲臨海,河湧甚多,曆史上養蚝為食成風,留下蚝殼甚多。嶺南人善用地方廢氣材料建造房子,最遲在明代開始就出現了蚝殼砌築的牆體。凹凸的蚝殼像遮陽百葉,在陽光照射下,外牆面呈現大片蚝殼陰影,既有遮陽隔熱效果,又韻味無窮。這種傳統自身遮陽做法被後人發展為凸磚遮陽牆。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記載曆史 展望未來

電視機展區

1925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電視機,被稱做“電視之父”。1939年美國無線電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1954年推出彩色電視機。中國在1958年開始播送黑白電視,并建立了相應的電視工業,1973年開始試播彩色電視。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記載曆史 展望未來

電影機展區

最早的電影機出現在17世紀後期,由幻燈機和改進過的西洋鏡發展而來,但是它隻能呈現靜态的圖檔。到1891年,愛迪生發明了活動電影播放機。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發明的基礎上做了改進,制造出了“連續攝影和放映的機器”,并拍出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标志着電影的正式誕生。

「廣州科普遊VR全景展廳」記載曆史 展望未來

記錄曆史對做人、做事、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讓我們一起來記錄曆史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