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給我們留下了“閉關鎖國”的印象,以至于在很多人的固有的觀念中,我國古代是沒有海上貿易的。但史料記載,從公元頭幾個世紀開始,我國就已經開始了海上貿易之路,古代的很多器物,就是這樣遠銷海外各國的。在我國周邊海域,北部是黃海往北韓和日本,南邊是南海流域,它們的海底都有着一艘艘古代的沉船,靜靜的在水下等待着人們的發現。正因如此,在上個世紀,國外有很多的探險家都喜歡來中國撈金,組建一個個探險隊,在中國的海域四處尋找沉船,還有的人就是以一夜暴富了。
一艘古代沉船的沉沒

公元1822年,一艘名為泰興号的古代上傳從廈門港出發,船上載滿貨物,它此行的目的地是印尼。十九世紀的時候,海上就已經有了搶奪商船為生的海盜,泰興号上的人為了躲避海盜,決定繞道西沙,而意外也就在這時候發生了。西沙群島環境惡劣,海上目無一物,水底暗礁遍布,泰興号不幸觸礁沉沒,船上的兩千多個人和滿船的貨物沉入海底。此後,泰興号成為了史書上記載的一艘船,逐漸被人遺忘了。
一個老外的探險之旅
二十世紀末,一個老外,帶着自己的家當,和一支探險隊,入駐了我國南海。一開始,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個老外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災難,隻知道他似乎是帶着目的而來的,這個來自英國的邁克哈徹,從我國的南海發現了一艘古代商船。邁克哈徹一到南海,就馬不停蹄地在南海海域進行打撈,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這一打撈,便撈出了泰興号。邁克哈徹在船上撈出了大量的青花瓷,這艘長50多米,寬約15米,重達一千多噸的巨型商船,在我國的考古中,也是史無前例的。
一個遺憾:65萬件瓷器被打碎
在泰興号上,邁克哈徹撈出了一百多萬件中國瓷器,這些瓷器大多是出自閩南的窯口,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來自德化。但麥克深知“物以稀為貴”的道理,為了更好的炒作,已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他将撈上來的65萬件瓷器全部砸碎,隻留下其中的36.5萬件,這些被砸碎的瓷器中,不論年代,也不論精美程度,全部化成了一堆碎片。
泰興号沉船背後的故事
關于這一段曆史,鮮少有人知道,而我們也不知道,中國的水下考古事業,就是被邁克哈徹這樣的人逼出來的。滿地的瓷器碎片,沉船和遇難者的遺骸被到處丢棄,他奪走的不隻是我國的寶物,還是這一艘傳奇般的泰興号。海沒有将沉船和文物毀壞,而人倒是随便一摔,就将船的曆史古迹砸碎了。剩下的那36.5萬件瓷器,邁克哈徹拿到了德國待價而沽,九天時間裡,哈徹獲利三千萬美元,一夜暴富。而在此之前,邁克哈徹也同樣撈出了中國的古代沉船“南京号”,也被稱為“哥德馬爾森号”,将船上的23.9萬青花瓷器拿到荷蘭拍賣。
恥辱之後的崛起
“南京号”沉船的瓷器被拍賣時,專家曾拿着3萬美元,不遠萬裡去荷蘭阿姆斯特丹,想要将問文物買回,哪怕隻是一件。邁克哈徹還将優先拍賣的一号牌給了中國人,可是在整整三天的拍賣會中,中國人連舉牌的機會都沒有,每一件文物的價格都在估價的十倍之上,3萬美元如同廢紙。這時候我們才驚覺,水下考古工作的重要性,幾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的水下考古事業如此發達,竭力打撈“南海一号”,從某種程度來說,是被麥克逼出來的。今天的我們已經強大了,不用再收人羞辱,而今的中國,也無人敢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