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武宗朱厚照是怎麼死的,真的掉進河裡受驚而死嗎?

明武宗朱厚照是怎麼死的,真的掉進河裡受驚而死嗎?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漢王朝。而得益于“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币,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王朝也一直備受推崇,但作為一個國祚276年的王朝,明朝的十六帝中,可謂是“奇葩”良多,即有“蝈蝈皇帝”朱瞻基,又有“木匠皇帝”朱由校,“一月天子”朱常洛,當然也少不了我們的“大将軍”朱壽即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作為明王朝的第十任皇帝,對于他的評價可以說是兩極分化。擁簇者說,他勇武果敢,處事決斷。在位時既有誅殺劉瑾,又有平定安化王之亂、甯王之亂,打敗蒙古小王子之功勳,一個武宗的廟号當之無愧;但反對者則說,這位君王在位期間荒淫無度,怪誕不經,沉浸于豹房。

而關于他的死因則更是莫衷一是。在《明史》中記在,他再征讨甯王叛亂回程的路上,因為捕魚落水,最終水嗆入肺腑,導緻身體每況愈下,正德十六年,年31歲變因為肺炎而駕鶴西去。

但作為皇帝,即便他再貪玩,就沒有扈從保護嗎?更甚者,關于朱厚照的落水還不是一次,是兩次,而且醫生也沒有更換,難免讓人将矛頭直指當時朝堂之上的絕對力量——文官集團。

明武宗朱厚照是怎麼死的,真的掉進河裡受驚而死嗎?

文官集團作為曆朝曆代的必不可少的統治階級構成部分,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明朝可謂是地位空前。這種地位的上升,既有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實行言官制度,朱棣建立内閣,朱瞻基賦予三楊為首的内閣高階職銜,内閣的崛起因素,又有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武将勳貴集團的損失等因素,這也造成了掌握所謂的道德制高點的文官門對于皇權有着極強的挾制作用,也對皇權也着極大的威脅。

那麼關于明武宗朱厚照的死因,又到底是何種原因造成的呢?與文官集團陰謀論有無關系呢?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明武宗喜好征伐,多有披堅執銳之舉,似乎想當然之下明武宗當時體格強壯之人。但是在《明實錄》等衆多典籍中對于明武宗的身體則有着準确的記載。弘治十五年,内閣大學士劉健的奏疏中提及,“今冬以來因東宮進藥……”又有登基之後的“正德二年正月,上不豫,傳旨暫辍視朝”就連朱厚照的禦醫都有很多關于朱厚照口鼻出血、咽喉痛、以及那個為人熟知的被老虎所傷的記載。而且這種記載随着朱厚照執政日長,更是層出不窮,要知道這還是盛年的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是怎麼死的,真的掉進河裡受驚而死嗎?

對于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南下落水,在太醫院盧志的記載中,甚至出現了“于法不治,願定皇儲,以安國本”這樣的“大不敬”之語,也足以見朱厚照病情沉重。

這種病情也随着時間的推進,愈發變的不可收拾。而且從記載中,我們看到明武宗朱厚照為了掩蓋病情,屢有透支之舉,包括主持獻俘禮,祭天這樣勞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活動。

作為衆人追究的焦點無疑便是朱厚照的寵臣楊廷和阻止朱厚照更換禦醫的舉動。在正德十六年,朱厚照面對病情沉珂,曾有意博訪精通醫藥者,但楊廷和卻有“國醫力竭”之語。但是事實上,作為一個系統化的托孤過程(當然朱厚照并未有子嗣),朱厚照此時做的不隻是臨死前的求生欲望,還有對尚書職務的人事調動,兵部尚書王瓊晉為吏部尚書,以及對楊廷和囑托關于京郊祭祀之事,而且可以明确的一點是京郊祭祀發生在楊廷和阻止換醫之後,顯然也說明了朱厚照對于楊廷和所謂的谏阻換醫并未放在心上,與其說是想換醫生,不如說是朱厚照通過這樣一句話,托付大事,告知自己已經時日無多的現實。

明武宗朱厚照是怎麼死的,真的掉進河裡受驚而死嗎?

而楊廷和對于朱厚照的駕崩則一點也不意外,立刻就将興王之子朱厚熜扶立上位。而雖然未學習過帝王之術,比之堂兄朱厚照,對待文官集團上則顯得更加激進。

不僅有大禮儀之争,還有在面對文官集團的指摘之後的崇信道教,不理朝政的躲避,當然他的結果與朱厚照也無二樣,還是落得一個失敗的結局。這種結局,也讓後人對于明朝的文官集團并無好感,對于朱厚照的死因自然也以“惡意”推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