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司徒王允用一己之力鏟除董卓,為何變成毀掉漢朝的曆史罪人

董卓,是漢末三國初期的著名軍閥,也是對三國曆史程序産生過重要影響的曆史人物。董卓祖籍隴西臨洮,他的父親董君雅曾經擔任過漢朝的豫州颍川郡輪氏縣尉,董卓就在這段時期降生。董君雅年老退休後,帶着年幼的董卓傳回故鄉臨洮,成為以耕地為生的農民。

司徒王允用一己之力鏟除董卓,為何變成毀掉漢朝的曆史罪人

臨洮地處西北,與羌人、鮮卑等遊牧部族接壤。董卓年輕時喜歡到處遊逛,結交江湖豪傑,與遊牧部族首領們關系很好,并且受他們影響,性情也變得粗犷剛烈,膽大妄為。漢桓帝時期,董卓挺身從軍,成為東漢軍隊中的一名士兵。他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先後擔任并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東郡太守等職,長期鎮守西北,逐漸成為手握重兵的一方軍閥。

司徒王允用一己之力鏟除董卓,為何變成毀掉漢朝的曆史罪人

中平六年(189年),東漢朝廷發生激烈的權力之争,大将軍何進與專權擅政的宦官群體發生激烈沖突,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何進為了取勝,假傳聖旨讓董卓領兵前來洛陽,想借助董卓力量鏟除宦官。董卓一聽正中下懷,他本已野心勃勃,想倚仗手中雄厚兵力稱霸天下,立即以清君側為名,帶領十餘萬大軍揮師進入洛陽,“董卓之亂”由此開始。

司徒王允用一己之力鏟除董卓,為何變成毀掉漢朝的曆史罪人

董卓利用無可匹敵的實力,篡奪了東漢皇權,他任意廢立皇帝,誅殺大臣,縱容将士燒殺劫掠,幾乎把錦繡繁華的洛陽城毀成一片廢墟。朝野民間都對董卓的野蠻罪行既恨又怕,但又沒人有實力能與董卓像抗衡。

司徒王允用一己之力鏟除董卓,為何變成毀掉漢朝的曆史罪人

危急時刻,東漢大臣司徒王允站了出來。王允對漢朝忠心耿耿,決心鏟除董卓為民除害。他表面上對董卓“矯情屈意,每相承附”,擷取董卓信任,暗中卻積蓄力量,串聯“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等謀共誅之”,并且冒着天大風險“潛結卓将呂布,使為内應”,把呂布争取過來,最終成功幹掉了董卓。《三國演義》對這一段史實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寫,描繪王允用“連環計”殺死董卓的經過,王允憑一己之力鏟除董卓,平定董卓之亂,美名由此天下皆知。

司徒王允用一己之力鏟除董卓,為何變成毀掉漢朝的曆史罪人

然而,鏟除董卓的王允,卻最終淪為毀掉漢朝的千古罪人。董卓死後,王允接二連三犯下大錯,最終葬送了漢朝複興的大好局面,并且引發了更為嚴重的李傕郭汜之亂。漢末三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名士蔡邕。蔡邕不僅博學多才,且人品端方,是海内人望。董卓作亂期間,曾經強迫蔡邕入朝為官,蔡邕多次對董卓的錯誤進行規勸。即使兇橫不可一世的董卓,懾于蔡邕的威望,也不敢動他一根毫毛。

有一次王允與蔡邕閑談,蔡邕認為王允誅殺董卓有些操之過急,且善後事宜辦理有諸多不妥。王允卻認定蔡邕在為董卓鳴冤叫屈,把他當成董卓的同夥關入大牢,淩虐至死。蔡邕之死,引起了一連串惡性連鎖反應,斷送了漢朝剛剛穩定下來的大好局面。

司徒王允用一己之力鏟除董卓,為何變成毀掉漢朝的曆史罪人

朝野民間都對蔡邕之死深表同情,對東漢朝廷和王允都大為失望。更為糟糕的是,董卓的衆多舊部都兔死狐悲,頗不自安。他們認定,蔡邕曾是董卓的舊人,王允害死蔡邕,預示着他要對董卓舊部開始大清洗了。

而且董卓之亂結束後,王允也遲遲不下對董卓舊部赦免令。一連串的錯誤,最終引發了李傕郭汜之亂,董卓舊部蜂擁而起再度興兵作亂,給漢朝帶來一場浩劫,使得漢朝元氣大傷,從此失去了東山再起的最後機會。王允對此要負直接責任,被視為毀掉漢朝的曆史罪人。

參考資料:《後漢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