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不易,這支230多人的起義部隊,隻有5人活到1949年

1930年,駐江西贛州的國民黨軍第34旅68團的官兵在地下黨員的上司下先後舉行了兩次起義,包括開國中将陳正湘在内的230多名官兵起義成功,加入工農紅軍的隊伍。

開國不易,這支230多人的起義部隊,隻有5人活到1949年

開國中将陳正湘

一、朱毛紅軍的老對手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第34旅,這支部隊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伐戰争前的雲南軍閥内戰。在1922年的雲南軍閥内戰中,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戰死,其部下數萬人退入廣西,宣布擁護孫中山的國民政府。不久由于孫中山着手改編滇軍,對其不滿的第2旅旅長洪汝鈞率部投靠北洋軍閥吳佩孚,并被改編為第6師,師長由同樣脫離滇軍的楊如軒擔任。

北伐戰争爆發後,出走香港的雲南軍閥金漢鼎在老鄉、第三軍長朱培德的資助下,到雲南招募了2000子弟兵,一起參與進攻吳佩孚。随着北伐軍的節節勝利,部隊規模也逐漸擴大,金漢鼎的部隊被擴編為第九軍。楊如軒見形勢不妙,又率部投靠到北伐軍那裡。這樣北洋軍第6師的番号也就變成了國民革命軍第九軍27師。

不久第九軍又改稱第三十一軍,部隊主力也在軍長金漢鼎的率領下北上讨伐張作霖,在江西的後方交通則由第27師這支雜牌部隊來維持。這時毛主席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已經上了井岡山,并和朱總司令率領的湘南起義會合,整個湘贛邊的革命運動呈星火燎原之勢。楊如軒奉命前去進剿,結果被紅軍打得大敗,紅軍戰士還編了對聯“紅軍不費三分力,消滅江西兩隻羊(楊)”,來嘲笑楊如軒和另一個師長楊池生。

開國不易,這支230多人的起義部隊,隻有5人活到1949年

電視劇《開國元勳朱德》中的金漢鼎

二次北伐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全國縮編,第31軍被縮編為第12師,第27師也改稱第34旅。楊如軒因為打了敗仗,又不是金漢鼎的嫡系,而被剝奪了兵權,旅長由金漢鼎的親信馬崑擔任。此後第34旅就一直駐防贛州,有時也會派出第68團追擊朱毛紅軍。在追擊的過程中,第68團的官兵們耳聞目睹紅軍和蘇區人民的各種宣傳,變得越來越來同情革命。

二、第68團的兵運工作

大革命失敗後,有一批黨員和進步青年因為與組織失掉關系,被迫潛伏在國民黨軍隊。第68團中的地下黨員、司令部中尉書記官張揚和1連中尉排長王透在上海與黨組織接上了關系。曾在其他部隊做過兵運工作的彭加倫被派來與張揚、王透一起上司在第68團的兵運工作,彭加侖的公開身份是2連上士文書。

當時為了控制部隊,金漢鼎給第34旅派遣了一批青年軍官擔任連排長,他們都是黃埔軍校第三軍教導團畢業的學生,在南昌親耳聽過朱總司令的宣傳教育。是以,他們雖然都不是共産黨員,但也都對國民黨背叛革命和與紅軍作戰非常不滿,很少講紅軍的壞話,并對彭加倫等人的活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就為兵運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彭加倫和王透、張揚針對這一情況,首先在進步青年軍官中開展工作,向他們宣傳馬列主義和我黨主張,揭露國民黨的罪行。這一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并發展出一批地下黨員。接着彭加倫又相繼成立了拜把子、社戲、文學研究會等外圍組織,在普通士兵中開展活動,并吸收了一批積極分子。

開國不易,這支230多人的起義部隊,隻有5人活到1949年

彭加侖,建國後任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

當時國民黨軍财政困難,加上軍官層層克扣,底層官兵經常被拖欠軍饷。1930年元旦前夕,黨組織了解到68團的官兵已經幾個月沒有發饷,就号召士兵們發起年關鬧饷的鬥争,以“不出操、不出勤、不站崗放哨”的非暴力不合作方式,要求補發薪饷。這一鬥争最終取得成功,第34旅被迫補發一個月的薪饷,此後參加黨組織的積極分子和群衆也更多了。

三、火線起義隻過去一個連

1930年4月,第68團又被派去清剿江西紅軍獨立第4團的根據地于都橋頭。彭加侖等立即召開黨支部秘密會議,決定利用這一時機,鼓動士兵陣地鬧饷,做好火線起義的準備。

沒多久,紅軍就來襲擊第68團的駐地,官兵們在進入陣地後,突然集體提出:“不發完薪饷就不打仗!”這下團長楊映智可慌了神,他被迫低聲下氣的哀求官兵們:“打完這仗馬上回贛州補完你們的薪饷”。可惜由于平時長期不在部隊,他在68團已經沒什麼威信,大部分士兵也都隻聽進步連排長的指令。楊映智見喊不動大家,隻好指令部隊撤出陣地。紅軍見敵人開始撤退,由于事先和第68團的地下黨毫無聯系,以為是敵人怯戰,于是幹脆集中火力向退敵射擊。彭加侖等原本計劃利用撤退的混亂,帶領大家投奔到紅軍那裡。但是紅軍打得實在太猛,大家一個勁地挂白旗、吹軍号,對方也不理會。為了避免被紅軍戰士誤傷,他們隻能跟着大部隊撤回贛州。

開國不易,這支230多人的起義部隊,隻有5人活到1949年

紅軍獨立4團駐地,于都橋頭

當然也還是有起義成功的,走在最後的2營9連中尉排長楊紹如,以“掩護部隊”為名,騙連長帶領9連、10連和迫擊炮連的各幾個班共幾十人留下打阻擊,等紅軍接近以後再示意大家舉手投降。9連的李連長因為是被迫參加起義,在他的多次要求下,半年後最終被紅軍放回。

四、二次起義又拉出一個連

橋頭起義事件一開始沒有引起馬昆的注意,他以為丢失的幾十個士兵隻是被紅軍俘虜。不久,陳毅集中贛南各遊擊縱隊成立了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并在中央的訓示下決定進攻第34旅的駐地贛州城。這時彭加侖等人也終于和贛南黨組織建立起聯系,并決定配合紅軍再次起義奪取贛州。

為此彭加侖等召集了32名地下黨員,決定在紅軍進攻的那天晚上破壞旅部和團部,并打開城門。可惜這32人中混有見風使舵之輩,後者馬上向旅長馬崑告密,導緻16位地下黨員被捕犧牲,但彭加侖、張揚和王透等都安全逃出部隊。

雖然第68團内的地下黨組織活動終止,但依然有不少地下黨員潛伏了下來,馬崑也覺察到了第68團的不可靠,于是加緊了提拔反動軍官的工作,決定進一步清洗第68團。2營8連的積極分子陳正湘等不願坐以待斃,他通過同鄉、好友的關系串聯起一批志同道合的戰友,打算利用2營去廣東大餘接軍饷的機會發動起義。

開國不易,這支230多人的起義部隊,隻有5人活到1949年

陳毅元帥,曾任紅二十二軍軍長

1930年9月中秋節前夜,陳正湘等20多名8連官兵,偷偷攜帶武器摸出宿舍,在擊斃了作惡多端的汪連長後,奔向紅二十二軍在江西上猶縣的駐地。到次日早晨,同時發動起義的7連排長蒿新勝、孫繼先(不是參加甯都起義的孫繼先中将)也帶着100多人趕來。這支起義部隊最終被編入紅二十二軍特務團。經過将近20年的征戰,到1949年建國時,當年參加這兩次起義的230多名68團的官兵,隻剩下陳正湘、彭加侖、周春林、吳立強和劉鵬五人。

本文作者:迪爾,“這才是戰争”加盟作者,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争”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于抄襲洗稿者,都将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衆号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機關任職,緻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争行動有個人獨到的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争》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衆号名亦為“這才是戰争”,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