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期“客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自董卓燒毀洛陽西遷長安之後,東漢就已經從實質上進入了群雄逐鹿的狀态。在這種特殊時刻,出現了一種特殊職業——客将,以劉備和呂布為代表。

上次寫呂布的時候,我略微提了一下客将。今天借着寫劉備的機會,我再仔細講講什麼是“客将”。

三國時期“客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當一個人或一個集團率軍投靠另一個人或集團的時候,通常會出現三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交出一切權利,無條件接受對方的改編,最終的結果就是兵将分離,但自己的既得利益通常會受到尊重。

最典型的例子是許褚投靠曹操。

在投靠曹操之前,許褚也是獨當一面的人物。按照史書的說法,他為了保衛家園,組織了數千人成軍。

許褚字仲康,谯國谯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

但在許褚投靠曹操之後,再也沒有率領家兵單獨作戰的機會,以至于後世在談及許褚的時候,都認為他隻是曹操的護衛統領。

對于忠心耿耿的許褚,曹操從未虧待過他,曾經跟随許褚的家兵,也受到了曹操的重賞。

初,褚所将為虎士者從征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将,其後以功為将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皆劍客也。

三國時期“客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第二種情形是保留軍隊的獨立性,但在其他方面願意接受制約,最終的結果就是能保證一定獨立性,但權力會大大縮水。

最典型的例子是李典投靠曹操。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李典的存在感并不強,因為他既不是五子良将,去世時間又比較早。但根據史書《三國志》的記載來看,李典在曹操集團中的地位顯然要強于許褚這樣的全職打工仔。

李典的從父在投靠曹操前,也是獨當一面的大人物,手下有幾千兵馬。

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野人也。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衆随太祖,

在投靠曹操之後,李典的叔父李乾并沒有接受曹操的改變,他那支軍隊依然是标準的李家軍。

李乾去世之後,這支李家軍由李乾的兒子李整掌控;李整去世之後,這支軍隊才由李典掌控。

随着李家軍兩次易主,曹操集團也日益壯大,李典才最終失去了手握私兵的機會,像許褚一樣成為曹操集團的全職打工仔。

典宗族部曲三千餘家,居乘氏,自請願徙詣魏郡。......遂徙部曲宗族萬三千餘口居邺。太祖嘉之,遷破虜将軍。

三國時期“客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第三種情形是保留軍隊的獨立性,同時拒絕接受對方任何形式的滲透,最終的結果就是能完全保證獨立性,但隻能成為“客将”。

劉備和呂布都是這類人,他們雖然投靠别人,但始終能保證獨立性,根源就在于此。

沒有人會認為:關羽和張飛不是劉備的鐵杆部下,早在劉備當平原令的時候,關羽和張飛就接受了劉備的任命。

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别部司馬,分統部曲。

趙雲、糜竺、簡雍和孫乾等人幾乎都是因為相同的原因,早就成為了劉備的私屬。

先主将適荊州,遣竺先與劉表相聞,以竺為左将軍從事中郎。

先主至荊州,雍與麋竺、孫乾同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

劉備曾多次投靠各路軍閥,但上述諸人一直是劉備直屬,從來沒有人能在不經劉備的同意下私自調遣這些人。

如果劉備投靠的各路軍閥,都想随意打亂劉備軍隊的編制,越過劉備給關羽張飛等人連升好幾級,那劉備是肯定不樂意的。

三國時期“客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劉備的軍隊去投靠曹操、袁紹和劉表等人時,卻保持着自己軍隊的絕對獨立性,曹操等人憑什麼接受他呢?

其實在解釋這個問題時,我們大概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劉備、關羽和張飛等人早期很少打出為人津津樂道的漂亮戰役,但依然被世人譽為當世名将的原因。

因為劉備想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所提的條件又如此苛刻,就必須得幫助曹操等人啃硬骨頭。否則曹操等人也不是傻子,憑什麼接受他呢?

換而言之,劉備許給他們的條件是:我劉備投靠你,獨立性是必須得到保證的。你可以把最危險、最困難的任務交給我。隻要你能給我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我就絕不會讓你失望。

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是以劉備等人雖然經常打敗仗,但是絕沒有人會懷疑他們的軍事才能,因為劉備等人打的仗,恐怕都是在啃硬骨頭,換成别人,肯定早就把牙扳下來了。

這也解釋清楚了另外一個問題:無論劉備投靠誰,他一直都保持着獨立地位。但是接受劉備投靠的人,都會覺得物超所值。

隻要付出一些錢糧,就能換回一個能力出衆的免費打手,何樂而不為呢?

當劉璋覺得自己受到張魯和曹操的威脅時,立刻打算找劉備幫忙,也是出于這種心理,雖然有人說劉備是虎狼之徒,但是劉璋權衡一番,依然認為劉備比張魯和曹操靠譜。

劉璋錯了嗎?某種意義上他沒錯。那麼多人接受過劉備的投靠,當時肯定也有人會告訴他們:劉備是虎狼之徒。但這又如何呢?他們依然請劉備來幫忙,劉備也沒虎狼到哪去。

常言道“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劉備等人這輩子打的敗仗實在是太多了,可依然受到不少好評,就足以說明劉備集團的能力。

三國時期“客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或許有人會說:“劉備經常缺兵少将,都是他投靠的人幫忙補的,這時候怎麼保證獨立性呢?”

是的,劉備也經常找人借兵甚至借将,但這更能說明劉備是一員“客将”,因為這是“滲沙子”和“送紅包”之間的差別。

什麼是“滲沙子”?就是我出錢出人,然後幹涉你的排兵布陣和人事任免;

什麼是“送紅包”?就是我出錢出人,然後或許能幹預你的排兵布陣,但絕對幹預不了你的人事任免。

比如說,劉備幫助陶謙的時候兵力太少,陶謙送給劉備四千兵馬,這是“滲沙子”嗎?不是,因為陶謙無法幹預劉備的排兵布陣和人事任免。

時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

比如說,袁術僭号之後,曹操派劉備去阻擊袁術,并派朱靈和路招給劉備當副手,這是“滲沙子”嗎?不是。因為朱靈和路招或許能幹預劉備的排兵布陣,但絕對幹預不了劉備的人事任免。

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主督硃靈、路招要擊術。未至,術病死。

各路軍閥往劉備集團“滲沙子”是什麼樣呢?對不起,史書無記載。但結合劉備頻繁離開各路軍閥的表現來看,要麼是他已經圓滿完成任務,要麼是各路軍閥打算給劉備“滲沙子”,是以劉備逃跑。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劉備在官渡之戰時的表現。

三國時期“客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在官渡之戰期間,曹仁對曹操說:“南方諸縣以為我軍被困在官渡,不能解救他們,而劉備此時卻以大軍壓境,他們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劉備剛剛帶領袁紹的兵,肯定指揮不靈,随便打打就能幹掉他了。”

仁曰:“南方以大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固宜也。備新将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

曹操聽了曹仁的話,在與袁紹對峙的時候抽出空來收拾劉備,立刻把劉備打得丢盔卸甲跑回袁紹身邊。

這件事的邏輯應該是這樣的:“客将”劉備來到袁紹身邊,領取了“從後方騷擾曹操”的任務,由于劉備實力不足,是以袁紹給了他不少兵馬,但這些兵馬劉備指揮起來不順手,為曹仁所敗。

劉備拿了袁紹的錢,帶着袁紹的軍隊去做任務,結果任務失敗,袁紹能給他好臉色嗎?

此時的劉備如果不盡快想辦法彌補錯誤,就隻能把自己陪給袁紹了。

為此,劉備想出個主意:他願意替袁紹去聯系南方的劉表,因為他們都是漢室宗親。

在行軍過程中,劉備又打敗了曹操的部将蔡陽,算是在南方給曹操安下一顆釘子。

在接受劉璋的邀請之後,劉備又借口自己兵力不足,于是劉璋給了劉備不少軍需物資和軍隊。

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并軍三萬馀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

如果按照劉備的過往曆史來看,劉備大機率能完成任務,就算任務失敗(比如替袁紹阻擊曹操失敗),劉備也能想辦法彌補。

總地來說,此時的劉備非常講信用,他完全值得劉璋信任。

但劉璋萬萬沒想到的是:以張松為首的反骨仔已經把他出賣了,劉備權衡利弊之後,覺得奪西川比講信用更劃算,是以劉備這一次沒有講信用,而是反手奪了西川。

可笑的是:劉備奪西川的時候,卻是當了那啥還想立那啥,打着“為張松複仇”的旗号進軍。

後來,還是龐統直接戳破了這個西洋鏡:劉璋請咱幫忙,咱卻奪了他基業,這有什麼可開心的呢?

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

對于龐統這種論調,劉備當然很火大,但他最終還是沒有降罪于龐統,畢竟也是他自己做事不道地,再加上此時的龐統還有用。

三國時期“客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以上,就是劉備作為“客将”活躍于漢末亂世的主要原因,他有能力,也有一個固定的班底。

但這種說法實在是有損皇權的神聖性:一個有能力又有班底的枭雄,居然能在漢末當雇傭兵?從表面上看大漢的确沒亡,但實際上這不就是“皇帝的新裝”嗎?

是以,很多人在說起劉備等人的特殊經曆時,都會反複強調他們的官職:總而言之,劉備等人都是大漢朝廷任命的官員,他們自然不屑于給曹操和袁紹等人當馬仔。

我不能說這和官職毫無關系,但一味強調官職,卻無視劉備的獨立班底,豈不是舍本逐末?

如果劉備沒有能力,或者說劉備的班底都是呂布那副德性,他也當不了“客将”,因為他的屬下們會争着獨立成為“客将”。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備的官職是表,而劉備過人的才華和團隊凝聚力才是裡。

三國時期“客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