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呂布哀乞無人救,張遼罵曹賊反得生

為何呂布哀乞無人救,張遼罵曹賊反得生

衆所周知,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而呂布便是其中之一。而在演義中,呂布更是有''三國第一猛将''之稱,民間更是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而呂布真正的出名,還要從虎牢關獨戰十八路諸侯開始。而縱觀史書,呂布此人''生得氣宇軒昂,威風凜凜'',一看就并非常人。但如此人才,在建安三年被曹操所俘後,卻被曹操殺死,但同為俘虜的張遼卻被曹操收入曹營。這又是為何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為何呂布哀乞無人救,張遼罵曹賊反得生

第一,劉備與呂布有仇,必然勸告曹操不留活口。

在建安三年,曹操俘虜呂布時,劉備正在曹操跪下避難。而避難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呂布。呂布奪了劉備的徐州,并想對劉備趕盡殺絕,劉備無奈投奔曹操。此刻呂布被俘虜,想必劉備的内心也是十分的痛快。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勸告曹操誅殺呂布。

據《三國演義》記載,呂布被曹操所俘後,曾對曹操說:明公所患,不過于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而聽到這裡,曹操心裡難免有幾分動搖,畢竟呂布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殺掉一個人才也實在是可惜。但劉備聽了之後,肯定更加深了對呂布的殺意。因為劉備也有一統天下之志,若呂布歸順曹操,曹家勢力定然如虎添翼,自己更難敵對。

為何呂布哀乞無人救,張遼罵曹賊反得生

是以,在曹操詢問劉備的意見時,劉備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而正是這一句話提醒了曹操。呂布固然是一員猛将,但若其不能為自己所用,恐怕将來還是會如同其他人一樣,死于呂布之手。更何況曹操素來多疑,董卓等人的前車之鑒又明晃晃的擺在面前,再加上劉備的勸告,呂布最終也就難逃被誅殺的結局了。

第二、呂布本身身為三姓家奴,品行不良,實難再用。

公元176年,呂布投靠并州刺史丁原,後來丁原見呂布武藝非凡,便收其為義子。後呂總被董卓所誘惑,在殺丁原後又拜董卓為義父。後來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奸淫後宮,貪财好色。王允便以貂蟬為誘,勾起呂布對董卓的仇恨,說服呂布親手殺死董卓。之後呂布戰敗,又投靠劉備。張飛怒斥其為''三姓家奴''。

為何呂布哀乞無人救,張遼罵曹賊反得生

而也正是呂布如此性情,才導緻了自己最終的死亡。回顧呂布一生,雖武藝高強,但卻為了利益不顧一切,典型的牆頭草。性子又居功自傲,急功近利。更甚至在當時那個信義重于一切的時代,忘恩負義,為了自身利益,三番兩次殺死義父,為天下人所不齒。也正是因為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才有了後來劉備三言兩語便影響曹操的決定,誅殺呂布的結局。

更何況在曹操本身就善妒多疑,呂布就算最終投奔在曹營,以曹操的性子,恐怕也難以對其卸下心防,呂布也難以得到重用。而劉備性子溫順,最講信義,呂布無論如何,都曾替劉備解過圍,對其有恩。若非呂布自身欺人太甚,作惡多端,又怎會落得個無人能救,無人敢救的下場呢?且曹操曾評價呂布:''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可見呂布結局早已注定。

為何呂布哀乞無人救,張遼罵曹賊反得生

第三、與呂布相比,張遼可謂是猛将一名,又有關羽求情,自然得到重用。

張遼,初任雁門郡吏,後又曾跟随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等人,雖曆經坎坷,但始終恪盡職守。而且張遼也并非跟呂布一樣,屢次叛主。而是在自己跟随的主公死後,又去尋找下一個可以投靠的人。細細說來,本質上也算不上叛主。更由此可見張遼的忠義。

而在呂布張遼二人都因戰敗被俘後,二人的反應也足以曹操覺得如何抉擇。張遼的反應是拒絕投降,并大罵曹操,可見其自身悍不畏死。而呂布則并非如此,他先是誘惑曹操,說可為其效力,後見不成,又破口大罵。二者鮮明的對比,也足以讓曹操看清二人的品行,進而選擇張遼。

為何呂布哀乞無人救,張遼罵曹賊反得生

更何況在曹操欲殺張遼之時,劉備麾下的關羽曾替張遼向曹操求情。據演義記載:''玄德攀住臂膊,雲長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正因關羽劉備二人的求情,曹操也便就坡下驢,收了張遼。

由此可見,呂布與張遼二人結局的不同,正是由于品行高低所決定的。

你是如何看待呂布與張遼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