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官清廉死後僅草席下葬,墓中卻挖出10億金器,專家:原來如此!

衆所周知,明朝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倭寇猖獗,他們與海盜勾結,經常對沿海地區進行燒殺搶掠。而為了清除倭寇,明朝時期湧現出許多抗倭名将,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戚繼光,他訓練新軍,自創鴛鴦陣,打得倭寇聞風喪膽。但是,明朝曆史上還有很多抗倭英雄不被大家所熟知,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就是其中一位,他生前英勇殺敵,清廉正直,但是死後的300年墓葬被發現後,卻出土了大量的黃金,直至最後專家查閱當地縣志才解開謎底!

為官清廉死後僅草席下葬,墓中卻挖出10億金器,專家:原來如此!

事情還要回到1956年,當時浙江臨海西張家渡社員,在上山拉石頭修建豬圈,卻意外發現了一些刻着精美圖案和文字的條石。好奇的村民搬開條石後,發現地下埋葬着什麼東西,一挖果然挖出了金器,這讓村民十分興奮。村民趕緊把挖到的金器帶回家中,但在回家的路上卻從懷裡掉出來一件,被附近幹活的村民們發現。後來,村民們聽說後紛紛上山挖寶,一時間十裡八村都知道了這件事,聽說挖出了不少寶貝。

為官清廉死後僅草席下葬,墓中卻挖出10億金器,專家:原來如此!

後來,山上挖到寶貝的消息傳到當地文物部門,文物部門立即派從業人員前往勘探,并對挖到寶貝的村民進行思想教育,希望他們能夠上交挖出的文物。經過一段時間的勸解,大部分村民上交了文物,當專家們看到這些文物後,驚訝道:“寶貝!”。村民們從墓中挖出的各類金器107件,大多是精美的飾品,有金冠、金簪、金戒指、金鑲玉帶等造型精美的飾物。後來,考古隊員們對發現金器的地方進行勘探發掘,經過勘探發現這是一座明代古墓。根據《臨海縣志》記載:此處原來是明朝官員王士琦和夫人鄧氏的墓葬,墓主是明朝抗倭名将,他以清廉著稱,相傳死後僅用草席裹棺下葬。

為官清廉死後僅草席下葬,墓中卻挖出10億金器,專家:原來如此!

王士琦,浙江台州府臨海人,萬曆11年進士,曆任南京工部主事、兵部侍郎、福州知府,後任重慶太守,因招撫播州宣慰使楊應龍謀反,升任四川按察副使。萬曆25年,日本豐臣秀吉率18萬大軍從北韓釜山登陸,一路勢不可擋,占領北韓都城平壤。此時北韓國王向大明皇帝求援,萬曆皇帝大怒,任命王士琦為山東監軍參政,與總兵劉綎從經略邢玠出兵抗倭。萬曆21年明軍拿下平壤,扭轉了北韓戰局,豐臣秀吉一邊假意求和,待明軍撤走後,萬曆25年又卷土重來攻占平壤。第二年,大明集結了劉綎所率川軍,陳璘所率廣軍,鄧子龍所率浙直軍,并原駐的麻貴、董一進制兩軍,開始了援朝與日軍的生死決戰。

為官清廉死後僅草席下葬,墓中卻挖出10億金器,專家:原來如此!

雖然王士琦不在主将的名單上,但是他卻是戰場上的主心骨,根據史料記載他在軍中和北韓軍民心中,威望很大。在粟林之戰,和海上制敵,王士琦表現出足智多謀,以誘敵之法,調出了敵軍,然後焚粟林、奪曳橋,直逼日軍老巢,使之潰不成軍。援朝決定性的勝利是在北韓南海面上與日軍的決戰,明軍水陸攻敵,王士琦以為強攻之下,日寇有可能困獸猶鬥,定計令水兵撤出一面,敵援師果然突入,有戰船千艘;士琦命用火攻,日軍幾至被全殲,這次海上大戰猶如當年赤壁之戰。北韓朝野出于對王士琦的景仰,還專門為他在全州立《去思碑》作為紀念,萬曆46年,王士琦因積勞成疾病逝在山西任上。

為官清廉死後僅草席下葬,墓中卻挖出10億金器,專家:原來如此!

王士琦在任期間,以清廉著稱,那麼為何一個生前以清廉著稱的官員,300年後墓中卻出土如此衆多的金器?專家經過查閱史料得到,原來依照傳統,死後要落葉歸根,王士琦葬在了老家浙江台州府的臨海,臨海人以他為榮,王士琦一生清廉正直。據《臨海縣志》記載,王士琦死後無錢買棺材,隻能用草席裹着棺闆下葬,後來他被皇帝賜祭葬,為其修建了墓冢,并修建了石碑石亭。由此,專家得出結論,先前挖出的金器很可能是當時皇帝賞賜的陪葬品,專家表示這批金器估值10億,如今收藏于浙江博物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