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為何27歲溺水身亡?惹禍的鬥雞賦說了啥?

唐朝是人才大爆發的年代,出現了許多優秀人才,除了最著名的李白、杜甫,還有唐初四傑也很了不起,尤其是創作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王勃,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傳奇俊傑。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為何27歲溺水身亡?惹禍的鬥雞賦說了啥?

據《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能詩文,被贊為“神童”,年紀很小就閱讀了大量古籍,16歲時考中了唐高宗專門針對貧寒子弟設立的幽素科科舉考試,被授予朝散郎職位,成為最年少的朝廷命官。憑借《乾元殿頌》,被唐高宗盛贊為“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并逐漸成為唐初四傑之首。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為何27歲溺水身亡?惹禍的鬥雞賦說了啥?

王勃因才情出衆受到朝廷任用,卻不曾想,也因才情出衆惹禍上身。王勃擔任朝散郎後,被人舉薦到沛王李賢的王府中承擔修撰工作,由于他們當時都是年輕人,王勃又很想得到李賢的重視,獲得更好的發展,是以,他很快就赢得了李賢的歡心。為了持續博得李賢歡心,王勃常常在李賢的日常活動中,表現自己的才學。有一次,李賢和弟弟李顯玩鬥雞遊戲,王勃為了幫助李賢壯聲勢,揮筆寫下了一篇《檄英王雞文》。這篇500多字的賦文,主要内容就是以沛王李賢一方的口吻,讨伐英王李顯,以為李賢鬥雞助興,其中引經據典,大談雄雞的英勇鬥勢,如“兩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這樣的句子寫得頗有氣勢。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為何27歲溺水身亡?惹禍的鬥雞賦說了啥?

正當王勃陪着沛王李賢和英王李顯玩得嗨時,他寫的這篇《檄英王雞文》傳到唐高宗李治的眼前,李治讀完立刻龍顔大怒,向身邊人斥責王勃說:“歪才,歪才!二王鬥雞,王勃身為博士,不進行勸誡,反作檄文,應立即逐出王府。”要知道,檄文在古代是專門用于公告或聲讨敵對勢力的批判性文章,顯然王勃用這個來助威沛王與英王鬥雞是不恰當的,李治還認為王勃有離間李賢和李顯兄弟的意圖,是以,下令将王勃逐出朝廷。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為何27歲溺水身亡?惹禍的鬥雞賦說了啥?

王勃被逐出朝廷後,到巴蜀之地遊覽山川景物,前後大概持續了三年,這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詩文。鹹亨二年(671年),随着朝廷形勢的改變,王勃傳回長安參加科選,在朋友的幫助下,謀得了虢州參軍的職位。王勃當上參軍後,遇到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這件事徹底扭轉了他的命運,甚至導緻了他的英年早逝。

王勃擔任虢州參軍時,遇到一個叫曹達的官奴,此人當時獲罪,不知出于什麼原因,王勃将曹達藏匿起來,可不久後,他又擔心私藏罪犯會走漏消息,為擺脫這件事,王勃将曹達殺死,很快就是以事獲罪,被判定為死罪。幸運的是,沒等王勃殺頭,就趕上了唐朝實行大赦天下罪人,僥幸撿回性命。這件事史書記載很簡略,前因後果很蹊跷,不過據新舊《唐書》記載分析,王勃此次遭禍應該是因為其恃才傲物,遭同僚嫉恨被陷害所緻。這次事件終結了王勃的仕途,性命雖然暫時保住,卻為後面的意外身亡埋下禍根。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為何27歲溺水身亡?惹禍的鬥雞賦說了啥?

王勃因上面事件,不但自己獲罪,連官場上的老父親王福疇也遭到牽連,被朝廷從雍州司功參軍貶到遙遠的南荒之地交趾任縣令。朝廷對王勃父親的懲罰所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對王勃自己的懲罰。對父親的遭遇他非常愧疚,這種情感在他的《上百裡昌言疏》中表達得淋漓盡緻:“如勃尚何言哉!辱親可謂深矣。誠宜灰身粉骨,以謝君父……今大人上延國譴,遠宰邊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矣。”

王勃從監獄被放回後,在家裡待了一年多,期間,朝廷曾诏命恢複他的舊職,但屢遭官場打擊的王勃已對仕途失去信心,是以他并沒有接受诏命。在上元二年(675年)秋天,王勃為了看望被貶在南荒之地的老父親,他決定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到交趾看望父親。在第二年,春夏之際,王勃終于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待了一陣後,王勃由海路踏上歸途,萬萬沒想到這次他再也不能踏上家鄉的土地了,由于當時正值夏季,南海上波浪巨大,王勃不幸溺水身亡,結束了自己短暫而不俗的一生。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為何27歲溺水身亡?惹禍的鬥雞賦說了啥?

王勃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詩篇,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等,都是千古名篇。據說,王勃創作《滕王閣序》是在其臨死前一年秋天,前往交趾看望父親的路途上,經過南昌時寫的。當時,都督閻伯輿重修滕王閣,于重陽節在滕王閣大宴賓客,聽聞大名鼎鼎的王勃來見,閻伯輿立即請他赴宴。宴會上,閻伯輿請大家即興作書為滕王閣寫一篇序文,為了表現其女婿孟學士的才學,還事先安排他寫好序文,在宴會上當作即興作品展示,以其他人的作品作為陪襯,凸顯其才學。年少才多的王勃哪知這些,他接過紙筆,稍加思索,便揮筆成文,寫下這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閣序》。王勃此舉雖然破壞了都督的安排,但其高才卻令閻都督不得不歎服。

在《滕王閣序》文後,王勃又添了一首詩:“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他故意在最末一句中空下一個字,将詩作交給閻伯輿後,便告辭上路了。閻都督和衆人仔細看過詩文後,在贊歎之餘卻發現詩句空下一個字,大家在奇怪的同時,紛紛猜測這個字可能是“水”,或者是“獨”,但閻都督卻都不滿意,思來想去大家覺得還是派人追上王勃問問空的是什麼字才行。可派去追趕的人找到王勃後,其随從卻說:“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閻都督得知,開始有些生氣,但又特别想得到王勃的答案,便又派人攜帶千兩紋銀追上王勃,王勃才說:“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就是王勃一字千金的故事。後來,唐高宗看到王勃這篇《滕王閣序》,大贊“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再看則歎:“好詩,好詩!”并為當初因鬥雞文逐斥王勃感到後悔,想要再召王勃入朝,身邊人回說:“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接連自語:“可惜,可惜,可惜!”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為何27歲溺水身亡?惹禍的鬥雞賦說了啥?

可能是王勃死得确實太可惜,亦可能是他的《滕王閣序》太過精彩。傳說王勃死後,有人走過其墓時,常聽到墓中傳出王勃吟誦“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聲音。有一個秀才碰到這種情況,對着王勃墓說:“這句子好是好,隻是還不夠精練,要改成‘落霞孤鹜齊飛,秋水長天一色’不是更好?”從此,就再也沒人聽到王勃墓中吟誦詩句了。還有傳說王勃死後,陰魂常在贛江遊蕩,遇人也常吟誦那兩句詩,有一個人聽到後,沖着江面大喊:“這一句寫得不好,太羅嗦,如果把上句的‘與’和下句的‘共’去掉,就簡潔多了。”此後,贛江上再也聽不到王勃的吟誦了。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為何27歲溺水身亡?惹禍的鬥雞賦說了啥?

王勃作為唐代最出色的詩人之一,自幼博學多才,屬于天才級别的人物,連毛主席都贊歎王勃“高才博學”。隻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二十幾歲就離世了,否則,他一定能創作更多千古傳頌的奇文妙篇。但探究王勃早逝的原因,一則與唐高宗氣量狹小,王勃施才不當有關,二則與其年輕放浪不羁,行事不慎有關,三則與其恃才傲物,遭同僚嫉恨有關。如果王勃不做鬥雞文,在沛王府順利做官,就不會遭遇後面的一系列變故,可能就不會發生遠赴交趾落水而死的事,當然這樣也可能不會作出奇文《滕王閣序》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