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功德林是收押戰俘級别最高的一處監獄,隻有将級以上的軍官和省主席一級的文官才有資格進入功德林接受改造。是以當時功德林彙集了許多大名鼎鼎的将領,比如杜聿明、王耀武、範漢傑、宋瑞珂和李仙洲等人。那麼在這一百多名戰犯中,最先“入住”功德林的是哪兩個人呢?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這兩個人一個名叫康澤,一個名叫董益三。我們先來說康澤,康澤是四川安嶽人,21歲時考入黃埔軍校。說來奇怪,在黃埔軍校讀書期間,康澤最崇拜的人竟然不是老蔣而是汪精衛,他以汪精衛為榜樣,私下裡經常模仿他的言行舉止。黃埔軍校畢業後,康澤被選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在這裡他和賀衷寒、鄧文儀、鄭介民、谷正鋼、谷正鼎等人成了同期同學,交往甚密。
從蘇聯回國後,康澤在老蔣身邊當了一個侍從參謀。不久後在老蔣的授意下,康澤和賀衷寒、鄭介民等人一起組織了“複興社”,并被任命為别動隊總隊長,和戴笠一樣成了老蔣離不開的心腹骨幹。老蔣知道他從未帶過兵,是以特意将郭勳祺派來給他當副手。1949年6月,康澤被送入功德林接受改造,1963年被特赦,擔任過全國政協文史專員,四年之後康澤在北京病逝,終年63歲。
說完康澤我們再說董益三。董益三是湖北荊門人,他的人生有點複雜,黃埔六期畢業後,董益三加入了我黨。大革命失敗後他打了三年遊擊,1934年董益三在自己黃埔同學劉子奎的介紹下加入了軍統,出任杭州無線電訓練班主任。不久後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康澤,兩人相談甚歡,康澤将董益三視為自己的知己。
戰争期間,康澤出任第十五綏靖區司令長官,點名讓董益三當他的二處處長。在1949年6月被送往功德林接受改造。這期間董益三和黃維、梁培璜、陳長捷等人被分在了同一個學習小組,在一次日常學習課上,因為黃維态度消極,董益三還是以和黃維動了手,這也是功德林唯一一次打架事件。1960年董益三被特赦,出任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89年病逝于北京,終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