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許世友手下的勤務兵,四年後,卻超過許世友成為最年輕的軍長

導語:一個年輕的戰将,近乎天才的少年,他曾是許世友的勤務兵,卻憑借着驚人的戰功,一步一個腳印,升任軍長之職,就連許世友都自歎弗如,徐向前都稱其為最天才的戰将。在最後時期,他曾以700人抵擋住了敵人一個軍的進攻,牢牢地守住了陣地,最終壯烈犧牲,而全軍幸存者僅有一人,戰鬥之慘烈,可見一斑。這位革命戰将名叫陳海松,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革命事業,他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英雄。

從童子團大隊長到紅軍戰士

陳海松是湖北省大悟縣人,由于母親在他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他一直跟着嬸母生活。陳海松從小就是一個孩子王,同齡的孩子都喜歡跟着他玩,他不愛讀書,隻上過幾年私塾,這并不影響他後來成為一位馳騁沙場的戰将。黃麻起義後,大悟縣人民的思想受到了啟發,陳海松也不例外,當地建立了赤衛隊,陳海松受到影響,開始逐漸向中共靠攏。

他是許世友手下的勤務兵,四年後,卻超過許世友成為最年輕的軍長

1930年,陳海松擔任童子團大隊長,他經常帶着一幫童子軍巡邏,投身于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之中。不過,陳海松并不滿足于當童子團的隊長,他眼見紅軍戰士們一個個都背着槍,非常生氣,于是萌生了參加紅軍的想法。此後,陳海松瞞着家裡人,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參加了紅軍。陳海松進入紅軍之初,曾經給許世友當過一段時間的勤務員,當時許世友已經是營長,讓許世友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四年之後,當年這位他的勤務兵,後來竟然成為了他的直接上級。

赫赫戰功,四年後成為最年輕的軍長

陳海松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戰将,在軍營之中,他非常吃得開。1932年,陳海松便已經是特務連的指導員了,次年升任機槍連指導員,當時機槍連的連長脾氣非常怪,不好相處,但是機槍卻打得特别好。陳海松上任之後,連長幾次都沒有給他好臉色看,盡管如此,陳海松卻一點兒也不生氣,而是順藤摸瓜,逐漸摸清了連長的怪脾氣,還與他成為了好朋友。在此後的戰鬥中,兩人一直并肩戰鬥,在戰鬥間隙,連長還多次教陳海松打機槍,陳海松很快就學會了,常常在戰鬥中舉起機槍射擊。

他是許世友手下的勤務兵,四年後,卻超過許世友成為最年輕的軍長

紅四方面軍進入川北之後,張國焘開始在軍中大搞肅反,當時陳海松已經是營政委,由于團政委被抓,陳海松便被提拔為團政委,然而僅僅幾天之後,他也被逮捕入獄。團長餘天雲親自找到徐向前,希望徐向前能夠救一下陳海松,徐向前聽說之後,馬上下令将陳海松釋放了,不過,政治部還是将陳海松撤了職,并将其連降九級,給餘天雲當警衛員。在這之後不久,田頌堯集結大軍對紅四方面軍進行“三路圍攻”,張國焘不得不重新啟用陳海松,任命他為副營長。陳海松率領部隊參加了戰鬥,在戰鬥中立下了大功,後又被提拔為36團政委。

反“三路圍攻”勝利後,陳海松擔任紅九軍教導隊政委,不久後又升任紅二十五師政委,時任紅二十五師師長的正是許世友上将,他起初還對陳海松非常看不起,認為陳海松就是一個毛頭小子,但是在與之相處過程中,許世友逐漸意識到陳海松的确是有真本事的,也就開始認可陳海松。此後,陳海松和許世友一起指揮部隊參加了反“六路圍攻”,因為戰功卓著,戰後即被提拔為紅九軍軍長,而當時許世友還是紅九軍的副軍長,當年的勤務兵,如今已經成為了許世友的上級,讓許世友不勝唏噓。

他是許世友手下的勤務兵,四年後,卻超過許世友成為最年輕的軍長

天才隕落

紅九軍下轄兩個師共兩萬餘人,由于軍長何畏在戰鬥中負傷,是以指揮的擔子完全落在了陳海松的身上。在強渡嘉陵江時,陳海松用農民的半桶成功偷渡過江,後與兄弟部隊将敵人圍困在江油一帶。四川軍閥鄧錫侯非常慌張,馬上率領十八個團支援江油,陳海松抽出一部分兵力打援,他親自率部對敵人實施右路包抄,最終一舉殲敵3000餘人,甚至還差一點兒擒住了鄧錫侯。

他是許世友手下的勤務兵,四年後,卻超過許世友成為最年輕的軍長

1936年,紅九軍被編入了西路軍中,實施西征,陳海松擔任西路軍軍委委員,當時西路軍一共隻有十一位軍委委員,可見他的地位之高。西路軍在西進過程中,受到了馬家軍的打擊,由于馬家軍人數衆多,而且對地形又非常熟悉,紅軍損失慘重。在幹柴窪戰鬥中,紅九軍遭遇到了馬家軍騎兵主力,戰鬥打了一整天,雖然紅軍擊斃了敵軍副旅長,然而紅九軍也遭到了重創,損失了半數人。

古浪一戰失利後,陳海松受到了陳昌浩的責備,後來還遭到了撤職,還是徐向前站出來替他說話,才讓他重新複職。1937年3月,西路軍幾經輾轉,部隊人數已經下降到了3000餘人,陳海松率領紅九軍來到了梨園口一帶,在這裡與敵軍主力部隊遭遇。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陳海松率部與數十倍于己之敵激戰,最終壯烈犧牲,年僅23歲。陳海松犧牲的消息傳到了徐向前那裡,徐向前悲痛地說道:“我們又損失了一位好幹部。”

他是許世友手下的勤務兵,四年後,卻超過許世友成為最年輕的軍長

結語:陳海松是一位真正的戰将,從一名勤務兵到獨當一面的紅九軍軍長,他僅僅用了四年時間,這是怎樣一個天才将領,才能得到上級如此的青睐。陳海松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但是每一次坎坷,他都咬着牙度過,迎來了人生的曙光。我們可以想見的是,如果陳海松沒有犧牲的話,将來至少是上将軍銜,甚至有可能是大将。當然,曆史沒有假設,陳海松烈士已經年過離我們遠去,我們可以做得僅有學習他的精神,并将他的精神永遠地傳承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