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書通絕域: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個人與世界

時間:12月17日(周五)15:00

地點:騰訊會議(ID:146693881)

嘉賓:李天綱(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教授)、章可(複旦大學曆史學系副教授)、韓琦(浙江大學曆史學系教授)等

本次中西文化交流史論壇,幾位報告人将分别就耶稣會士安多的科學活動及其貢獻、意大利耶稣會士畢方濟與南明政權、清宮外的傳教士學術、明代西域人朵思麻入華事迹考等進行論述。

“傳記與非虛構寫作”工作坊:現代作家傳記之我見

時間:12月17日(周五)16:00-17:30

地點:騰訊會議(ID:136852144)

主講人: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現代中文學刊》主編)

人物傳記,這裡主要指中國現代作家的傳記,與文學史研究是怎樣的一種互動關系,很值得研究。傳記可分自傳和他傳,他傳可分傳略、傳記和評傳等多種,他傳作者又可分子女和研究者等,都值得梳理和分析。而尊重曆史、尊重第一手史料,不溢美不護短,實事求是地追述作家生平,評論作家文學創作的成敗得失,這樣的傳記會對文學史研究起到推動作用,而文學史研究的深入也會對作家傳記提出更高的要求。

金錢的社會意義

時間:12月17日(周五)19:00

地點: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微信視訊号

主講人:姚澤麟(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金錢是否隻是金錢?是否如很多古典理論家所說,是隻有量的差别而沒有“質”的區分的一種東西?其本身是否不牽涉任何感情,也會将社會關系簡化為冷漠疏離的工具性關系?金錢真的會将現代社會轉變為一個冷冰冰的世界嗎?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澤利澤的《金錢的社會意義》通過對私房錢、工資、救濟金等諸種金錢的考察,強有力地一一否定了上述問題。周五晚的“思想季”第二季第3講,我們邀請姚澤麟老師來為大家解讀《金錢的社會意義》這本書。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努力與成功:經濟學與文學視角看内卷與躺平

時間:12月17日(周五)19:00-21:00

地點:哔哩哔哩·陸家嘴讀書會

嘉賓:梁捷(上海财經大學經濟學院講師)、張定浩(詩人、評論家、《上海文化》副主編)

為什麼當代社會裡即使努力也很難取得成功,讓大家直呼太卷了?内卷的盡頭真的是躺平嗎?在經濟學和文學的視角裡,是否藏着内卷和躺平的答案呢?周五晚,我們邀請到經濟學學者、上海财經大學教師梁捷和青年詩人、評論家張定浩線上上和各位讀者見面。兩位老師将分别從經濟學與文學的視角和大家聊聊“内卷”與“躺平”。

童年美術館,由一個好問題開始

時間:12月17日(周五)20:00

地點:“做書的塗塗”微信視訊号

嘉賓:徐莉(課程設計師、專欄作者)、李傑(麓湖·A4美術館副館長、策展人)

《童年美術館》作者李傑是麓湖·A4美術館首席策展人,他策劃了iSTART兒童藝術節,從小小的“i”(我)出發,為孩子還有大人們,建立了一座想象與行動兼備的童年美術館。12月17日,我們邀請作者李傑和了不起的課程設計師徐莉一起在“做書的塗塗”的視訊号直播,談談對孩子的信任和支援。

儒家文化中的法律專家:清代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形成和曆史意義

時間:12月17日(周五)21:30-23:30

地點:騰訊會議(ID:875647779)

主講人:陳利(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曆史與文化研究系、曆史系副教授)

本講座将探讨在儒家文化影響下的清代中國是否以及如何能興起一個由成千上萬的法律專家所組成的全國性職業群體(其主要成員包括遍及全國的司法幕友和接受過相對系統訓練的司法官員以及訟師)。通過分析該群體的構成、規模及其成員在司法場域内外的互相關系和角色,講座将進一步讨論這個法律職業群體的興起和壯大,如何影響了清代司法制度和司法實踐、法律知識的生産和傳播,以及中國法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如何建構,怎樣史觀?(一)—— 劍橋、哈佛、岩波,書寫中國通史的多種可能

時間:12月18日(周六)10:00-12:00

地點:ZOOM會議(ID:84373735846)

嘉賓:岡本隆司(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教授)、蔔正民(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曆史系教授)、李孝悌(“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

有關中國通史系列的代表性作品,先有15卷本《劍橋中國史》的出版,之後還有6卷本《哈佛中國史》、12卷本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曆史》。2020年,日本岩波書店出版五卷本《岩波新書·中國的曆史》,首次打破編年史結構,而是以“中國何以為中國”的問題意識重新組織,以耳目一新的方式改寫中國通史。本次線上講座,我們特别邀請《岩波中國史》的主編及作者岡本隆司、《哈佛中國史》主編及作者蔔正民、著名曆史學者李孝悌一起,對談中國通史的建構及诠釋。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好孩子”“熊孩子”:從兒童道德發展探讨人類學之跨學科前景

地點:騰訊會議(ID:60878953558)

主講人:許晶(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人類學系附屬助理教授)

本次講座結合講者的專著《培養好孩子》以及最新研究項目“一個漢人村莊的熊孩子”,回歸人類學整體論的視野來思考兒童道德發展的演化、曆史、認知與文化等意涵,并透過超越“自然與文化”二分的兒童世界來檢視人類合作與道德的根源、人類行為的意義闡釋與人類學習的機制等基礎問題,進而探讨人類學與認知科學、計算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跨學科前景。

“推燥居濕 咽苦吐甘”——佛教與武則天喪服制度改革中母服的提升

時間:12月18日(周六)14:00

地點:騰訊會議(位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dm/F6jSaRx0hcW1)

主講人:李兮(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語系博士後)

唐前期一系列喪服制度改革中極為顯著的變化,是母服的提升。上元元年武則天“父在為母服喪三年”之議,作為改革中的重要環節,包含鮮明的佛教因素。武則天以“推燥居濕、咽苦吐甘”八字渲染母恩,收買人心。此八字出自外典。前者在佛經早期翻譯過程中被借以“格義”,使經文視角由嬰兒轉為母親,原本講授的生苦思想也演變為陳說母親養育辛勞。後者被用于内典的典型例證是初唐僞經《父母恩重經》,經佛教多番引用,大力宣傳母恩深重,提倡孝順母親。佛教中的尊母情結,在唐初母服提升的過程中産生了巨大影響。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絲路故事——太原隋代虞弘墓解讀

時間:12月18日(周六)14:00-15:30

地點:清華藝博官方微網誌、在藝直播、藝度直播、書藝公社

主講人:張慶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隋代虞弘墓是1999年在太原王郭村發現的,葬具是一個漢白玉石椁,石槨四周内外皆為雕繪,由五十多個單體圖案組合而成,圖案内容宏富。圖中人物皆深目高鼻黑發,人種屬于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圖中的人物服飾、器皿、樂器、舞蹈以及花草樹木等,均源于波斯與粟特諸國,典型的有帶绶鳥、帶绶馬、“胡騰舞”和帶端為葡萄葉形飄帶及長帔等,波斯、粟特文化色彩非常濃厚突出,有些畫面和祆教有關。據墓志,墓主人是虞弘,來自魚國,出使過多個國家,北周一度“檢校薩保府”,是一個經曆豐富又神秘的人物。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全真教美術”線上工作坊:圖像·空間·觀念

時間:12月18日(周六)18:30-22:40

地點:ZOOM會議

嘉賓:孫博(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姜子策(中國社會科學院雜志社編輯)、劉科(陝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耿紀朋(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教授)等

全真教是金代以後興起于中國北方的新興道教流派,元代以後逐漸壯大,成為中國道教的一支主流,更因金庸小說對其曆史的借用而廣為華語世界所知。近年随着中國美術史研究的不斷細化,一批探讨全真教藝術的中文專著湧現于學界,但尚無專題研讨會,本次工作坊聚集了這些著作的大部分青年作者,以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促進對于全真教視覺與物質文化的研究。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先秦漢魏時期:創作論的哲學基礎

時間:12月18日(周六)18:30-21:00

地點:騰訊會議(ID:320817499,密碼:91731)

主講人:蔡宗齊(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槟校區東亞語言文化系及比較文學系教授)

蔡宗齊是著名海外漢學家,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典詩歌、古代文論、比較詩學、比較文學、比較哲學及佛教等。本次,蔡宗齊教授将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舉辦系列講座,第一講他将為我們主講先秦漢魏時期創作論的哲學基礎,并與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副教授、副主任程蘇東進行對談。

胡人蹤迹——漢代四川崖墓中的胡人形象與其淵源

時間:12月18日(周六)19:00-21:00

地點:騰訊會議(ID:808904373)

主講人:霍巍(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

漢代胡人形象在各地的出現和流行,有着深刻的曆史文化背景。四川漢代崖墓中的胡人形象帶有漢文題銘,為解讀胡人的來源、族屬等提供了重要資訊,同時,也從胡漢交流的角度再現了東漢時期的民族關系以及益州成都的胡人蹤迹。

曆史上的人類學家

時間:12月18日(周六)19:00

主講人:黃劍波(華東師範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

作為一門非常關注文化差異的學科,人類學對于自身的曆史變化有着很強的自我意識。《人類學家及其理論生成》一書從思想史的高度來縱向把握人類學理論史的變遷過程,從社會史的寬度來橫向把握人類學及人類學理論與其所處社會及社會運動的互動關系。在這個縱橫坐标和骨架的基礎上,再從個人生活史的深度來展開對個人生活經驗及其思考的探讨,進而使一個通常會顯枯燥的理論史變得有血有肉。“思想季”第二季第4講,華東師範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黃劍波教授将與讀者分享這些思想史、社會史和個人生活史的立體式梳理,對處于今天的中國人類學或作為個體的我們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這裡是閱讀的落腳點,也可能是理論走向生活的出發點。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悲劇與現代性:兩種虛假的因果關系

地點:騰訊會議(ID: 784831594)

主講人:丁爾蘇(香港嶺南大學英文系教授)

“悲劇”與“現代性”通常被視為兩個互不相幹的概念,前者泛指展現人間苦難的文學作品,後者辨別人類文明演變的最新階段。20世紀初期和中期,有不少中外學者曾在這兩者之間做出因果連接配接。喬治·斯泰納(George Steiner)及其追随者認為,現代社會崇尚科學理性,導緻悲劇藝術在17世紀之後一蹶不振;胡适和其他學人則将現代社會在中國姗姗來遲部分歸咎于悲劇藝術的缺失。撥開曆史的迷霧,我們現在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兩個論斷其實都站不住腳,因為它們基于過分狹隘的悲劇定義,而且錯誤地堅持悲劇的“凄慘結局”不可或缺。

一首詩應該像一把斧子——突圍:朗誦與對話

時間:12月18日(周六)20:00

地點:“單讀”微信視訊号

嘉賓:張逸旻(批評家、譯者,詩人)、胡桑(詩人、譯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就像卡夫卡說小說:“一本書應該像一把斧子,劈開人們心中冰封的大海。”安妮·塞克斯頓說,那就是我想要從詩歌中獲得的東西。一首詩應該像一把斧子,劈開我們心中冰封的大海。安妮·塞克斯頓生于美國馬塞諸薩州一個富庶家庭,因産後抑郁症而在心理醫生的建議下專事寫詩。其詩歌以吐露私密體驗的自白派風格著稱,尤其對女性經驗的書寫,革命性地突破禁忌,堪稱先鋒。12月18日晚,讓我們共同緻敬安妮·塞克斯頓,傾聽詩歌的力量。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東坡命題與摩诘詩畫

時間:12月19日(周日)14:00-15:30

主講人:劉石(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講座基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有重要文藝史影響的東坡命題,探讨其蘊含的價值判斷、何以偏偏用于王維、何以偏偏出自東坡,及宋以來的詩畫關系觀等,并由詩畫一律視野領會王維的詩與畫、王維詩畫曆史地位之差異等。

對不可能的世界信以為真——《山魈考殘編》新書分享會

時間:12月19日(周日)15:00-17:00

嘉賓:黎幺(小說家)、朱琺(小說家、詩人、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山魈考殘編》是一部建構于悖論之上的小說,一部“不可能之書”。全書采用戲仿的文獻學學術專著的形式,通過虛構一個古老的部族鬾陰族和其典籍《山魈考》的失落來完成整個故事。在命運的捉弄下,關于鬾陰族的曆史資料幾乎散轶,物換星移,一群後來學者苦奔各地、掀翻群書,試圖重新拼揍出這段鮮為人知的部族曆史……而《山魈考殘編》全書就由這些研究者所寫的出版說明、序言、自述、僞學術論文構成。12月19日下午,我們邀請到了黎幺和朱琺,和你聊聊關于這部小說的前生今世,那些有趣的象征和隐喻,也聊聊這部小說與其他文本的互文,聊聊它在文字宇宙中的漫遊。

詩人、哲人、當代人——《德意志理想主義的誕生:席勒傳》新書沙龍

時間:12月19日(周日)19:00-20:30

地點:建投書局官方微網誌、哔哩哔哩·社科文獻

嘉賓:黃燎宇(北京大學德語系主任、德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毛明超(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助理教授)、高林(作家、書評人)

閱讀席勒在今天還有任何意義與價值嗎?席勒和歌德所代表的魏瑪古典文學,難道不是也與他們所向往的古希臘羅馬一樣,早已是昨日的世界了嗎?還是說,正是最不受物質之累的文字,才是最能夠抵禦曆史沖刷的媒體?抑或是那些他曾在文學中探索的問題反複重複,以至于隻有超越時間的藝術才能回答超越時間的困惑?或許這就是經典的标志:需常讀,常為新。或許這也是席勒的魅力:他不為任何一個時代寫作,卻成了每一個時代的當代人。12月19日,社科文獻索·恩邀請北京大學德語系主任、德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黃燎宇,《德意志理想主義的誕生:席勒傳》譯者、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助理教授、德國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毛明超,以及作家、書評人高林,圍繞以上問題作探讨。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中世紀愛爾蘭傳奇:從“民族精神”到叙事功能

時間:12月20日(周一)

地點:騰訊會議(ID:669893987,密碼:122021)

主講人:邱方哲(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早期愛爾蘭語系助理教授)

本講座以介紹愛爾蘭語和愛爾蘭文學起始,概括描述中世紀愛爾蘭叙事文學的發展脈絡和門類,以及叙事文學在中世紀社會文化中的角色。接下來主題轉向愛爾蘭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過程,着重于學者對中世紀文學的解讀怎樣參與了想象民族的建構,叙事故事如何為“蓋爾複興”提供了素材。從20世紀中葉開始,研究架構繼續轉變,從追溯遠古印歐文化遺迹到中世紀知識分子和古典文學的互動,再到向手稿制作和叙事文化功能的回歸,均會在講座裡提及。

附:線下活動預告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北京|新文化的射程——曆史綜合如何可能

時間:12月18日(周六)10:00-18:00

地點:海澱區杏石口路50号中間美術館

嘉賓:王東傑(清華大學曆史系教授)、季劍青(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金理(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等

自2015年學界紀念《新青年》創刊100周年以來,2017年的“新文化運動”百年、2019年的“五四運動”百年,以及2021年的中國共産黨成立百年,都将“五四新文化”這一中國現代文學與曆史學科最為重要的認識對象與價值坐标一次又一次地帶入了當代中國的思想視野與精神生活。而學界在過去二三十年間,也的确在“五四新文化”的研究、闡釋與轉化方面積累豐碩,甚至形成了某種新的學術傳統、觀念與範式。特别是近年,圍繞“五四新文化”的考掘與辯證,若幹新的界面、方法、議題與論域被打開與嘗試,這自然為檢視現代文學與曆史研究的質地與品格提供了條件,也為回顧、反思乃至再造觀審“五四新文化”的路徑準備了契機。季劍青的《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學與思想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與袁一丹的《另起的新文化運動》(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1)的出版,集中呈現了新一代學人以高度自覺的意識與“新文化”對話的努力。值此兩部“新文化”研究新著問世之際,我們召集“新文化的射程——曆史綜合如何可能”工作坊,旨在圍繞近年“新文化”研究的新思路與新動向進行研讨,總結利弊得失,緻力達成一種既基于學科優勢又超越學科限度的“綜合”,進而在此基礎上探求學術工作的新的方向感與曆史認識的新的可能性。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北京|景賢作聖——中國聖賢的多學科探讨

時間:12月19日(周日)13:30

地點:海澱區頤和園路5号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

嘉賓:劉永華(複旦大學曆史學系教授)、趙丙祥(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李霖(北京大學曆史學系副教授)、王東傑(清華大學曆史學系教授)、鞠熙(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等

“聖賢”是中國古代最值得注意的政治文化主題之一,不惟直接關涉對于中國文明的總體了解,也是了解近現代曆史、甚至當下社會的關鍵問題。在王朝國家倡導與士大夫傳統的影響下,“景行維賢,克念作聖”成為修齊治平、改造社會的起點。正因為此,聖賢及其崇拜不僅是政治文化的一個構成部分,還影響到士人階層的生命曆程及其所處地域和群眾的社會與道德生活。本次工作坊拟從曆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學科出發,讨論曆史程序和書寫中的聖王與聖人形象、鄉賢成立的環境、聖賢的崇拜與祭祀及皇帝與神明關系等問題,以期推進對中國古代聖賢問題的探讨。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北京|美麗突然發生——宋阿曼《啊朋友再見》新書沙龍

時間:12月19日(周日)14:00

地點:東城區和平裡北街6号遠東儀表院内15号樓1層109室碼字人書店

嘉賓:宋阿曼(作家)、季亞娅(《十月》雜志副主編)、李壯(評論家、詩人)

《啊朋友再見》是作家宋阿曼的最新小說集,收錄近三年來創作的五部中短篇小說。小說集延續了宋阿曼鮮明的美學風格,清澈透明的質地,巨大的耐心,語言智性、綿密,從出其不意的角度切入生活,她筆下的人物、場景顆粒分明 ,時間也被賦形,極具個人風格。周日下午,宋阿曼将做客碼字人書店,與季亞娅、李壯兩位嘉賓一起,分享她的這本新書。

北京|宇宙寶麗來相機:谷川俊太郎自選詩集朗讀分享會

時間:12月18日(周六)15:00-16:30

嘉賓:寶音賀希格(譯者)、裡所(詩人、策劃編輯)

谷川俊太郎,日本當代著名詩人、劇作家、翻譯家,當代國際詩壇少見的具有文學素養和精神價值的詩人。12月15日是谷川俊太郎90歲生日,為此我們将于本周六在北京碼字人書店(和平裡店)舉辦《宇宙寶麗來相機:谷川俊太郎自選詩集》朗讀分享會,本書譯者寶音賀希格先生和編輯、詩人裡所,會就谷川俊太郎詩歌中的愛、生死、宇宙觀和生命觀等主題做交流分享。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上海|西方藝術的故事:洛朗桑和色彩心理學

時間:12月17日(周五)19:00-20:30

地點:楊浦區國權路525号複華科技樓1.5樓志達書店活動空間

主講人:鮑峰(同濟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教授)

瑪麗·洛朗桑是二十世紀上半葉野獸派和立體派中的一員,年輕時代與馬蒂斯、畢加索、阿波利奈爾等交往,并深受他們的影響。然而,瑪麗·洛朗桑又是獨特的,她在巴黎那風雲變幻的藝術天地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美學視域。12月17日晚,讓我們跟随同濟大學鮑峰教授的講解,一同走進20世紀立體派女畫家瑪麗·洛朗桑的色彩世界!

上海|何謂齊物 誰能逍遙

時間:12月18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書店一樓

主講人:陳引馳(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談及莊子,人們可能馬上就會聯想到“逍遙”與“齊物”,它們既構成了《莊子》開頭兩篇的篇名,也代表着莊子的重要觀點、理念。而兩者究竟謂何,其中孰輕孰重,這些都值得我們多做一些思考。12月18日,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引馳将在上海古籍書店舉辦“何謂齊物?誰能逍遙?”主題講座。講座中,陳教授将結合莊子思想的系統和脈絡,對“逍遙”“齊物”做出解讀,帶領讀者走近莊子其人其書。

上海|哲學·反思·生活——《50堂經典哲學思維課》新書分享會

地點:靜安區華山路620号上戲藝術書店

嘉賓:郁喆隽(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宗教學系副主任)、餘明鋒(同濟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張松(藝術家)

為何要對生活進行反思?在當下的網際網路環境中,許多熱門的生活理想,正在為我們的追求規定方向:無論是歲月靜好的“小确幸”還是無憂無慮的“躺平”,都具有強大的誘惑力。然而,學習哲學,能讓你看到這些流行理念背後的邏輯,在反思的基礎上,描繪出獨屬于自己的幸福版本。本期活動邀請到新書作者郁喆隽與同濟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餘明鋒,針對“哲學·反思·生活”這三個詞展開對談,分享《50堂經典哲學思維課》這本哲學普及讀物的内容,以及哲學和普通人的現實生活發生勾連的方式。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上海|中國特色的父親角色

地點: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雲書院

主講人:李萱(上海紐約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中國的父親角色經曆了巨大的轉變。父親角色開始漸漸遠離儒家傳統的父權制,但其性别角色的變化卻沒有如此之大。中國的父親們能在家庭中扮演更積極、更平等的角色嗎?12月18日下午,上海紐約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李萱将為我們帶來一場題為“中國特色的父親角色”的演講。

上海|考古裡的中華史——《嶽南大中華史》新書分享會

地點:黃浦區重慶南路308号大隐精舍(高山流水)

嘉賓:嶽南(作家)、姜鵬(複旦大學曆史系副教授)、武黎嵩(南京大學曆史學院副教授)

考古學是一門在理論、方法與實踐意義上自有曆史文化傳承的人文學科或者社會科學。一則考古事件能引起人們普遍的關注,這或許道出了未來考古發掘的趨勢:雖是考古,但不限于考古。正如《嶽南大中華史》所說的:每一場考古發現都在重建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12月18日,《嶽南大中華史》作者嶽南攜手複旦大學曆史系副教授姜鵬、南京大學曆史學院副教授武黎嵩做客大隐書局,一起聊聊考古和曆史。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上海|從“嫏嬛福地”到藏書園林的營造

時間:12月18日(周六)14:30

地點:楊浦區哈爾濱路129号半層書店

主講人:周功钊(建築師、寫作者)

晚明文人張岱筆下的這處“嫏嬛福地”是他生前為自己死後入土所設計的園林。這裡的空間經營并非單純地布置花木蟲魚、亭台樓榭,更是寄托了“藏書”這個跟随了他一生的意趣。本次講座将簡要地展現這種傳統文人的藏書文化與園林營造的觀念,如何在當下獲得傳承與轉譯,成為空間實踐的創造性條件。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上海|漫長一槍——孫一聖《夜遊神》新書沙龍

地點:黃浦區中山南一路788号博荟廣場二層神獸之間Poor Theater區域

嘉賓:趙松(作家、評論家)、胡桑(詩人、譯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孫一聖(作家)

《夜遊神》被人稱為“風格崛起之作”,也被認為是孫一聖走向成熟的标志。與五年前出版的、引發頗多争議的處女作相比,孫一聖在這部《夜遊神》裡,形成了怎樣的風格?所謂的成熟,又展現在哪裡?本周六晚,作家趙松、詩人胡桑、評論家李偉長,将與孫一聖來到神獸之間,聊聊他這五年來的寫作曆程,看這“漫長一槍”如何打響。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上海|2021新書首發:世界經典文藝作品兒童劇版圖畫書系列之《巴黎聖母院》

時間:12月19日(周日)14:00-15:00

地點:黃浦區長樂路398号朵雲書院·戲劇店

嘉賓:蔡金萍(演員、導演)、杜邨(編劇、劇作家)等

“世界經典文藝作品兒童劇版系列”是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自2015年來重點打造的作品,該系列從《泰坦尼克号》《巴黎聖母院》再到《悲慘世界》,展示了經典不被歲月消磨的巨大文化價值。最近,《巴黎聖母院》圖畫書也問世了。12月19日下午,宋鐘蓓、蔡金萍、杜邨、餘岚、忻雁将齊聚朵雲書院·戲劇店,暢談《巴黎聖母院》文字内外、舞台上下的點滴精彩。

上海|150年前的醫學與衛生:《上海衛生》及其時代

地點:黃浦區南蘇州路381-1号6樓東亞書苑

嘉賓:趙婧(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晞(複旦大學曆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50多年前,自英國來華的傳教醫生韓雅各寫成《上海衛生:中國保健之注意事項》一書,為西人如何在中國保持健康提出了諸多建議。韓雅各的保健之道雜糅了19世紀中葉歐洲社會的兩種衛生路徑:一是飲食調節與生活習慣上的個人保健;一是以現代公共衛生為基礎的社會和國家行動。傳統的體液學說以及瘴氣論仍是當時主流醫學思想的根基,而現代公共衛生的種種措施亦呈現出醫學與社會變革的新氣象。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天津|靈魂在尋找她的伴侶

時間:12月19日(周日)14:00-16:00

地點:南開區綠蔭裡1号魯能城購物中心B1内山書店

嘉賓:何向陽(詩人、作家、批評家)、張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楚(作家)、霍俊明(詩人、評論家)

12月19日下午,内山書店變身詩天堂,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著名評論家張莉,著名青年作家張楚,評論家霍俊明,将與詩人何向陽一起,出席其詩集《刹那》的分享會,圍繞何向陽創作這部詩集的緣起,這些作為刹那與重生的隐喻、作為見證與尋找的詩句展開對談。

成都|來吧,無限可能的非虛構——《張醫生與王醫生》新書對談沙龍

地點:高新區府城大道中段88号九方購物中心文軒BOOKS一樓階梯活動區

嘉賓:伊險峰(媒體人)、楊櫻(“小鳥文學”主編)、楊潇(記者、作家)、何雨珈(譯者、自由撰稿人)

12月18日,我們邀請到作家、媒體人——伊險峰、楊櫻帶着他們的新書《張醫生與王醫生》與作家楊潇、譯者何雨珈,空降文軒BOOKS九方店,來一場無限可能的非虛構的對談沙龍,與讀者朋友們一起思考和讨論書中所提到的諸多問題:階層躍遷、城市命運、社會轉折,一起回顧這過山車般的光怪陸離、充滿變遷的三十年。

成都|一個80年代“伍子胥”的故事——止庵《受命》新書分享會

時間:12月18日(周六)19:30

地點:武侯區科華中路2号王府井商場4層軒客會書店

嘉賓:止庵(作家、學者)、史航(編劇、策劃人、影評人)

《受命》是作家止庵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緻敬《史記·伍子胥列傳》和《哈姆雷特》的小說。12月18日,止庵攜《受命》來到軒客會科華王府井店,講述一個1980年代“伍子胥”的“複仇”故事,與讀者一起分享深藏在時代裡的記憶以及他對時代問題的探讨。

成都|一代人如何建構他們的知識、尊嚴和自我?——《張醫生與王醫生》新書對談

時間:12月19日(周日)10:00-12:00

地點:天府新區天府大道南一段918号麓湖藝展中心·A4學術報告廳

嘉賓:伊險峰(媒體人)、楊櫻(“小鳥文學”主編)

12月19日上午,伊險峰、楊櫻兩位作者将攜新書做客尋麓書館,與讀者朋友們一起深度讨論書中核心議題:社會轉折、城市命運、階層躍遷、個體尊嚴,一起回顧這過山車般充滿變遷的三十年。

成都|為群眾寫史的曆史學家

時間:12月19日(周日)14:30-16:30

嘉賓:王笛(澳門大學講座教授)、陸大鵬(譯者)

“要為群眾寫史。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芸芸衆生,我們的大衆也應該是曆史研究的對象。隻有英雄帝王和精英的曆史,這絕對不是曆史的全部。”曆史學家王笛,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的多部曆史著作,既是嚴謹的學術著作,也被廣大讀者所喜愛。12月19日,王笛教授、青年譯者陸大鵬做客尋麓,從公共生活與微觀視角出發,與讀者一同分享曆史學家如何為大衆寫作這個話題。

成都|茶鋪是個小成都——《那間街角的茶鋪》新書分享會

時間:12月19日(周日)19:30

嘉賓:王笛(澳門大學講座教授)、李磊(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編審、作家)

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促進了茶鋪繁榮不衰。跟随王笛的新書,我們将會在茶鋪曆史文化中知道:什麼是茶客們的文化自信。12月19日,我們邀請到澳門大學講座教授、美國城市史學會(UHA)最佳著作獎得主——王笛帶着他的著作《那間街角的茶鋪》,空降文軒BOOKS九方店,與我們一起“身在曆史之中”,講述成都人的生活史。

線上讀書會|何謂齊物?誰能逍遙?

西安|城市文學與想象文學——《飛頭獠》《侬好,上海》衛東青新作分享

地點:蓮湖區星火路22号老城根G PARK商業街區1F方所·設計力實驗室

嘉賓:衛東青(設計師、詩人)、戴君(出版策劃人、精神分析師)、丁小龍(作家)

《飛頭獠》不僅是詩作的集合,書内還包含哲理中國畫創始人王家春、暢銷書作家二冬等72位作家、畫家、設計師、唱作人,共同繪制的127幅全彩插畫。而衛東青的新作《侬好,上海》手繪圖又将這份獻給城市的手繪心意給予了上海。本周六,我們将請到衛東青、戴君、丁小龍三位老師,一起來聊聊城市文學與想象文學,鬼怪靈感與城市手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