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年人最大的智慧:凡事快人一步

最近,獨幕喜劇《時間都去哪兒了》爆火網絡。

獨幕喜劇一開始,上司打電話催稿,主角大鎖向上司保證12點之前一定交。

這時,“手機軟體”相繼彈出消息,經不住誘惑的大鎖隻好不斷地說:“那我再刷五分鐘?”

約朋友圈、發朋友圈、刷視訊……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直到距離交稿時間隻剩下1分鐘,大鎖連标題都還沒寫。

生活中,我們習慣把事情推到最後一刻才行動。

然而晚幾分鐘的惰性,帶來的并不是對生活的“掌控”,而是糟糕的連鎖反應。

做事的時候,如果你對自己說過5分鐘再做,30分鐘後肯定做,過1小時也來得及,要不等晚上,要不明天再說……

那你永遠不會開始這件事。

正如史鐵生在《命若琴弦》中所說:

“人的命,就像這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生活有目标,就要動起來。

人生充滿緊迫感,才能日臻完善,欣欣向榮。

成年人最大的智慧:凡事快人一步

時代“淘汰”你,從不打招呼

看過這樣一句紮心的話:

“這世界就是一撥人在晝夜不停地高速運轉,另一撥人起床發現世界變了。”

大江奔流的時代,沒人會預料明天會發生什麼。

松懈下來的日子,隻會讓我們逐漸背離通往優秀的軌道。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時刻準備着。

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教父”的張朝陽,曾風光無限。

在學生時代,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1998年成立搜狐,并帶領其成長為中國最著名的門戶網站之一。

此時的張朝陽很滿意搜狐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地位,逐漸開始在工作上放慢了速度。

正所謂:時間一分,貴如千金。

結果,失去緊迫感的搜狐,“完美錯過”了網際網路的兩次重大風口。

直到2013年,張朝陽才如夢方醒。

他開始加緊步伐,試圖趕上新趨勢,結果收效甚微。

有句話說得好:

“你的每一次緊迫意識,都是未來的你跨越時空的求救。”

沒有緊迫感的人生,隻會是一盤散沙。

聽說過一種說法,假如人均壽命80歲,去掉前20年學習,後20年養老。

一個人最有價值的20年還剩下兩個:前20年積累經驗,後20年釋放價值。

如果在應該緊迫的時候,選擇了安逸,終會一路平庸。

縱然有一次兩次的幸運機會,到頭來還是捱不過命運的重擊。

居安思危,保持緊迫,磨砺自己,才不會錯過任何成長的機會。

成年人最大的智慧:凡事快人一步
成年人最大的智慧:凡事快人一步

努力跑,才能停在原地

“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這是《愛麗絲漫遊奇遇記》裡的經典台詞。

魔幻世界裡的規則映襯了現實的殘酷:停留即是後退,奔跑才有機會超越。

前段時間,“歌壇常青樹”林志炫又一次沖上了熱搜。

他在舞台上的完美表現,受到大家的一緻好評。

林志炫雖已年過半百,但嗓音依然清亮純淨,極富穿透力和感染力。

如果說初入樂壇時,林志炫靠的是天賦。

那中年以後,時刻保持緊迫感則是他制勝的秘訣:

節目中,為保護嗓子不受幹擾,堅決不開空調,并保證每天12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為維護嗓子的狀态,堅決不吃辣椒,隻适度接受辣度不通過嗓子的芥末……

林志炫時刻保持緊迫,都是為了讓嗓子機能“停留在最佳狀态”,能夠繼續在舞台上唱出完美的聲音。

這世上沒有所謂的天才,他們不過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拼了命地加速前行而已。

生活如逆水行舟,保持緊迫感才能開啟向上攀爬的人生。

不同程度的緊迫,必會有不同程度的成績。

選擇了遠方,就别怕風雨兼程,長久地堅持一定會換來生活的回饋。

讓我們一起從當下開始,從腳下努力,讓腳步緊迫起來,不斷豐厚生命。

成年人最大的智慧:凡事快人一步
成年人最大的智慧:凡事快人一步

學會過“緊迫人生”

選擇安逸,看似是在享受生活。

其實這種順從的态度,隻會讓人生這盤棋日漸陷入死局。

與其讓“我還有時間”拖沓生活節奏,不如先讓自己動起來:

1. 設定具體清晰的目标

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

“設定一個清晰目标就等于達成了目标的一部分。”

很多人“動不起來”的原因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想要緊迫起來,從緩步走變成小步跑,我們可以利用“三隻青蛙”時間管理法:每天完成最重要的三件事。

把目标設定在跳一跳夠得着的高度,一天内“吃掉”三隻青蛙,生活節奏自然也會緊迫起來。

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曾在創立京瓷時說:

“我們的目标,就是從現在,走到市區第一,走向國家第一,直到世界第一。”

後來,稻盛和夫僅用10年時間,就把這間小小的工廠變成了世界500強企業。

拆解大目标才會有動力,如果你認定那是你應得的,步履不停終會抵達終點。

2. 進行自我危機暗示

“我并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我隻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我沒有其他的天賦。”

這是作家艾麗斯·芒羅接受采訪時說的一句話。

在成為作家之前她曾做過餐廳服務員、煙草采摘工和圖書館管理者,直到20歲時結婚成為一名家庭主婦。

艾麗斯有個愛好:喜歡閑暇時寫點東西。

直到第一次懷孕,她突然有了危機感:

“以後有了孩子,寫作的時間可能會大大減少。”

人總是等到有了危機感,才想守住心底的東西。

這種自我危機暗示,促進艾麗斯下了決心,她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開始創作。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她連續創作出14部小說集,被譽為“當代契诃夫”,并最終摘下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避風港,沒有危機感,就是最大的危機。

适當的自我危機暗示,是我們行動起來的催化劑。

快速進入狀态,往往能事半功倍地達成目标。

3.學會充實生活中的空白

一日無為,三日不安。

林清玄在《空白筆記本》中分享過一個很有哲理的故事。

一天,林清玄去書店買書,看到書籍的售價是一百多,而一本普通的筆記本卻在二百以上,精緻些的甚至要五百多。

林清玄很驚訝,他問店員:“為什麼筆記本比書還要貴?”

店員回答:

“書再好,那是别人寫的;筆記本是自己的,自己填補的空白比買别人的想法可貴多了。”

不敷衍生活,就是不辜負自己。

空閑時間有價值的利用,是提升自身很好的方式:看一部高分電影,讀一本經典書籍,學會一個簡單的技能……

日漸精進,厚積薄發,而後方能在人生旅程中“風生水起”。

聽說過一句話:

“人生本就是一場即興演出,沒有做不成的夢,隻有不早醒的人。”

甘于平庸永遠是弱者的自我安慰,懶惰拖延隻會消磨我們的鬥志。

大家都聽過“寒号鳥”的故事。

它每天隻知道曬太陽、唱歌,卻不想着及時築巢。

上天一再給它機會,可它一拖再拖,終于因為冬天的到來而凍死在了寒冷的夜裡。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身後沒有強大的靠山,手裡也沒有大把的金錢。

人生賽道上,唯有在最短的時間内加速發力,才能擁有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戰勝自我的底氣。

餘生路上,願我們都能及時點燃心底的那團火,凡事走在前面,給未來的自己多留一點餘地,少留一份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