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江村大墓,能讀出怎樣的漢文帝?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楊一苗

西安東郊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被确認是漢文帝劉恒的霸陵,糾正了此前持續數百年的“謬誤”。而随後的一系列考古勘探與發掘,将這座兩千多年前帝王陵的規模與形制逐漸揭示。漢文帝父子開創了“文景之治”,也被認為是中國曆史上的“明君”。霸陵的發現與确認,能讀出一個怎樣的漢文帝?

從江村大墓,能讀出怎樣的漢文帝?

12月16日拍攝的江村大墓外藏坑發掘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古人“事死如事生”,從對江村大墓的不斷認知與解讀中,人們會越來越了解這位兩千多年前西漢王朝的君王。

劉恒在西漢時期帝王中,無疑是一位特殊的存在。他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遠離皇室政治鬥争,這不僅給他留下了溫和敦厚的名聲,也讓他幸運地躲過了呂後專權時期的血雨腥風。

從江村大墓,能讀出怎樣的漢文帝?

12月16日拍攝的江村大墓外藏坑。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劃定了渭河岸邊的鹹陽原為皇室墓葬區,因而西漢時期的大多數帝王都安葬在鹹陽原上。但劉恒卻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他遠離鹹陽原,在灞河岸邊規劃自己的身後之地。

“這也與他和母親深厚的感情有關。”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漢陵考古隊副隊長曹龍說,“劉恒的母親薄姬因為兒子繼位為帝而貴為皇太後,但她卻從未做過皇後。如果将墓葬選擇在鹹陽原上,必然無法與呂後陵争鋒。因而,他選擇了灞河之濱的白鹿原。”而薄太後南陵位于灞橋區狄寨街道鮑旗寨村西北,北距江村大墓約2公裡,封土高25米,也是一座“亞”字形大墓。

從江村大墓,能讀出怎樣的漢文帝?

這是江村大墓與薄太後南陵出土的部分文物(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對母親心懷溫情與孝心的劉恒,内心是否有強硬的一面?從這次考古發現中也可讀出些許資訊。江村大墓的外藏坑不止一座,而是如項鍊一般環繞大墓一周,數量超過百座。曹龍說,這種向心式布局在漢文帝之前的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都沒有,而自漢文帝開始,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漢宣帝杜陵都可見到如此布局。江村大墓外藏坑中埋藏着數量巨大的象征文武百官、樂隊儀仗的陶俑,還出土了多枚代表中央官署機構的銅印章,這似乎隐隐揭示了漢文帝的内心世界:他不斷加強王權,這已成為自他而始鞏固統治的重要手段。

從江村大墓,能讀出怎樣的漢文帝?

這是江村大墓與薄太後南陵出土的彩繪陶俑(12月16日攝,魚眼鏡頭拍攝)。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随着漢文帝霸陵的發現與确認,我國曆史上重要的大一統時期——西漢時期11位帝王陵的名位問題已經解決。曹龍說:“非常明确的是,考古工作隻會對霸陵進行科學勘探,而不會進行發掘。目前的發掘工作,僅限于部分遭到過盜掘的外藏坑和陪葬墓。我們要以最小的發掘面積,解決最新最多的學術研究問題。而未來,将在考古資料研究和成果總結的基礎上,推動漢文帝霸陵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讓公衆有機會共享最新的考古成果。”

來源: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