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之所,是為書房。古之文人雅士大都有書房,譬如蒲松齡的聊齋、劉禹錫的陋室、紀曉岚的閱微草堂、梁實秋的雅舍、林語堂的有不為齋、陳寅恪的不見為靜之室、徐悲鴻的八十七神仙館、聞一多的何妨一下樓……對于讀書人來說,擁有一間書房,是長在心裡的念想。
在深圳市福田區,有這麼一間屋子,其名字簡單而淡雅就叫做“一間書房”,這間小小的屋子藏在福田區圖書館的四樓,經過一片安安靜靜的地方文獻區域,拐一個彎,能看到一個小門,門邊有一面小軟木牆,貼滿往期的《一頁》,挂有一面“一間書房”墨寶。這裡是福田人心居之所,也是諸多深圳文人墨客常來之地。“一間書房”作為一個公益讀書交流平台,倡導“有溫度有誠意的閱讀與分享”,這一嶄新的閱讀空間,為廣大讀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讀書分享與交流的平台,滿足讀者更加個性化的閱讀交流需求。就在不久前,“一間書房”也獲評深圳市“全民閱讀示範項目”稱号。
共閱:讓書本深入人心
博爾赫斯說:如果有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可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圖書館太大,書籍太多,可能一間小小的書房就夠了,如果裡面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讀書、品書,或許會更加美妙。福田圖書館的“一間書房”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推門進入,右面是書牆,左邊是會議桌,還有一面軟木牆,整面的《一頁》,再往裡是一套沙發圍着茶幾,茶具倒不搶眼,散落在各個大小桌架上的咖啡器具很有味道,還有和書一起擠着的舊相框、角落裡的複古台燈、福圖“閱”曆以及蘭花一盆,中國人骨子裡的風雅,都悄然刻畫。

正在開展的讀書會。
“一間書房”作為一個由圖書館設立的公益讀書交流平台,其以書房的形式進行閱讀分享交流,為市民讀者提供了個性閱讀、舒适閱讀的場所。這裡也會定期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與文化學者,開展專題探讨與交流;培育各種類型的讀書會。試想一下,在周末的午後時光,書友圍桌而坐,暢談書中世界,是何等的享受。讀書會之後,“一間書房”還會收集書友們的“讀後感”,遴選其優秀篇章,進行分享,進一步加深書友們的認知,讓書本的内容深入人心,引發共鳴。
可以說,“一間書房”在泛閱讀和開放閱讀的基礎上,注重更深層次的分類閱讀和經典閱讀習慣,讨論作品美學和意義,從讀書心境延伸至生活哲思,尋找一種平靜而又富有藝文色彩的生活方式。整個過程不斷培養讀者們個性化閱讀,相比傳統的閱讀推廣活動和讀書活動,更能達到閱讀引領和文化交流的成效。通過書房式的空間再造,凸顯閱讀的精緻,以書房的形式進行閱讀分享交流,為市民讀者打造了一個個性閱讀、舒适閱讀的城市“第三空間”。近年來,一間書房開展過近百場讀書會活動,為近千名讀者提供了一個深層閱讀的管道,滿足了不同類型讀者的閱讀需求。
領閱:讓書香浸潤福田
深圳是一座高速發展的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讓人們愈發地浮躁。日常瑣事、繁雜工作不斷沖擊着人們的心靈防線,閱讀慢慢成為了一種求而不得的習慣。看着書架上一本本或新或舊的書,卻茫然無措,不知從何讀起;下定決心捧起一本書,翻開兩頁,卻又覺得索然無味,難以尋得心靈的安甯……
一間書房的門邊挂滿了一冊。
在“一間書房”,以領讀人郝紀柳為首的一些“讀書人”也在不斷地嘗試幫助更多的人找回閱讀的樂趣。“一間書房”定位有誠意的閱讀,在互動交流的閱讀活動基礎上,每10天推出紙質閱讀文本“一頁”,全年共推出閱讀文本36期;每半載推出紙質閱讀刊物“一冊”,全年共推出閱讀刊物2卷,并印制發行了“一頁”閱讀月曆。有讀者說:“‘一頁’是在書海探珠,‘一冊’就是一串閃亮的珍珠”。不論是“一頁”還是“一冊”,裡面推薦的每一本書都是認真閱讀後的誠意分享。在這裡,可以讀到經典作品,讀到偉大的作家,讀到中外名城,還有說不盡的趣味隐于其中。而這些刊物也不斷通過福田區公共圖書館、各類活動免費派發,并在“福田圖書館”微信公衆号上定期更新,為讀者朋友們推薦書單、引導閱讀,提供另一種經典閱讀的可能性,引領着一種新的讀書方式,讓書香以涓涓溪流奔赴大江大海的信念,以潤物無聲的心境,生根落地。
讀者翻閱“一冊”,品讀書中世界。
除此之外,“一間書房”以線上線下雙向關聯的方式,延展閱讀推廣的新形勢。近兩年,“一間書房”線上以“同城共讀”“親子配音”,線下以讀書分享交流、主題圖書推薦、專題展覽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館藏資源宣傳和推介工作。線上上通過“福田區圖書館”官網與微信公衆号平台全面推廣,創新推出“同城共讀”“配音小能手”線上活動,以線上的管道加大與讀者之間的聯系,滿足讀者在各個成長階段對閱讀交流的需求。線上下,“一間書房”積極開展主題閱讀項目,其中包括推出“3+3+1主題圖書推介”項目、“故宮”等系列主題圖書推薦項目、“冷書榜”圖書推薦項目、“閱讀中國”展覽、“一間書房”閱讀推廣展覽等,向市民讀者推薦閱讀資源、提供閱讀指導,并呈現“一間書房”閱讀成果,宣揚“一間書房”閱讀理念。
晶報記者 劉宇斌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