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晚間,中國網絡視聽協會釋出《網絡短視訊内容稽核标準細則(2021)》(下稱:細則),《細則》要求短視訊節目及其标題、名稱、評論、彈幕、表情包等,其語言、表演、字幕、畫面、音樂、音效中不得出現危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分裂國家、損害國家形象、洩露國家秘密、損害革命領袖和英雄烈士形象、破壞社會穩定等二十一大點一百小點的内容,其中第92條和93條關于對影視劇、電影的剪切、改編的規定引發行業關注。

具體而言,第92條規定,不得違規播放國家尚未準許播映的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的片段,尚未準許引進的各類境外視聽節目及片段,或已被國家明令禁止的視聽節目及片段;第93條規定,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貝殼财經記者,這次主要針對電影、電視劇和綜藝的剪輯、搬運和合輯等,因為很多使用者會因為觀看了這些短視訊,而不去看原片,據測算這部分内容約占短視訊平台内容總量的10%左右。
獨立網際網路分析師唐欣告訴貝殼财經記者,版權問題如果嚴格執行,對于短視訊的二創作品,将是毀滅性打擊。
貝殼财經記者就此兩項規定詢問抖音、快手、B站和微視,截至發稿,平台方目前暫未回應。
專家:剪切、改編影響影視收益,且有未引進作品繞開監管
《網絡短視訊内容稽核标準細則》一共有100條内容,但第92條和第93條卻引發了最大的反響。在短視訊平台上,以影視劇剪輯内容為主的賬号衆多,粉絲量巨大。有網友提問:這意味着以後鬼畜、電影解說、混剪都沒有了?
其實此前4月份,愛奇藝、騰訊視訊、正午陽光、華策影視等70餘家機關釋出聯合聲明。聲明表示,大量公衆賬号生産營運者,未經權利人授權,将影視作品任意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引發一系列盜版侵權問題和糾紛,嚴重侵犯影視作品權利人合法權益,甚至損害影視作品的完整性、曲解影視作品内容的主旨原意,影響影視行業長遠發展。聯合聲明指出,将對目前網絡上出現的公衆賬号生産營運者針對影視作品内容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發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維權行動。
據媒體報道,《2020中國網絡短視訊版權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該中心對10萬多名原創短視訊作者、國家版權局預警名單及重點影視綜藝作品的片段短視訊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9.52萬條疑似侵權短視訊,涉及點選量高達2.72萬億次。
唐欣告訴貝殼财經記者,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是網絡視聽領域唯一的國家級行業組織(一級協會),是非執法機構,并沒有執法能力。這個規定是協會頒布的倡議性條例,雖然沒有強制性,但可能代表着官方今後的态度。
12月15日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也釋出了《網絡短視訊内容稽核标準細則(2021)》。
在他看來,剪切、改編等确實嚴重影響到了一批影視作品的傳統收入管道,比如票房,而且有些還是國家沒有引進的影視作品,繞過了稽核環節。另外,這些問題,現在比較泛濫,投訴也比較多。
也有研究内容版權的司法界人士告訴貝殼财經記者,對使用影視版權的短視訊創作,是否可以參考司法上的合理使用範疇,盡量不要對創作者“一棒子打死”。同時,短視訊對于影視作品也有宣發作用,長、短視訊未來是否可以從宣發合作和版權分成角度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
一位直播、短視訊平台的管理層人士對貝殼财經記者表示,2018年3月就已有相關規定,當時主要影響鬼畜、二創類内容,這次是針對影視版權的進一步強調。這類講電影的短視訊,很多平台都在做,非常拉使用者時長,也算是各個平台的重點,但都是悶聲做,不公開講。他還表示,平台在逐漸發展中,也都是尊重版權的,侵犯版權的内容也都是被管理的。
短視訊版權争議如何化解?“避風港”還是“紅旗”法則
短視訊版權到底如何合理合法、有效率地規制,學界也衆說紛纭。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副教授、知識産權創新與競争研究中心主任陶乾稱,對于短視訊版權的問題,判定平台責任具有複雜性,因為在每個個案當中看平台要不要為使用者行為“買單”的時候,對平台的注意義務判定上有很強的個案性,注意義務所達到的程度具有很強的不确定性。正是使用者行為多樣性與侵權性質模糊性,使得平台判斷過錯方面有不确定性。
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有避風港原則和紅旗原則。“避風港”原則是指在發生著作權侵權案件時,當ISP(網絡服務提供商)隻提供空間服務,并不制作網頁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權,則有删除的義務,否則就被視為侵權。如果侵權内容既不在ISP的伺服器上存儲,又沒有被告知哪些内容應該删除,則ISP不承擔侵權責任。
“紅旗”原則則是指如果侵犯資訊網絡傳播權的事實是顯而易見的,就像是紅旗一樣飄揚,ISP就不能裝做看不見,或以不知道侵權的理由來推脫責任,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不進行删除、屏蔽、斷開連接配接等必要措施的話,盡管權利人沒有發出過通知,也應該認定網絡服務商知道第三方侵權。
那麼,到底應用“紅旗”原則和“避風港”原則?“UGC這種依托網際網路讓全民參與創作的方式,能夠給普通網民提供張揚創意的機會,同時也會引發包括版權侵權在内的諸多問題。”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張力在接受采訪時說,使用者将影視作品通過偷拍等方式上傳、私自将書籍類作品進行掃描上傳、未經許可剪輯使用影視作品的部分内容或抄襲他人作品構成自己作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等,這些行為都可能構成侵權,有時平台也會是以惹上官司,成為被告,這就是在應用的“紅旗”原則。
“毫無疑問,上傳侵權内容的使用者要擔責,平台沒盡到注意義務的,也應承擔相應責任。”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強調,權利人向平台主張權利時,平台應該及時斷開、屏蔽相關連結,接到通知後仍然不作為的,平台應該對擴大侵權部分承擔連帶責任,惡意串通的需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院長、網際網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許身健表示,打擊短視訊侵權行為,應當遵循“避風港”原則,因為其界定了各種知識内容傳播的邊界,還考慮到了網際網路的開放性、共享性與平等性。“我國幾億短視訊使用者每天的視訊上傳數量是十分巨大的,即使進行大量的事前審查,背後的人力、财力、時間的投入是難以想象的。假設說把審查短視訊大部分工作與重點放到事前,事前有一個審查流程,審查時間也會大大延長,更新頻度的降低,也不利于提高客戶的體驗,會導緻使用者減少,進一步影響到平台經營。”許身健說。
規範影視切條、搬運、速看等由來已久
事實上,針對影視的剪切、改變的監管由來已久。
2018年3月22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釋出《關于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的通知》。通知要求,堅決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編視聽節目的行為,并嚴格管理包括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不給存在導向問題、版權問題、内容問題的剪拼改編視聽節目提供傳播管道。貝殼财經記者發現,對視訊進行剪拼、改編和二次創作是短視訊、中視訊影視類講解的基本方法之一。
今年4月,超過70家影視傳媒機關及500多名藝人發聲,指網絡短視訊的剪輯和二創存在侵權。此次的聯合倡議書,是繼4月9日多家影視傳媒機關釋出聯合聲明後的更加具體且具有指導意義的倡議書。聯合倡議書針對目前網上短視訊侵權現象提出了具體的維權行動建議和指南,呼籲清理未經授權的切條、搬運、速看和合輯等影視作品内容。
4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上,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于慈珂對短視訊侵權現象進行回應。他表示,随着數字技術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網絡短視訊也發展迅猛。同時,短視訊侵權盜版的問題比較嚴重,引起社會關注,國家版權局也高度重視。
于慈珂稱,今年國家版權局将按照中央全面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的部署,積極回應廣大權利人的呼聲,支援、保護廣大權利人的合法訴求:一是繼續加大對短視訊領域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堅決整治短視訊平台以及自媒體、公衆賬号生産營運者未經授權複制、表演、傳播他人影視、音樂等作品的侵權行為。二是推動短視訊平台以及自媒體、公衆賬号營運企業全面履行主體責任,切實加強版權制度建設,完善版權投訴處理機制,有效履行違法犯罪線索報告和配合調查義務。三是鼓勵支援電影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加強自身建設,依法開展電影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發揮好維護權利人合法權利、便利使用人合法使用的紐帶作用。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白金蕾 編輯 徐超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