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官員見了先下跪,東西廠和錦衣衛見了要繞道,明朝内廠有多可怕?

錦衣衛和東廠建立于明朝,明朝建立的初期還比較動蕩,明太祖為了加強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心權力制度,設立了一個用于搜集軍政情報的機構,親自掌管皇帝皇宮内的儀仗和身邊的親信侍衛。經過一年年的演變和發展,到了洪武十五年間,親軍都尉府和儀鸾司被撤裁,正式把名稱修改為錦衣衛。

官員見了先下跪,東西廠和錦衣衛見了要繞道,明朝内廠有多可怕?

錦衣衛明面上是作為皇帝的侍衛機構存在的,但其主要職責其實是監視官民,竊取情報,錦衣衛的統領又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是由皇帝最信任的親信或者最近親的侍衛擔當。明太祖從布衣一躍成為皇帝,身份的巨大落差導緻他想要把權力緊緊握在手裡,當時的錦衣衛就是他為了掌握權力而生的部門。

官員見了先下跪,東西廠和錦衣衛見了要繞道,明朝内廠有多可怕?

錦衣衛任命于皇帝,不受官員的管制,直接聽命于皇帝,幫助明太祖監視各個大臣的動向和小動作,同時錦衣衛也負責管理宮中有關皇帝的一切事務,收集敵軍軍情等等。這樣一來,明太祖就可以随時知道大臣的秘密,更牢牢的把權利握在手中。

錦衣衛發展的過程中,權力也在日益增長,在皇帝的默許下,錦衣衛可以在不向皇帝報備的情況下,秘密抓住各品級大臣并進行審問,甚至在特殊情況下,還可以先斬後奏。這樣的滔天權勢,讓錦衣衛一度令人聞風喪膽。

官員見了先下跪,東西廠和錦衣衛見了要繞道,明朝内廠有多可怕?

錦衣衛的權勢結束在朱棣繼位以後,朱棣繼位以後,也學着自己父皇的樣子,将錦衣衛時時帶在身邊,但朱棣享受錦衣衛保護的同時,又十分害怕錦衣衛的權勢會威脅到他的地位和安危,乃至到最後脫離自己的掌控,反而得不償失,于是在這種心理下,朱棣建立了東廠。

朱棣希望東廠和錦衣衛可以互相制衡,但朱棣建立東廠的初心是打壓錦衣衛,這也就導緻東廠的地位在當時實際上是高于錦衣衛的。

官員見了先下跪,東西廠和錦衣衛見了要繞道,明朝内廠有多可怕?

朱棣在制衡錦衣衛的同時,還不忘制衡東廠,他又一手建立了西廠,西廠和錦衣衛東廠三者并稱廠衛。這三者互相制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達到了微妙的平衡,三者同屬于皇帝的直接下級,卻又因為朱棣的私心,而有些許的等級高低之分。

在廠衛存在的時期,明朝也就出現了獨此一家的廠衛制度。

官員見了先下跪,東西廠和錦衣衛見了要繞道,明朝内廠有多可怕?

現代影視劇中,也常常會刻畫明朝的廠衛制度,最常出現的是東廠和錦衣衛,最常見的劇情也是二者互相明争暗鬥,其實二者的明争暗鬥雖然傷及一些朝廷大臣,但是在廠衛制度盛行期間,明朝民間的的确确是一副太平安樂的景象,對百姓來說,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相較于二廠一衛的知名程度,有一個部門,雖然并不十分出名,卻掌握着比二廠一衛更龐大的權力,這就是内行廠,内行廠是由明武宗設立,明武宗設立内行廠的初衷就是為了壓制兩廠一衛,内行廠是暗中監視廠衛的幕後者,就連廠衛的最高上司者見到内廠的首領态度也是畢恭畢敬。

一般階級的官員,看到内廠的人都是十分謹慎,原因就是内廠的人比廠衛的權力更大,對于一些品階不高的官員,内廠甚至有直接關押的權力,由于内廠直接受命于皇帝,除了皇帝的話誰也不理,而且抓到人後,會以各種手段讓人坦白,手段之毒辣,才會讓人見了他們就如同見了閻王一樣,避之而不及。

官員見了先下跪,東西廠和錦衣衛見了要繞道,明朝内廠有多可怕?

某種意義上來說,内廠與鼎盛時期的錦衣衛有着微妙的相似點。

内廠建立以後,明朝獨特的偵查體系就此成立,這四個機構各司其職卻又互相制衡,錦衣衛負責監督所有官民,東廠負責監督錦衣衛,以及各級官民,内行廠負責監督一切,包括這兩廠一衛,錦衣衛和官民們,這樣層層向上層層遞進,内行廠瞬間一躍成為最大權力者。

隻不過内行廠雖然權力滔天,但也隻存在了短短五年,五年之間,内行廠殘害許許多多的忠臣良将,他們遏制了消息從官員嘴中傳往皇帝耳朵的途徑,但凡不利于内行廠的,通通毀屍滅迹。

而内行廠的上司大太監劉瑾倒台後,内行廠和西廠都被撤銷,廠衛隻剩下東廠和錦衣衛,而在魏忠賢掌權以後,更是殘害忠良,不僅釀下許多慘案,也因為廠衛遍布全國,激起了民憤。

明朝最盛世的時期仰仗廠衛,可民間卻還有一句話,"明朝亡于廠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