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洪霞:吉鴻昌犧牲後裝瘋10多年,1952年來到吉鴻昌墓前泣不成聲

吉鴻昌是抗日名将、革命烈士,在他的人生經曆裡,兩任妻子也站成了不同的風景。

吉鴻昌将軍的第一任妻子叫劉秀榮,第二任妻子叫胡洪霞,在吉鴻昌将軍的履曆裡,似乎有兩件事或兩個事件可以與這兩個人“對應”起來,說明了她們不同境界的人生。

和劉秀榮對應的事情大約發生在1920年。那一年,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任營長,隻有25歲。當年5月,父親生病了,吉鴻昌回家看望。兒子來了當父親的心裡很高興,但兒子要走的時候,心裡難免不會戀戀不舍,對兒子交代幾句。

胡洪霞:吉鴻昌犧牲後裝瘋10多年,1952年來到吉鴻昌墓前泣不成聲

看着父親的樣子,吉鴻昌說:“爹,您有什麼話就直說,我一定會記下的。”父親略頓了一會兒說:“兒子,你什麼地方都好,我都很放心……不過,我還是想對你說,你在外國做官,心裡要多想那些和我們一樣的窮人,我允許你當官,但不許你靠當官發财!”說完,父親長舒了一口氣,又補充說:“你若靠當官發财了,我死也不瞑目!”

吉鴻昌含淚答應。回到部隊後,他把“做官即不許發财”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時間不長,碗就燒好了,他用車将碗拉回部隊,集合全營官兵,舉行了一個非常嚴肅的“發碗儀式”。

在這個儀式上,吉鴻昌對大家說:“為什麼要發這個碗呢?是因為父親教導我當官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做官不為發财,我給大家每人發這樣一隻碗,是想請大家來監督我,也請大家和我一樣記住碗上的字,廉潔奉公!”

“發碗儀式”在吉鴻昌的部隊産生了很大的轟動,但有一個人卻無動于衷,這個人就是吉鴻昌的原配妻子劉秀榮。

吉鴻昌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的父親吉茂松在鎮上以開小茶館為業。由于家道貧寒,吉鴻昌從小就在茶館幫父親打下手,但他很調皮,不受人欺負,總在外面打架闖禍,父親為管教他,總拿扁擔揍他,是以,他便有了一個外号叫“扁擔楞”。

大約是看着兒子很搗蛋,不好管理,吉茂松和很多人一樣,想到了給兒子找個媳婦,覺得讓兒媳婦去管理兒子,總比自己親自管理兒子強。當然,這裡面還有男大當婚,以及吉茂松為兒子盡做父親職責和義務等内容。于是,1911年,吉茂松請人說媒,為吉鴻昌娶了同鎮女子劉秀榮。

劉秀榮沒什麼文化,不識幾個字,在很多事情上都無法與吉鴻昌交流,吉鴻昌為此多少有些苦惱。這之後自然而然地有了1913年秋天,馮玉祥在河南招兵時,吉鴻昌瞞着家人到堰城投軍的事。

胡洪霞:吉鴻昌犧牲後裝瘋10多年,1952年來到吉鴻昌墓前泣不成聲

劉秀榮就這樣被吉鴻昌一個人扔在了家裡,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吉鴻昌投軍後因吃苦耐勞、智勇正直受到馮玉祥的賞識,由學兵到連長再到營長,隻花短短幾年時間。看着丈夫出息了,劉秀榮收拾行李從老家追了過來,待在吉鴻昌的身邊不走了。

吉鴻昌不好說什麼,隻有接納劉秀榮,大約是在“發碗儀式”前後吧,劉秀榮為吉鴻昌生下了一個女兒,吉鴻昌很開心。不幸的是,這個孩子在出生隻有18天時,因為劉秀榮嗜睡,居然把孩子給壓死了。吉鴻昌很傷心,埋怨了劉秀榮幾句,劉秀榮像個沒事兒人,竟說大不了自己再生一個。

吉鴻昌忍無可忍,擡手打了劉秀榮一巴掌,劉秀榮想不通,把這事鬧了個紛紛揚揚,讓全營上下都在傳“營長打老婆”了。吉鴻昌很痛苦,一邊是“做官即不許發财”茶碗,一邊是自己很想當“官太太”的妻子,這讓他決心不與劉秀榮再過,進而對婚姻也失去了興趣。

這就是劉秀榮的風景,在那隻茶碗裡,她遇到了一個打老婆的營長,最終在吉鴻昌的那一巴掌裡,和吉鴻昌各走各的了。

胡洪霞:吉鴻昌犧牲後裝瘋10多年,1952年來到吉鴻昌墓前泣不成聲

與胡洪霞“對應”的曆史事件是五原誓師。

1926年6月24日北伐戰争開始後,馮玉祥在蘇聯顧問團和共産黨人劉伯堅等人幫助下,決定率部加入國民革命軍,從北方協助國民革命軍北伐。同年9月17日在綏遠五原(今屬内蒙古自治區)誓師,宣布将部隊改編為國民聯軍,馮自任總司令。随後馮率部經甯夏入甘、陝,與北伐軍會師于中原。

吉鴻昌響應北伐,時任第36旅旅長,誓師後率部參加了西安之戰。1927年4月升任師長,率部攻克洛陽、鞏縣,又強渡黃河,占領豫北重鎮新鄉,奉軍被打得抱頭鼠竄,所部被譽為“鐵軍”。而誓師大會後,馮玉祥将軍采納中共上司人李大钊的建議,揮師西進,過甯夏,出陝甘,解西安之圍。然後又揮師北上,進入北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完成了偉大的北伐革命。

吉鴻昌是在誓師前認識胡洪霞的,據說他對胡洪霞是一見鐘情,而胡洪霞并沒有急于答應他,原因是胡洪霞當時還在師範學校上學。五原誓師的1926年,胡洪霞從師範學校畢業,與吉鴻昌結婚并開始了伴随将軍東征西讨的生活。一年以後,為吉鴻昌生下了長子吉蘭泰。

胡洪霞要比吉鴻昌小11歲,與劉秀榮不同的是,她出身書香門第,溫柔賢良,是吉鴻昌的賢内助,每每吉鴻昌感到痛苦迷惘時,在她那裡都能得到些許安慰。

胡洪霞和吉鴻昌

1929年7月,吉鴻昌進兵甯夏,任甯夏省政府主席兼第10軍軍長,整頓軍隊和吏治,緻力于漢回團結,提出了“開發大西北”的口号,決心為民興利除弊。1930年4月,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吉鴻昌奉命率部從甯夏出潼關,參加讨蔣大戰。9月,馮玉祥的西北軍戰敗,吉鴻昌為了儲存實力,接受蔣介石的改編。

這期間,胡洪霞一直追随吉鴻昌左右,默默支援着吉鴻昌的工作和事業。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将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就在這一年,胡洪霞為吉鴻昌生下了女兒吉瑞芝,這對事業進入了低谷期的吉鴻昌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安慰。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後,吉鴻昌聞訊立即回國,秘密與中共黨組織取得聯系,并于同年秋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由一個愛國的舊軍人轉變為共産主義戰士,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胡洪霞對他的支援也變得更加無私,成了全部的、無條件的。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1933年,吉鴻昌與幾位抗日将領成立了同盟會,部隊缺錢、缺糧,更缺槍支彈藥,為了支援丈夫,胡洪霞甚至賣掉了自己的首飾,把全部的家底都交給了吉鴻昌。

有一次,吉鴻昌托一位部下買得了一批武器,但由誰來押運至駐地卻成了問題,胡洪霞得知後,把兩個孩子托付給了别人,和母親一起化妝來到了交貨地點,然後将槍支彈藥分批運送到了張家口。為不引人注目,胡洪霞和母親甚至把一些槍支裝在了一個個的皮箱裡,讓人誤認為那是她們的私人家底,是首飾或化妝品什麼的。

胡洪霞:吉鴻昌犧牲後裝瘋10多年,1952年來到吉鴻昌墓前泣不成聲

見到妻子風塵仆仆的樣子,吉鴻昌感慨萬千,但胡洪霞卻沒有時間同他一樣感慨,隻對他說了句:“這可是咱們家裡的老底兒,你得省着點用!”對此,吉鴻昌的同僚們贊歎地說,吉鴻昌找到了一位女俠士、女英雄。

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被軍統特務暗殺受傷,并遭逮捕,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同年11月24日,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就義前,吉鴻昌聲色俱厲地對國民黨喝道:“我為抗日而死,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死後也不能倒下,給我拿把椅子來!”随後用一根樹枝在地上寫下了一句詩。

就義後,吉鴻昌将軍昔日的同僚告知了胡洪霞這一不幸消息,胡洪霞帶着孩子來找當局要求運回将軍的遺體,但那些人怎麼也不肯,理由是沒有接到上級的指令。胡洪霞和那些人大鬧,最終的結果是那些人同意她運回遺體,但必須交8萬塊大洋。

胡洪霞當時沒有任何積蓄,8萬塊大洋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一些親戚朋友們前來勸她說,人都走了,還是算了吧,但她說什麼也不肯,想來想去,隻能把自己的房産給抵押了。

胡洪霞:吉鴻昌犧牲後裝瘋10多年,1952年來到吉鴻昌墓前泣不成聲

就這樣,胡洪霞把吉鴻昌将軍的遺體運了回來,她為将軍換了幹淨的衣服,又請人為将軍拍了遺照,然後把将軍安葬在了河南老家,讓将軍走得體體面面。雖然在将軍的墳前,她帶着兩個孩子失聲痛哭,但她卻并沒有是以而倒下。

回到家後,胡洪霞發現,即使将軍已經走了,但仍有特務在跟蹤着她,并緊盯着她的一雙兒女,這讓她感到了危險的始終存在。之後,心中開始逐漸升起一個“逃跑計劃”:

首先是胡洪霞将兒子和女兒分别托付給了兩位親戚朋友,她想若是在他們中間有閃失,至少能夠保住其中的一個;接着是胡洪霞自己“瘋”了,見了那些盯着她的人傻傻地笑,然後問他們是不是吉鴻昌或者是不是自己的兒子和女兒。為此,胡洪霞變得蓬頭垢面,不管白天還是黑夜,總是幽靈一樣遊蕩于街道,大哭大鬧大笑也大叫……時間一久,那些跟蹤和監視她的人都覺得無趣了,認為她真是瘋了。

有一天,特務們被特務頭子召集起來問話:“那個女人真的瘋了嗎?”特務們說:“瘋了,真的……”“為什麼?”“死了老公又丢了孩子,一般人受不了這個!”“那麼,還有監視她的必要嗎?”“應該是沒什麼意思了,她是真瘋了……再說,據我們觀察,她就是個家庭婦女,沒啥用處了……”

很快,特務們撤離了,而胡洪霞也在他們撤離若幹天後消失了。特務頭子又問特務們:“你們不是說那個女人瘋了嗎?”特務們說:“是瘋了……不過她現在應該是死了,沒吃沒喝的,餓死了某條街上了!”特務的上司說:“那好吧,她現在已經死了……”

胡洪霞:吉鴻昌犧牲後裝瘋10多年,1952年來到吉鴻昌墓前泣不成聲

然而,新中國成立後,胡洪霞卻正常了,又“活”了過來——那些年,她隐姓埋名,把自己化裝起來,一直在一個山區教書。1952年前後,她帶着自己一對已經成人的兒女來到了吉鴻昌将軍的墓前,和兒女們一起跪了下來,泣不成聲:“現在,我把他們給你帶來了,他們成人了,你交代的任務我完成了!”

吉鴻昌将軍的這對兒女,後來為國家和人民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兒子吉蘭泰是天津一所大學的教授,女兒吉瑞芝當了作家,還為自己的父親寫了一本書——《吉鴻昌傳記》。他們說,母親教育他們的方式總有一套,總告訴他們父親是個英雄,要他們沿着父親的足迹繼續做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吉鴻昌将軍的這一對兒女還說,母親一生最珍視的是,父親在就義前留給母親的那份遺囑: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一死,我死您也不必過悲傷,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家中餘産不可分給别人,留作教養子女幹等用,我筆囑矣……以及父親就義前,用樹枝寫下的那句詩: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胡洪霞:吉鴻昌犧牲後裝瘋10多年,1952年來到吉鴻昌墓前泣不成聲

當今社會,遠離戰火硝煙,一些“雞湯”占據了人們的生活,并被一些人稱之為生存的智慧,而我要說的是,在吉鴻昌将軍的《就義詩》前、在胡洪霞的裝瘋賣傻裡,它們不過是一些被蒼蠅充斥了的我享樂的湯湯水水!端着飯碗享受和美好的人們,應該想到将軍當年燒制在碗上的那些個字,它才是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真境界。正所謂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曾替你負重前行!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