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太祖朱元璋在早期時參加紅巾軍起義,經過多年成功推翻了元王朝,并在手下兄弟的擁護下稱帝,建立國号為大明,成為曆史上有名的皇帝。朱元璋在位時勤儉節約,治理朝政有方,在農業上更是興修水利,為農業和商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明朝在他的帶領下越來越富強。
衆所周知,朱元璋多子多孫,共有26個兒子,為什麼朱元璋偏選中朱标當太子,而不是朱棣呢,朱棣是如何脫穎而出的呢?
一、朱标為朱元璋結發妻子馬皇後的大兒子,朱元璋很尊重他的結發妻子
明太祖朱元璋在還是紅巾軍時期就與孝慈高皇後馬氏結為夫妻。馬氏為紅巾軍領袖将領郭子興的養女,曾經因欣賞朱元璋的才能,曾屢次向郭子興推薦朱元璋。而郭子興經馬氏的推薦重用朱元璋,并把自己的愛女嫁與他,是以馬氏對于朱元璋來說有知遇之恩。
馬氏賢良淑德、才情出衆,婚後與朱元璋感情深厚,曾經陪伴朱元璋經曆漫漫歲月,同甘共苦,幫助朱元璋出謀劃策,是以朱元璋對馬皇後非常的尊敬和愛戴。而朱标則是朱元璋與馬皇後的長子,朱元璋對這個長子也愛戴有加,他認為,自己如果沒有馬皇後的恩情,自己也不能登上皇位,又因朱标為嫡長子,太子之位按血統來說本就為嫡長子所有,是以登基後便封朱标為太子,并且一直很堅定,沒有立其他人為太子的打算。
二、朱标從小為人和善,天資聰穎,深受朱元璋的喜愛
朱标為朱元璋與馬皇後的長子,從小就深受朱元璋的喜愛。朱元璋在還是吳王時便立朱标為世子,并對他寄予厚望,還讓他跟着宋濂一起學習,學習一些道德經傳。宋濂為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才情非常了得,從小因才華出衆被别人稱之為“神童”。而朱标本就聰穎,又跟着宋濂學習,才華堪比宋濂,是以朱元璋很喜歡他。
朱标由于從小跟着宋濂學習詩書禮儀,深受儒家文化的感染,性格仁慈寬厚,在為人處事上非常的友善,自己的弟弟朱樉和朱棣有過錯的時候,也經常耐心的勸導,并且幫他們求情,免除他們的過錯,是以在其他皇子的心中,朱标對于他們來說就像是一個真正的大哥,沒有因皇族的争權奪勢而讨厭朱标,對朱标也非常的友善。
對于這樣一位才華與智慧集于一體的兒子,朱元璋又何嘗不喜愛呢?是以對于朱标的太子之位,朱元璋一直很明确,從來沒有猶豫過。
三、在當時的明朝,有跟多“太子黨”都擁護朱标,朱标在大臣的眼中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在曆朝曆代,大臣們總要在朝堂上分派黨羽,而興盛的明朝也不例外。在當時的明朝,大臣們對于朱标這個才華橫溢的太子也是非常的滿意,他們在朝堂上擁護朱标,鞏固朱标的太子之位。所謂得天下者,必要得民心,而得到大臣們的心就如同得到民心一般,在統治天下時就更加的如魚得水,而朱标就是如此。
在這些大臣中,左丞相李善長和右丞相徐達都為太子少傅,中書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還有右都督、中書左右丞等位高權重的大臣都對太子朱标非常的看中,是以朱标在朝廷上的背景非常的強大,再加有馬皇後支援朱标,朝廷上的大臣們也非常的支援朱标,是以他的太子之位就會變得越來越穩固,不容易動搖。
朱标雖貴為太子,又深得皇帝、皇後、皇子和大臣的愛戴,但是他卻沒有登上皇位,在洪武二十五年時,朱标便因病去世,後得谥号“懿文太子”。而朱元璋也因過顧勞累去世。在他去世之前把他的皇位在朱标的一些皇弟的手裡兜兜轉轉,最終落到了朱标的兒子朱允炆手中,也算是圓了當時的皇帝和一些大臣們希望朱标登上皇位的願望了。
在曆史上皇子的紛争數不勝數,又有多少個朝代如同明朝一般,皇子們都很和睦,不相争,即使有皇位的誘惑,卻又因血緣的親情而止于紛争。都說帝王無情,可到底是在皇位上迫不得已而抛棄親情還是帝王本就沒有情感?可這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