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戰争爆發之後,不僅僅對于北韓人民而言,在心靈上落下了一個沉重的疤痕,對于我們國人而言也是一個創傷。在當時,我們向北韓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國人民志願軍來到了北韓的戰場上,幫助他們抵抗外敵。但是對于這一場戰争爆發之後,對于參戰方所做出來的評價都是有所不一的。就拿南韓的軍隊來說,按道理說也是其中的一個主角,但是提及到北韓戰争,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身上,以及美國軍隊的身上。并且很多人都認為南韓的軍隊士兵還是比較薄弱的,甚至隻是一個配角,倘若這樣想就太過狹隘。因為到了戰争後期,南韓軍隊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就像志願軍對于南韓軍隊的士兵就做出了很真實的評價。相信不少人看完之後,都會感慨一句,這簡直是颠覆了對于南韓軍隊所形成的刻闆印象。

南韓陸軍在編制的過程中是仿照日軍的編制方式的。就像南韓陸軍在戰争後期,軍隊士兵的人數是特别多的,足足有15個師團,在當時志願軍所攻打的敵方裡面,最為主要的部隊就是南韓陸軍。通過這一句話就可以看得出評價還是很公正的,同時也看得出南韓軍隊的實力還是比較強勁的,并且他們的戰鬥能力似乎一點也不遜色。為了能夠鼓舞士氣,也為了能夠起到相應的震撼作用,南韓軍隊把每一個師團都賦予了一個稱号,就比如說猛虎部隊的名号就是特别大的,能夠被劃分為這個部隊的士兵和軍官,他們都有着過人的本領。在戰争前期的時候,這一支部隊主要就和北韓的軍隊展開交戰。就在雙方割據的過程中,志願軍對于這一支軍隊所給出來的評價,便是特别擅長打持久攻堅戰。
南韓的第一師團被他們賦予了白骨部隊的稱号,僅僅通過這個名字就可以想象得到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有多麼殘忍,并且這也是他們的一個主力軍,因為和志願軍的交手次數是特别多的,并且也特别的頻繁,是以志願軍對于這一支軍隊的實力還是比較了解的。給出來的評價特别的公平和直接明确的表示,白骨部隊的作戰方式是特别靈活的,并且也特别的狡猾,在迂回戰術這一方面的确是略勝一籌。
南韓的第二師團被他們稱之為怒濤部隊,每一個名稱都有着特定的含義,就像和志願軍交手的過程中,上甘嶺戰役爆發之後。志願軍所采取的政策便是适當性的撤退,也正因如此,這支部隊在當時擷取的勝利還是比較多的,然而對于志願軍而言,對陸濤部隊做出來的評價并不是特别高,因為在雙方交手的過程中,戰鬥力也并不是特别的突出,并且失敗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
而南韓的第五師團,名字似乎還帶了點兒巧妙的一味兒被稱之為鑰匙部隊。這一支部隊和南韓的前總統密不可分,是他的嫡系部隊,是以在南韓整體的軍隊中所處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因為身份不同,是以就被人們得到了大肆的宣揚,可是志願軍在和對方交過手之後,明确的表示戰鬥力隻是一般而已,完全不是天下無敵,也不是戰鬥力特别強大的部隊。
但令志願軍比較佩服的就是南韓陸軍的第六師團,這個師團的戰鬥力是特别強大的,并且志願軍也吃過這一支堪稱王牌部隊的虧,他們所領取的勝利成果還是比較多的。和志願軍交手的過程中,曾經不止一次的打敗了志願軍,是以志願軍對于這一知識團的力量,還是有所忌憚的。
不難看出,這樣的評價還是比較公平的,同時也就說明南韓軍隊的戰鬥力并非我們想象的那麼弱,與此同時,伴随着戰争的發展,立足于時間線的這個角度來看,不同時期南韓軍隊的戰鬥力也完全不同。
就像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反抗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這是因為美國在拉開戰争序幕之後,對于南韓本土的防禦能力并不是特别的看重。而北韓的部隊也正是瞅準了這個漏洞,是以才展開了迅速的反攻。然而到戰争中後期的時候,南韓軍隊的抵抗力就在不斷的增加着,漢城戰役爆發的時候,南韓軍隊士兵的反應就是最強有力的說明。為了能夠死死地守住這一座城池,每一個人都浴血奮戰,最後直接殺掉了北韓軍隊的6000多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