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涉疫情電詐套路要提防

聲稱快速檢測核酸、健康碼實效、售賣新冠特效藥、免費領防疫物資、免費領取疫苗接種意外險、冒充疫苗接種普查調查員……昨天下午,天津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民警高鵬詳細介紹了最近一些涉疫情電信網絡詐騙套路,提醒市民多加注意。

冒充公檢法

近期,本市居民孫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天津市警察局戶政科警官,說孫某違反國内疫情管控規定,在哈爾濱機場非法入境。孫某當即表示自己未曾出境,對友善将電話轉接到“哈爾濱警察局”進行所謂“核查”。電話轉接後,對方稱孫某的身份資訊有可能洩露了,要求孫某添加其QQ好友,開通視訊通話,又說孫某涉嫌洗錢讓孫某配合調查,要查驗資金流向。孫某将自己的銀行卡号及密碼告訴了對方,被騙35400元。

警方提醒:凡是說你在疫情期間非法入境,進而轉接所謂入境地公安部門或檢察院、法院等執法機關,還給你看“通緝令”“逮捕令”,說你涉嫌其他犯罪,要求你配合調查,将資金轉入“安全賬戶”進行資金審查的,都是騙子。

虛假交易類

近期,報警人嚴某稱其通過網絡購買熔噴布(制作醫用口罩原料)被騙338萬元。後經公安機關工作查明,嚴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稱其有管道購買熔噴布,相繼騙取被害人李某、馬某等人訂貨款共計630餘萬元。為拖延時間騙取對方信任,其通過一款名為“蝙蝠”的聊天軟體,編造了其與所謂上家的虛假聊天記錄,并向公安機關報警謊稱自己購買熔噴布被騙。最終,自作聰明的嚴某被公安機關抓獲。

警方提醒:疫情期間,網絡出現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防疫物資、原材料等資訊,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一定要多方核實。在購買防疫物資、原材料時,如遇到賣方要求提前繳納保證金、貨款的情況,一定要慎重,必要時應與賣方見面溝通。

短信詐騙類

收到以“社保中心”“津心辦”等疾控部門名義發來帶有連結的短信,稱你的社保卡、醫保卡出現停用、更新或未上傳電子稽核等情況,需要你點選連結線上辦理業務。你會不會相信?近日,市民李先生收到了類似短信,稱李先生需要辦理社保賬戶電子稽核,并附帶網址連結。李先生點選進入後,手機界面顯示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是以李先生沒有懷疑,按頁面提示一步步登入、填寫身份證号、手機号等個人資訊,最後又在“支付寶認證身份資訊”中按要求填寫了支付寶賬号、密碼。然而當李先生填寫完上述資訊後,沒等到新的電子社保卡,卻等來了支付寶連續4次被扣款4990元共計19960元的短信通知。李先生這時才發現被騙。

警方提醒:社保中心、津心辦等疾控部門不會通過向市民發送帶有連結的短信的形式讓市民更新社保卡、醫保卡。如果收到類似短信,可以撥打社保12333官方服務熱線咨詢,查證真僞。

連結

針對采取“冒充流調人員上門推銷新藥”“冒充疫苗普查人員”等利用防疫理由接觸性詐騙違法犯罪,防範提示如下:

1.新冠肺炎尚無所謂的立竿見影、藥到病除的“特效藥”。目前除接種疫苗外,使用的多為抗病毒藥物,最有用的“特效藥”其實是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2.提高防範意識,強化鑒别能力。政府部門不會采取上門方式推銷所謂的新冠肺炎新藥、特效藥及收費接種疫苗等。如果遇到自稱流調、普查人員上門,首先不要輕信,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對方的姓名、機關、來意,要求檢視對方的工作證件,如仍無法确認對方的身份,可撥打屬地社群、當地疾控部門或110電話核實。

3.不向他人透露賬号、密碼、信用卡有效期、後三碼和支付驗證碼;不要在網吧等公共上網場所或公共WIFI環境下進行網上交易;網上支付密碼最好包含數字、字母和符号。

4.保護好個人資訊,不登入可疑網站。廣大群衆要提高警惕,認真識别,隻要将疫苗和收費沾邊的,一定是假消息。不在陌生網站輸入自己的身份證号碼、手機号碼等資訊,以免給騙子可乘之機。

來源: 今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