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也地推,敗也地推”,線下3C分期消費前景難料?

“成也地推,敗也地推”,線下3C分期消費前景難料?

經過2017年的集中爆發之後,消費金融行業已經從野蠻的高速增長階段,逐漸步入理性的場景建設期。在此基礎上,消費金融場景已經得到較大程度的挖掘,從租房到家裝,從旅遊到教育,再到零售和線下3C領域,均混戰着許多玩家。

如做3C消費分期的就有捷信、馬上消費金融以及佰仟金融等企業,另有一些後入局者窮追不舍。而作為經濟增長重要動力的消費行業,為消費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社會消費品對經濟的貢獻率從2017年的58.8%上升至77.8%,資料表明消費金融有着極大的發展空間。

但前景良好的背後,是各大細分領域的消費金融企業們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以做線下3C消費分期的企業發展為例,這一細分領域的消費場景建設正在經曆發展陣痛期。

線下3C分期模式的三大尴尬困境

市場選擇下,以線下3C消費分期為代表的消費場景,目前正在遭遇增長難的尴尬困境。

一、人力成本高

起初,線下3C消費分期領域的地面推廣模式作為各大企業的重要流量管道,深受許多消費分期企業的歡迎。拿深耕消費金融行業多年的捷信來說,線上下3C消費分期的場景擴張上,其或許更有發言權。

這家從國外進軍中國消費金融領域的企業,2010年成為銀監會首批獲準的4家消費金融試點企業之一,也是唯一一家擁有消費金融牌照的外資消費金融公司。

商業模式上,捷信依靠在各大線下網點推廣宣傳,以及駐店推廣兩種方式斬獲資源。長此以往,這種地面推廣的人海戰術,為捷信在國内的分期消費領域赢得了長期的業務高增長之效,也奠定了其線上下3C分期消費領域的行業地位基礎。

但久而久之,随着市場環境的變化,線下3C分期消費領域卻失去了昔日的光輝,弊端開始顯露。

首先對于捷信所依賴的線下推廣方式來說,這屬于重資産的貸款模式。短期來看此種推廣方式的優點顯而易見,獲客效率高,但缺陷也有目共睹,即對地面推廣人員的成本投入極大。

資料顯示,捷信在全國的312個城市中,就擁有23萬個POS機貸款點,加上全職雇員7.1萬人,如此高的數字背後,是企業不能忽視的高人力成本,并且毫無疑問前期的試錯成本也會高于同類廠商。

而作為早期模仿捷信做線下3C分期推廣的佰仟,憑借這一模式也積累了大量的使用者資訊。但在去年9月份,佰仟金融就被傳将裁員8000人。業内透露,佰仟的裁員或為節省人力和營運上的成本開支,為其在業務上的調整預留資金。

是以對捷信和佰仟等線下3C分期企業來說,人力成本無疑是一大包袱,不過,較低的利潤以及較長的回收期,卻成為線下3C分期消費玩家們望而卻步的另一大屏障。

“成也地推,敗也地推”,線下3C分期消費前景難料?

二、回報率低、回收期長

如果說高投入的線下營運成本是阻擋玩家們前行的直接緣由,那麼盈利周期較長,并且相對線上業務較低的回報率,就是玩家們背離線下3C分期領域最根本的推手。

如另一同樣做線下3C分期的馬上消費金融,長期深耕線下卻并未取得滿意的收益效果。在發現線下分期的資金回收期長、回報率低等弊端之後,也開始轉移了業務重點,發力線上業務,推出其他貸款産品。

而前面提到的佰仟金融裁員,實際上也與平台月放款額較高,卻隻能實作勉強營收持平有關;同樣身為線下3C分期消費頭部玩家的捷信,也開始嘗試業務轉型,開始發力線上。

但由于缺乏線上營運基因,捷信的線上業務一直表現平平,與此同時市場也開始表現出不穩定的一面。這不,前期弱化線下3C分期業務的佰仟金融和馬上消費金融,近期也被傳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預備重新殺回線下業務。

總的來說,即使三家企業前期對線下消費分期有着豐富經驗,實際的消費場景也是一大優勢,但線下3C分期消費的痛點依舊存在。因而馬上消費金融和佰仟金融重回市場的勝算幾何,還存在極大不确定因素。

三、智能手機換機紅利期已過

除了線下推廣模式自身的弊端,全民消費更新趨勢下智能手機等3C産品品質的不斷提升,也造成了線下3C分期玩家們業務擴張困難的局面。

由此也能延伸出另一問題,雖說目前的線下3C分期消費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但該用的“套路”幾乎已經被玩家們用遍。現如今,既然人海戰術的重模式推廣方式難以支撐企業前行,那麼從目前市場環境以及使用者角度看,線下3C分期消費是否依舊被人需要?

答案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前面提到的社會消費品對經濟貢獻的增大,以及消費金融在場景上依舊不高的滲透率,可以肯定線下3C領域依舊有着極大的發展空間。

但從不太樂觀的角度看,前兩年線下3C分期業務的大爆發,實際上得益于當時正值智能手機換機潮。現如今随着智能手機品質的提升,作為線下3C分期消費主要産品的智能手機換機紅利已經過去。

市場研究機構IDC近期釋出的手機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國内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約16%,與去年同期水準相比較低;同樣來自IDC的全球調研結果顯示,得益于中國區智能手機換機周期的上升,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換機周期從2.5年提升至2.7年。

整體而言,雖說智能手機的換機頻率并不能代表整個3C消費品的更換頻率,但其作為使用者選擇分期購買的主要産品,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線下3C分期玩家們能否快速搶占市場的決定性因素。

“成也地推,敗也地推”,線下3C分期消費前景難料?

轉型還是撤離,成企業兩難抉擇

當下,消費金融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過去,對于線下3C分期消費領域的玩家們來說,鑒于目前的不太友好的市場環境,撤離還是轉型,成為擺在企業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并且經過近期的行業整頓之後,整個消費金融領域開始稍顯疲态。

易觀千帆資料顯示,2018年3月份消費金融活躍使用者高達1389.7萬人,達曆史新高。到了4月份卻降至1384.23萬人,環比下降0.39%。

與此同時,部分消費金融企業在監管重壓下,業績增速開始放緩。如去年開始進軍線下分期業務的招聯金融,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41.63億元,同比上漲266.97%,這一上漲幅度曾在2017年上半年高達2602.35%。一邊是增速的放緩,另一邊是企業資産負債規模的增加。資料顯示招聯金融2017年的總負債為423.39億元,是2016年的2.6倍。

具體來看線下3C消費領域,競争最為白熱化的時期,一家不大的3C門店甚至擁擠着四五家分期業務員。随着風口消散與行業洗牌的加劇,線下3C市場也開始變得蕭條起來。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試水和監管,網際網路金融玩家們開始“自亂陣腳”,互相“觊觎”對方的領域。以線上P2P業務和線下消費分期為例,這兩個領域的企業在近兩年就上演了一場互換業務重點的戲碼。做線下分期的企業對線上的高回報率報以豔羨的眼神,而線上P2P則眼紅線下3C分期消費龐大的市場規模,以及實際的場景優勢。

然而,大浪淘沙過後,企業的盲目跟風看似随了大流求了穩妥,最終流量紅利能花落誰家,依舊是個搖擺不定的迷局。同時還應注意到,類似于線下3C分期的無擔保、無抵押商業模式能否延續輝煌,除了市場自身的調節能力,重要的是還要靠企業自身對方向把握的準确性,以及對風控能力的把握。

整體而言,線下3C分期消費的一大痛點就是難以擺脫人海戰術,可以預見的是随着人民經濟生活水準的提升,企業所投入的人力成本也将會越來越高,這是不可忽視的一大變量。假設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盲目入局或堅持人力推廣,最後隻會造成“成也地推,敗也地推”的局面。

 消費金融未來的挑戰:場景化趨勢、風險依舊巨大

整體來看,不論是地面推廣模式被争相模仿的捷信,還是後期發力勢頭正猛的招聯金融,抑或是重新殺回線下的佰仟金融和馬上消費金融,以及其他依舊在奮戰的同類平台,可以預見的是線下3C消費領域未來依舊有一場惡戰。

再把目光放至整個線下消費金融領域,除了拼價格、拼服務,場景依舊是各大消費金融企業的必争之地。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持牌消費金融企業,或者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玩家,無一不對各類細分領域的場景虎視眈眈。

有目共睹的是,當線上流量紅利漸失,網際網路企業們不約而同開始擁抱線下,試圖從線下擷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許多網際網路頭部平台來說,發力線下場景确實會更加得心應手,不過可落地的場景已經不如先前那般容易被挖掘。

與之對應的情況是,即使消費金融的場景還有巨大空間有待滲透,但那些容易入局的領域早已充斥着各類玩家,留下的是難以跨越的區域,以及市場空間狹小的冷門之地。

與此同時,目前市場環境下,擺在企業面前的困難不僅是尋找場景的困難,中期的準備和落地實施以及後期的營運階段更是困難重重。一方面,新場景的開發充滿着許多挑戰和未知,進入一個新的消費領域就意味着要實施新的風控措施以及其他相對應的政策;另一方面,中間所需要經曆的試錯成本,以及可能出現的退場風險都需要企業自己承擔。

綜合來看,線下3C消費領域之是以出現 “一哄而上”到“一哄而散”的局面,歸根究底是企業對市場把控力度的不嚴,而如今回歸的場景建設,以及企業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将是3C消費領域走向理性與健康發展的開始。至于線下3C消費分期這場資本的遊戲怎麼玩才能實作長久前行,最終的話語權還是在企業身上。

文/劉曠公衆号,ID:liukuang110

“成也地推,敗也地推”,線下3C分期消費前景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