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子奪嫡後,雍正革去胤禩王爵,乾隆後來為何又為他翻案?

清朝後期的腐敗在史書中有所記載。清朝後期,由于統治者的腐敗,加上慈禧太後後期的幹擾朝政,導緻清朝越來越腐敗。再加上外國國家對清朝的侵略和掠奪,清朝的領土岌岌可危。

雖然清朝後期腐敗,但也不能否認它在前期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這個事實。事實上,從康熙時期,清朝的經濟、文化就開始慢慢的發酵,走上正軌,是以當時的清朝是在發展中。而到了雍正時期,雍正勤政愛民,而且是清朝曆史上最刻苦的皇帝,是以他在位期間,清朝正式走上頂峰。乾隆時期,乾隆皇帝作為一個"富二代"皇帝,因為國庫充盈,更是能夠好好放手去治理國家,這三個時期被稱為盛世。

九子奪嫡後,雍正革去胤禩王爵,乾隆後來為何又為他翻案?

說起康熙、雍正,相信很多人一下就想到了雍正繼位之前的一場皇室兄弟大戰"九子奪嫡"了,在這場戰争中,康熙的兒子們都因為權力而感情支離破碎,他們為了自己的權力,手足之間互相殘殺。而雍正正是這場戰争中的勝利,上位後的他處置了自己的兄弟,尤其是八王爺胤禩。

胤禩自小就很聰明,而且為人在母妃的教導下溫文爾雅,待人和善,在當時的國子監還曾被自己的老師誇獎過,是以康熙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十七歲之時,他被封為貝勒。之後的他在兄弟之間由于待人和善,被很多的兄弟喜愛,其中就有九、十、十四皇子和他的關系尤為的好。

九子奪嫡後,雍正革去胤禩王爵,乾隆後來為何又為他翻案?

康熙在公元1675年,就把自己的胤礽封為太子,雖然胤礽也是才能出衆,但是性格卻優柔寡斷,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鍊子。而支援他的一些大臣們也屢屢犯錯,這導緻康熙皇帝對胤礽心存不滿。公元1780年,康熙随着衆皇子出行,在路上,得知自己有一個幼子在宮中病重,康熙連夜趕回,看望幼子。可最後幼子還是去世,康熙悲痛欲絕。這時他卻看到一旁的太子毫無悲痛之色。于是對太子越來越不滿了。

九子奪嫡後,雍正革去胤禩王爵,乾隆後來為何又為他翻案?

康熙對胤礽的不滿在心中慢慢沉積,最後因為一次外出,胤礽總在康熙的帳篷外徘徊,康熙以為他圖謀不軌,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将太子廢除,并且召集官員們讨論下一任太子的人選。

九子奪嫡後,雍正革去胤禩王爵,乾隆後來為何又為他翻案?

太子被廢後,大皇子胤禔就妄想上位,結果卻被康熙狠狠訓斥一番。胤禔直到自己這一次教訓是沒有回旋之力了,自己不可能再得到皇帝的喜愛了,于是就像推崇自己的親弟弟胤禩上位。但是康熙卻非常厭惡這種争權奪勢的行為,是以對胤禩的印象也越來越差了。康熙在上朝之時旁敲側擊說廢太子有悔改之意,想要複立他。但是朝中大部分的官員卻任然支援胤禩,而康熙則是一口回絕了這個提議。可見皇子胤禩争儲徹底失敗。

而在這些皇子們争得頭破血流之時,四皇子胤禛卻一直如同一個旁觀者一樣,沒有任何行動。而康熙的其他兒子們因為争儲連連出事,這導緻康熙對他們失望透頂。這時他發現自己的四兒子不争不搶,而且才能出衆,頗有王者風範,一直兢兢業業、誠誠懇懇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很是欣賞他,于是就讓他掌管職權,最後也把皇位讓給了他。

九子奪嫡後,雍正革去胤禩王爵,乾隆後來為何又為他翻案?

雍正上位期間,對自己的兄弟們還還是很和善的,特别是奪嫡中野心最大的胤禩,他還把胤禩封為協理朝政的大臣。但是胤禩卻一直不滿雍正這個皇帝,即使他已經繼位,他還在暗中有所動作。雍正得知之後,就将胤禩革職,最後因為陷害自己的兄弟被貶為平民,被雍正囚禁緻死。

這樣一看,胤禩的死也是咎由自取的,但是在乾隆老年時期,他卻給八爺胤禩翻案了,還恢複他的爵位。而乾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九子奪嫡後,雍正革去胤禩王爵,乾隆後來為何又為他翻案?

其實在乾隆時期,乾隆享受着前朝的經濟文化,是"富二代"一樣的人物,是以他不再大力發展經濟,而是通過一些手段,讓自己的名聲大噪,這樣自己可以留得一個好名聲,是以才狠狠的打了自己父親的臉,為八爺翻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