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黨合力渲染“中俄威脅”,美國防授權法案高票通過,專家:冷戰思維展現得淋漓盡緻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地時間15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壓倒性結果通過“2022财年國防授權法案”。這意味着,該法案于上周在衆議院通過後,離成為法律隻剩下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這最後一步。而這被認為沒有懸念。這項7680億美元的“國防授權法案”,不但比拜登政府提出的國防開支還多250億美元,而且令美國的國防預算比去年增加約5%。中國軍費一旦增長,西方媒體就會跳着腳渲染“中國威脅”。當美國這樣做時,卻聽不到多少這樣的聲音。為了通過這份法案,美國議員大談特談中國和俄羅斯帶來的“挑戰”。在法案中,從為“太平洋威懾倡議”撥款到增加投入為烏克蘭軍隊提供裝備,大量内容都劍指中俄。在中國專家張軍社看來,這一“國防授權法案”将美國政客頭腦中的冷戰對抗思維展現得淋漓盡緻。

兩黨合力渲染“中俄威脅”,美國防授權法案高票通過,專家:冷戰思維展現得淋漓盡緻

議員争相描述所謂“威脅”

15日的投票結束了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在“國防授權法案”上的對峙局面。雖然該法案是幾十年來每年都獲得通過的年度法案,但今年因兩黨分歧幾度被推遲。“德國之聲”稱,美國參衆兩院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因有關中俄的政策争端陷入僵局後,經過激烈談判最終達成妥協。

“過去幾周,我一直在談論這項立法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的國家面臨各種全球威脅和國際挑戰——從中國到俄羅斯,再到打擊中東地區的恐怖分子。”CNN報道說,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15日在投票前“兜售”該法案稱,這将保證我們的軍隊為應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威脅”做好準備。美聯社描述參議院的情景說,兩黨參議員争相描述美國面臨的挑戰,從阿富汗撤軍到與中國的競争。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1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渲染來自其他國家,特别是來自中國的所謂“威脅”,已經成為美國政客中的一種“政治正确”。這份“國防授權法案”中突出了美國政府當下奉行的“大國競争”戰略。

在這些議員的推動下,“2022财年國防授權法案”充滿針對中國的意味。英國路透社報道稱,該法案包括為“太平洋威懾倡議”提供71億美元,較拜登政府提出的預算請求高出2億美元。“太平洋威懾倡議”旨在為美國在印太地區與中國的戰略競争提供資金,并應對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CNN說,該法案要求總統制定一項機密的“關于中國的大戰略”,以及就中國的軍事和安全發展等活動編制幾份報告。法案還包括一項條款,禁止五角大樓将資金用于來自中國新疆的某些采購。

這項法案的第1246條至1249條包含大量關于台灣的内容。台灣“中央社”報道稱,法案建議美國國防部邀台灣參與“2022年環太平洋軍演”,并呼籲制定計劃協助台灣強化非對稱防禦能力。法案要求美防長在明年2月15日之前送出一份關于加強美國國民警衛隊與台灣合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報告,還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就“大陸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任何行動送出報告,并列出美國為應對此類行動所做的努力。

參議院通過後,“2022财年國防授權法案”将被送到拜登的辦公桌上。白宮15日沒有立即對此發表評論,但普遍預計拜登将簽署該法案。《紐約時報》評論說,該法案的主要焦點——将注意力從中東地區的地面沖突轉移到重新關注北京和莫斯科,與拜登在結束美國20年的阿富汗戰争時概述的外交政策願景一緻。CNN稱,該法案不僅授權為國防部提供資金,還勾勒出美國政府和軍方的政策議程。

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可以看到,冷戰對抗思維在美國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展現得淋漓盡緻,這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極為不利。不過,根據以往的情況,該法案在實施層面有很大彈性空間,是以下一步需要觀察美國行政部門到底怎樣落實。

美國為何如此好戰

不少美媒都提到,這項7680億美元的新财年“國防授權法案”,比拜登政府提出的國防開支多出約250億美元。“美國之音”稱,這令美國的國防預算比去年增加約5%。張軍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現在的軍費,約等于中國等9個排在它後面的國家的軍費總和,美國議員卻還想再增加軍費。和以往相比,這份“國防授權法案”最突出的特點是,繼續發展多種高精尖武器裝備。不僅加強飛彈防禦系統的部署,還要加大進攻性武器裝備的研發和部署,這顯示美國想要繼續謀求在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新“國防授權法案”為軍事建設項目提供133億美元,并撥款273億美元用于打造艦船。路透社說,具體而言,該法案增加了購買17架F-15EX戰機的預算,并将采購12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資金納入法案,而五角大樓對後者沒有要求撥款。此外,法案還為采購13艘戰艦提供資金。

《今日美國報》報道說,新國防預算中有近280億美元用于核武器項目。此外,國會同意為“歐洲威懾倡議”增加約5.7億美元資金,并增加5000萬美元用于為可能面臨“俄羅斯入侵”的烏克蘭國防軍提供教育訓練和裝置。共和黨參議員沙利文辦公室15日釋出的新聞稿稱,美國國會曆史上隻準許了兩個特定地區的安全倡議——針對俄羅斯的“歐洲威懾倡議”和針對中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

《紐約時報》評論稱,國防預算增加激怒了那些反戰進步人士,他們原本希望民主黨控制的華盛頓能大幅削減軍費。“國防授權法案”在參衆兩院都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凸顯出國會兩黨都決心将聯邦政府的巨額資金用于國防計劃,與此同時,共和黨人甚至不願意在社會項目上投入哪怕一小部分資金。

“阿富汗戰争都結束了,還編制數額這麼大的國防預算,意味着什麼?”台灣“中時電子報”16日評論說,美國自建國已發動戰争220餘次。美國伯克利大學教授萊克一針見血地指出其中的原因:軍工複合體。從這個角度就可以明白美國為何如此好戰,因為天下最大的驅動力就是利益。

15日美國參議院的表決票數原本為89票支援、10票反對,但來自紐澤西州的民主黨人布克罕見地在投票結束後傳回院會,将此前投下的贊成票改為反對票。同樣投下反對票的美國民主黨議員芭芭拉·李在推特上寫道:“我絕不支援又一年浪費、未經審計、不負責任的國防開支。”美國女性草根組織“CODEPINK”稱:“我們不會停止對減少軍費的呼籲,直到美國政府更關心人類和地球,而不是戰争。”

“在戰略上,它已經輸了”

“華盛頓正在為與中國的錯誤戰争做準備。”美國《外交》雜志15日評論說,美國國防部将中國列為主要對手,上司人已訓示軍方制定可信的計劃來“保衛”台灣,美國正在認真地對待來自中國的“戰争威脅”。然而,華盛頓可能正在準備一場錯誤的戰争。圍繞台灣的戰争很可能是長期而不是短期的,是地區性而不是限制在台灣島的,而且開始比結束容易得多。如果發生沖突,将是長久和混亂的,為和平程序帶來嚴重困擾。

“國防授權法案”15日在參議院通過後,幾名重量級參議員發表聲明稱,該法案向美國的盟友和對手發出一個明确的資訊,那就是“美國仍是一個可靠、可信的夥伴,以及美國軍隊準備好了,完全有能力捍衛在世界各地的利益”。拉盟友對付中俄,被拜登政府視作一項“法寶”。然而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評論稱,對美國來說,如何處理與對手日益加劇的緊張關系,并確定盟友關系是一個持久的挑戰。拜登政府在處理與盟國的關系時已多次遭到批評。

美國企圖同時遏制中俄的做法,遭到“反作用力”。BBC稱,近年來,很多西方媒體都注意到俄羅斯和中國關系不斷接近的趨勢。多數意見認為,這是因為兩國均受到來自西方陣營的巨大壓力。《華爾街日報》稱,中俄兩國元首15日在視訊會晤中達成共識,反對西方對兩國内政的幹涉,開展更多行動來維護雙方的安全利益,并加強中俄之間的合作。

俄新社評論說,俄中沒有結成正式的軍事政治聯盟,但雙邊關系已經超越盟友關系。可以看到美國及其盟國的喧嚣,包括企圖破壞俄中關系。美國還有很多辦法向俄中施壓,包括繼續在台灣和烏克蘭等問題上進行挑釁。但在戰略上,它已經輸了,俄中兩國都清楚并相信這一點。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 日 環球時報記者 樊 巍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 欣 柳玉鵬】

閱讀更多内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下傳登入新版“環球TIME”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