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平均壽命一般都不會超過30歲。尤其是像在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這種戰争頻發的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會更低。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在三國時期的兩個人,一個是被稱為鳳雛的龐統,另一個就是幫助江東小霸王孫策打下半壁江山的周瑜。他們兩個人都在36歲死去。但是他們的死因,卻非常的奇怪,一個是因為他的老闆的圈套,一個是因為自己的野心。
南郡太守——周瑜,周公瑾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在這本曆史小說中充當着一個心氣很高,但是卻善妒的一個人。他嫉妒三國之中最大、最聰明的軍師諸葛亮,每次算計諸葛亮反而都會被諸葛亮反套路最終因為自己的氣性太大,反而被氣死了。但是知道正史的人就笑了,其實曆史上的周瑜并不是這樣一個小氣的人。

曆史上的周瑜,他并不是那麼小氣,相反還比較大度,而且還精通音律,在計謀和政治上的作為比諸葛亮要高明一些。隻不過因為後代人過于美化諸葛亮,才導緻了這種,歧視周瑜的行為出現。
周瑜的一生很有作為的,他從小就認識孫策,而且他幫孫策出謀劃策,打下了半壁江山。孫策在21歲的時候死的時候,周瑜他又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而且幫他出謀劃策,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戰役,最有名的就是赤壁之戰。
不過就是這樣的将才,他非常的想練就出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就是因為這個關系,他日夜操勞,為了練好的軍隊,他有的時候生了病,還堅持上陣指揮士兵們排兵布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就這樣,終于被累倒了,後來,又因為他去别的地方指揮戰争,在中途因為道路太遠,奔波疲憊,給折騰死了。周瑜的死是因為他想輔佐主公稱霸天下,這都是因為他的野心造成的。
落鳳坡——龐統的葬身之處
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句老話,"得此卧龍雛鳳,便可坐擁天下"如果失去其中的任意一個人,那麼都得不了天下。也許劉備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原因,得不了天下。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出卧龍和鳳雛,對于這些當政人的重要性。而卧龍就是大家熟知的諸葛亮,而另一個鳳雛則指的是龐統。諸葛亮聰明絕頂,隻有曹操手下的郭嘉和荀彧,孫權手下的周瑜才能與其相比。而龐統這個人,他被發掘得很晚。
龐統雖然加入了劉備的陣營很早,但是他就隻被劉備賞了一個縣令的位置。是以他整天郁郁不得志。後來有一次上面的上司來查龐統的處理的事務。不查不要緊,一查吓人一大跳,一堆事務,在公堂之上沒人處理。然後龐統保證,自己可以很快速地完成這些公務。龐統能說出這句話也證明他真的有這個實力,他在一個上午就把100來件的事務全部處理完畢。
劉備的外号是大耳賊,可不僅僅是因為他耳朵大的關系,也是因為他能耳聽八方。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劉備的耳朵裡。劉備知道自己手下還有這種人才立刻将其升官。
再到後來,劉備入川攻打劉璋的時候。劉璋手下的大隊人馬一直在對劉備發起攻擊。劉備仗着自己手下擁有張飛關羽趙雲這種精兵強将,不怕他們來襲,于是将他們打退以後要選擇入川的。入川就必須要經過落鳳坡這一道路。劉備他知道,這個地方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如果在這裡被攻擊肯定是必死無疑。
于是劉備他把自己僞裝成一個小兵,混在黃忠所率領的騎兵隊伍裡。而讓龐統穿着将軍的服飾走在最後。龐統知道這個消息說,落鳳坡是他龐統葬身之處。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在這裡埋伏的弓箭手,看到黃忠他們的部隊并沒有選擇襲擊,而看到龐統僞裝的樣子便立刻發動了襲擊。一代鳳雛葬身于此地。風俗的重要的那句話,皇上要做臣子的去死,臣子必須要死。龐統的死完全是因為自己的老闆的套路。
三國的人的謀略
三國的時代,又被稱作是爾虞我詐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充斥着爾虞我詐,各種各樣的軍師,都出現了。曹操手下的賈诩、荀彧、郭嘉等人。劉備手下的諸葛亮、龐統、徐庶、馬良等人。孫權手下的周瑜、魯肅等人。這些人都是有名的謀略家,他們的死或多或少都因為自己老闆的圈套或者是自己的野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