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物,他們都被作者賦予了許多美好的品質,因為敬仰他們的事迹,是以這些人物也跟着鮮活起來,得到我們的喜歡,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為個人性格和喜惡的原因,每一個人喜歡的角色也都各不相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對于三國中最後的赢家大漢,他們的三位上司者劉歇業的桃園結義大家應該都是印象深刻。

有人可能會喜歡張飛的豪爽,喜歡關二爺的直率,又或者欽慕于卧龍先生的神機妙算,亦或者是劉備的氣概,相對于這幾位的正面形象,很多人可能都不喜歡三國演義中最大的反面角色曹操,他甯負天下人的做法很多人都不喜歡,但是三國演義這種經典的名著,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見解,随着時間的推移,再讀三國,又會有許多不同的見解。
劉備是看過三國的人都很熟悉的角色,對于賣草鞋的劉備來說,他完全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的一個枭雄,可是漸漸的随着人們的閱曆不斷增加,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出現了,人們開始質疑劉備究竟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君子,而有相當一部分人說劉備其實也并不是個君子,甚至還有證明劉備不是君子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就是關于劉備借荊州一事,劉備曾經向孫權借過荊州,稍微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是真真正正白手起家的主兒,他曾經隻不過是一介草民,空有一個西漢後代的名頭,他在借荊州時,孫權實際上十分糾結,他本身是不想借給劉備的,因為他怕一旦荊州借出去之後,就再也回不來了,但是孫權左思右想,他又害怕一旦他不同意,劉備會聯合曹操一同來攻打他,無奈之下,孫權詢問了當時的周瑜,周瑜此時正在外地,收到孫權的消息後,立馬給孫權寫了一封回信,信中說到,劉備這個人必然不是池中之物,如果借了荊州給他,往後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心腹大患,最好的辦法是将他軟禁起來,控制他。
說劉備不是君子的人,便是從周瑜的這番話裡下手的。周瑜的話裡話外都透露着劉備一旦擁有荊州就會如魚得水的意思,換種說法就是,劉備借完荊州後,大機率是不會還給孫權得了,這和孫權的擔心如出一轍。
還有劉備在投靠曹操之後,曹操手下的郭嘉也和周瑜說的一樣。郭嘉希望曹操留劉備一條命,不要殺了他但是也不要放走劉備,劉備此人一旦被放走,那麼以後一定是一大強敵。可後來,曹操在追捕别人的時候,不小心讓劉備跑了,而事實也真的和郭嘉說的一樣,劉備果真成為一大勁敵。
還有一個事迹,就是在劉備還未發迹的時候,劉備也是曾經經曆過很多失敗的,他曾因為有功而被冊封為官吏,可是後來朝廷又說要精選因為有功而成為官吏的人,上司督郵二話不說把劉備淘汰了,劉備去求見督郵,可督郵卻怎麼也不願意見他,一直稱病。劉備因為這個事情而懷恨在心,後來還把督郵綁起來鞭打了二百多下,出完氣後,與張飛關羽一起棄官而逃。
周瑜和郭嘉對劉備的定義都是一樣的,他們說劉備是一位枭雄,到卻又提醒他們身邊的人,要小心提防劉備,是以在不喜歡劉備的人眼中,劉備對于督郵的态度,就是不君子的表現,劉備被郭嘉和周瑜提防着就一定有他們的理由,但是,其實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後世的美化還是個人喜好的問題,劉備除了他的缺點之外,都是有很多閃光點的。對于這些閃光點我們應該學習,比如劉備堅持以德服人,劉備對人友善熱情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不需要糾結于同化别人的看法,你覺得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