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兵之利器——弓弩:明代如何用“弓弩”扭轉政治格局,保天下太平

弓弩在明代的發展曆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弓弩的起源不是明代,其制造技藝的高峰也不在明代,但把弓弩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是在明代。明代是處于一個戰亂時期,在戰亂時期兵器就是神器,是明代用來守衛朝代的武器,在對于弓弩的使用上,明代在弓弩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弓弩在明代是用來保護國土完整,守護天下百姓安康,讓他們免受戰亂之苦,弓弩在明代雖是戰亂的代表,卻也是和平的象征。

弓弩發展曆程:明代弓弩的特性是融入了各個朝代弓弩的特點,在進行改良而成的,把弓弩的功能發揮到最大

弓弩是各個朝代必不可少的武器之一,是用來抵抗戰亂的武器,是以弓弩在朝代占據着重要位置。弓弩是軍隊必備的武器之一,弓弩的遠端殺傷力是極強的,明代地方城池多以高牆為主,是為了防止敵軍的進攻而特意修建的,也是為了保護天下百姓的安危,免受戰亂帶來的傷害,可謂是易守難攻,城池的圍牆很高,城牆也很厚,這對于開疆擴土而言,加大了難度,加大了傷亡。

兵之利器——弓弩:明代如何用“弓弩”扭轉政治格局,保天下太平

弓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主要用于捕獵,是生存之本,弓也是來才運用到戰争中的,起初弓的制造技藝過于簡單,殺傷力也極弱,沒辦法運用到戰争中,後來随着朝代的推移,弓的制造技藝不斷精湛,也就有了各種弓的出現,如開元弓、長弓、格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弓就運用在戰争中了,弓弩的殺傷力在大型戰争中都可以展現其優勢,在《考工記》中就有對“弓人”和“矢人”的記載,對于制造弓弩的材料和制造技藝都有嚴格的要求。

對于弓弩的記載,在《武備志》中尤為詳細,明朝在軍隊的兵器中,除使用前朝遺留下來的弓弩之外,還有明代自行制造的西番木弓等幾種弓弩,由于戰争對于弓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弓弩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明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兩種弓弩是:雙飛弩和窩弩,雙飛弩主要是用于守衛城池的,對于敵軍的殺傷力是最大的,是戰争中必不可少的武器之一,窩弩主要是用來偷襲敵軍的,給對方殺個措手不及,也可用來預防敵軍,一般主要在軍隊駐紮之地使用,多用來防範敵軍,除這兩種弩之外,還有利于遠端射擊的弓弩,也有殺傷力極強的弓弩。

兵之利器——弓弩:明代如何用“弓弩”扭轉政治格局,保天下太平

在弓弩的發展過程中,明代弓弩可謂是結合了各個朝代弓弩的特點,加以優化而成,在弓弩的外觀上進行了改造,也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進,把弓弩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也為明代在戰亂中減少不少傷亡,弓弩雖是戰亂的禍端之一,卻也是和平的象征。

火器代替弓弩?随着明代的不斷發展,火器的出現,在逐漸形成代替弓弩的地位之勢,終還是敗給了弓弩的“特性”

明代在弓弩的造價用料上都有不同,什麼材質制造什麼類型的弓弩,在軍中士兵們也按職位高低配置設定弓弩,也可按敵軍規模大小配置設定什麼殺傷力的弓弩,都是有嚴格的規定,制造大量的弓弩也是非常耗費時間的一件事情,沒有辦法大批量的産出,弓弩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這個時候明代出現了火器,簡單的制造技術,簡單的制造材料,使火器發展的勢頭一度蓋過弓弩的勢頭,有取而代之的現象。

火攻局勢主要出現在明代,明代朝局動蕩不安,在危機面前,隻有應對,火藥自古在戰争中就必不可少,但火藥的缺點就在于易燃易爆,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制造出來,其成本也是極高的,對于火藥的用量需求大,面對一系列的問題,明代就想到把火藥用到弓弩中,和弓弩相結合,創造出更大的威力。

火攻在戰争中是最常出現的,也是軍隊嚴格防範的,火攻的局限在于短距離内可以,但距離長就不可行了,是以明代把火點燃在弓弩上,利用弓弩遠距離射擊的能力,打破敵軍的防範,以此取得勝利。火藥武器的制造技藝弓弩的制造技藝不同,其難度不大。

兵之利器——弓弩:明代如何用“弓弩”扭轉政治格局,保天下太平

火器和弓弩在明代的戰争中都很常見,都必不可少的武器的,但如何分辨二者在武器中的地位呢?明代就采用最為簡單的辦法,那就是結合,弓弩的特點是遠攻,可以打亂敵軍的部署,減少軍隊的傷亡,而火器的特點就是近攻,在近距離的攻擊中,火器可以發揮出巨大作用,幫助軍隊在短距離的戰亂中取得勝利。二者結合,就是明代在戰亂把武器武力值發揮到最大,幫助軍隊取得勝利。

其實在戰亂中武器是必備之物,但是能夠把武力值發揮到最大的卻是人,沒有伯樂的賞識,再好的武器也不過是武器而已。

弓弩為明代的天下太平做出了哪些貢獻,又占據着怎麼的地位?

兵家最重視的武器,人人也都以有弓弩為傲,弓弩即可開疆擴土又可保家衛國,還可以改善當時農民的生活,由于弓弩的盛行,帶動了當時狩獵業的發展,狩獵也就成了一些官家子弟比武的活動之一。在太平年間,明代對于子民都有嚴格的要求,除了琴棋書畫,在騎射上也有要求,要熟讀兵法,要懂騎射之術。

兵之利器——弓弩:明代如何用“弓弩”扭轉政治格局,保天下太平

所謂天下太平,繁榮盛世,國泰民安,不過是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在背後支撐着,明朝皇帝深知天下來及不易,想要守住天下,保天下百姓不受戰亂之苦,隻有建設軍隊,明代也是一個崇尚武力的朝代,在皇家貴族中,對于子女的教育尤為重視,尤其在騎射方面,更是有專本的先生進行教導,也沒有男女分别,隻要是有強大家庭背景的家族,對于子女的教導不止限于琴棋書畫,在騎射方面頗有豐功偉績。

弓弩在明代的戰争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戰場磨練的精兵強将,兵器是一個強大軍隊建設的基礎,在和平時期,兵器就是用來保衛百姓安康,是百姓可以過上好日子的基礎,是以明代才如此重視弓弩,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弓弩的制造技藝,精益求精。

隻是為了讓少數民族看到,明代強大的實力,在軍隊的戰鬥力中,明代對于用人和人心做到很好的把控,用人非常大膽,重視人才,隻要有真本事,不論出身,隻要想保家衛國都可參軍,尤其在選兵和訓練軍隊上,明代要求軍隊做到日複一日的訓練,不可有一點懈怠,不可抱有僥幸心理。

兵之利器——弓弩:明代如何用“弓弩”扭轉政治格局,保天下太平

"馬弩射二百步,臂張弩射三百步,絞車弩射七百步"

——《通典》

弓弩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在明代的和平年間,面對天下太平,明代統治者并沒有懈怠,對于弓弩的重視程度更是超過一切。明代經曆了八年的戰亂,在此期間有多少傷亡才換得如今的天下盛世,也是對曆代統治者和未來統治者的一個驚醒,讓他們随時要有憂患意識,不可貪圖享樂,不可忘卻戰亂的殘酷景象。

明代統治者非常有憂患意識,即證明了弓弩在明代的地位,也證明了明代的實力,明代的繁榮強勢是有道理可循的。皇家貴族子弟皆精于騎射,崇尚武力是明代發展的一大特征,正如弓弩和火器的結合一般,把兩個實力都極強的兵器結合在一起,讓它們發揮出更大的威力,而明代統治者把年輕子弟和武力結合在一起,讓他們慢慢融合在一起,保衛明代。

兵之利器——弓弩:明代如何用“弓弩”扭轉政治格局,保天下太平

由弓弩引發的戰争也由弓弩結束,但弓弩的特征卻并非因戰争的結束而結束,把經驗教訓記載下來,流傳于民間,是對文化的一種保護,也是統治者統領天下的決策之一。

弓弩從最初的生存之本,到保護國土完整的利器,弓弩的發展有數千年,弓弩的特性也随着時代的轉化而改變,但本質上都是保護家國,是和平的象征。明代統治者在和平年間一直在制造弓弩,不是為了去争奪他朝的土地,完成自己一統天下的願望,而是為了守護黎明百姓,讓他們永遠脫離戰亂帶來的危害。在弓弩和平的象征下,弓弩的發展也是明代的發展,是時代背景的産物。

參考文獻:

《考工技》

《明史》

《武備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