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去台灣的民國高官結局:毛人鳳失勢,58歲郁郁而死

文/徐永超

随着國民黨政權的潰敗,一批國民黨高官跟着蔣介石去了台灣。在陌生的台灣島上,他們将迎來怎樣的人生結局呢?

陳氏兄弟

在大陸期間,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把持了國民黨組織人事和黨務經費管理大權,形成了CC系。國民政府遷台後,蔣介石決心徹底改造國民黨,這意味着要動陳氏兄弟手中的權。兄弟倆商議一番後,決定采取以退為進的政策,即主動承認錯誤,将戰敗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沒想到老蔣不吃這一套,趁機解散了中央黨部,又将CC系的輿論陣地和經濟支柱一一鏟除。陳氏兄弟手中的權力,悉數轉移至蔣經國手中。

1950年8月,陳立夫離開台灣,臨行前,重病纏身的陳果夫拉住弟弟的說"為兄也想和你一同前往美國,然而現在疾病纏身,心有餘而力不足,你我兄弟此番相别,恐無再見之日,骨肉同胞相離,豈非天意?"果不其然,就在第二年八月,陳果夫因肺病醫治無效病逝,兩兄弟由天各一方,變為陰陽永隔。移居美國的陳立夫,潛心研究中華文化,晚年更是為兩岸交流竭力奔走。2001年,陳立夫逝世。

盤點去台灣的民國高官結局:毛人鳳失勢,58歲郁郁而死

閻錫山

閻錫山,字百川,号龍池,1883年生于山西五台。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後,組織新軍發動起義,從此成為名副其實的山西王。1949年後,他成了光杆司令,逃到台灣島,做起了有名無實的行政院長。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宣告複位,閻錫山率領内閣集體辭職。

無官一身輕的閻錫山舉家搬到了台北近郊的陽明山。他十分懷念山西老家的窯洞,命人将住所門窗砌成窯洞模樣。建好後,又在附近租田,種植各種花卉、果蔬,過起了隐士般的生活。1960年,閻錫山病逝于台北,享年78歲。

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生于廣西臨桂縣,是新桂系代表人物之一,在軍中素有"小諸葛"之稱。1948年底,他與李宗仁一道,逼迫蔣介石下野。但在解放軍的淩厲攻勢下,桂系部隊被全部殲滅,白崇禧手中再無一兵一卒。存着對蔣介石的幻想,他和全家二十餘口去了台灣。從此,他逐漸淪為階下之囚。

1965年,李宗仁回到北京,白崇禧的處境更加艱難。1966年12月2日一早,副官發現白崇禧赤身裸體趴在床上,屍身已發綠,驗屍結果顯示,白崇禧是中毒身亡。不過,官方聲明他是心髒病發作而死。

盤點去台灣的民國高官結局:毛人鳳失勢,58歲郁郁而死

毛人鳳

原名毛善餘,字齊五,1898年生于浙江衢州人,是戴笠的同鄉好友。1934年,戴笠将其調入軍統。戴笠死後,毛人鳳将鄭介民拉下馬,成為新一任局長。

内戰後期,蔣介石訓示毛人鳳,選擇最精幹的三千人進入台灣,防範大陸地下黨的滲透。毛人鳳遵令而行,為穩定台灣政局立下汗馬功勞。但蔣介石忌憚他在情報系統中的勢力,待局勢穩定後,又成立了一個由蔣經國負責的資料組,規定所有情報機關的報告,都由資料組上呈。不久,資料組改稱"國家安全局",如此一番操作,讓毛人鳳成了有職無權的空頭局長。

被架空的毛人鳳心中不甘,卻又無可奈何。1956年12月,毛人鳳抑郁而終,年僅58歲。起初,蔣介石對毛人鳳的死沒有任何表示。為此,毛人鳳之妻經常到宋美齡面前哭訴,不得已,蔣介石這才假模假式地送去挽聯,追認毛人鳳為陸軍二級上将。

吳國桢

吳國桢,字峙之,1903年生于湖北建始,曾就讀于南開中學,與周恩來義結金蘭。後來,兩人分道揚镳,吳國桢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進入政界。1946年,出任上海市長。1949年4月,他帶着家眷來到台灣。同年12月,蔣介石為了争取美國人的支援,對外宣布:他将取代陳誠,成為新一任台灣省主席。

擔任省主席期間,他緻力于推動台灣民主建設,還多次向蔣介石進言,實行民主制度,這無疑是觸了蔣的逆鱗。1953年,吳國桢辭去台灣省主席職務,和夫人一起前往美國。到達美國後,吳國桢數次發表言論,抨擊國民黨一黨專制,特務橫行之弊,蔣介石惱羞成怒,給他羅織了十三條罪狀,宣布開除其黨籍,又向美國政府提出引渡吳國桢,遭到美國政府拒絕。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吳國桢事件"。

1982年,女婿從大陸帶回一張吳國桢與周恩來的合影。看着照片,想起故友,吳國桢不禁百感交集,作詩一首:七十年事,今又目睹。結為兄弟,後來異主。龍騰虎變,風風雨雨。趨途雖殊,旨同匡輔。我志未酬,君化灑土。人生無常,淚斷沙埔。"兩年後,吳國桢因心髒病發作,死于美國家中。

盤點去台灣的民國高官結局:毛人鳳失勢,58歲郁郁而死

朱家骅

朱家骅,字骝先,生于1893年,浙江省吳興縣人士,是中國近代地質學創始者。大革命期間,他南下廣州,出任中山大學校長。在戴季陶的舉薦下,朱家骅得以進入蔣介石的視野。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朱家骅從學界跨入政界,在擔任國民黨組織部長後,更是成了黨内的第三号人物。

蔣介石政權敗退台灣後,朱家骅一度擔任行政院副院長。辭職後,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學術中,對重建中央研究院做了很多貢獻。1957年,朱家骅辭去代理院長一職,其職位由胡适繼任。1962年,他最後一次以院士身份參加研究院的會議。第二年,朱家骅于台北家中病逝,享年70歲。

于右任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右任,1879年生于陝西三原,是國民黨元老,也是著名書法家。1949年4月,于右任一家在蔣介石派來的軍官脅迫下,去了上海,接着他又被"攙扶"上了飛往台灣的飛機。蔣介石為了裝點門面,特意讓他擔任"監察院"院長。

到達台灣時,于右任已是七旬老人。而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對故鄉的思念更是與日俱增,在參加民國五十年慶典後,于右任黯然傷懷,在當晚的日記中寫下"我百年後,願葬于玉山或阿裡山樹木多的高處,可以時時望大陸。"

幾天後,他又在黎明時分寫下一首《望大陸》: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殇!

寫下這首詩兩年後,于右任在台北榮民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5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