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2021年年末,最期待的《雪中悍刀行》于12月15日終于開播了,連看6集之後,真的是“出乎意料”,讓人一言難盡啊!

說好的武俠劇呢?

張若昀飾演的徐鳳年,一個自稱“天下第一纨绔”的風流少爺,且不會武功,開篇6集被高手刺殺3次,毫發無損,前一秒是衣衫褴褛的天下第一纨绔,換上錦衣華服竟能缜密推理審查犯人,秒變高高在上的世子,且紅顔知己衆多,幾集下來,有心無意間收了幾個“後宮”,堪稱北椋“韋小寶”也不為過吧。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一回歸就是王者的存在,張若昀這主角也太“高光”了吧!當然,這沒錯,按照原著的人設與劇情,理該如此。

但是劇中的徐鳳年已不再是讀者心目中的那個“徐鳳年”,姜泥也并非那個姜泥,此江湖非彼江湖……一切好像變了味。

作為武俠劇,打鬥動作拍得離譜。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尤其是那種“慢動作”,輕輕一躍,就已經飛到十幾米高的地方,不用拔劍,一出手眨眼之間,七八個同時倒下,這是武俠還是玄幻呢?還以為是“獨孤求敗”再世。

知道導演想追求一種怎樣的意境,但意境不代表要慢動作+0招式,如果既要玄幻也要武俠,最後所呈現出來的是什麼呢?拿武俠當幌子,拍玄幻劇嗎?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所謂武俠,動作真實,飄逸靈動、行雲流水,為何如今拍武俠片的導演永遠都不知道大家喜歡的是幹脆利落的動作戲呢?這不是個别現象。

不是演員不行,而是導演的功力不夠,想打造成《卧虎藏龍》的江湖意境,但采用了《一代宗師》的拍攝手法,很喜歡開篇的寫實風格,胡軍面部特寫太具有古代君王氣質了,但劇中大量的慢動作,不到位武戲拖垮了整部劇的水準,可謂是得不償失。

全是特效,沒有“武”哪來“俠”!如今的武俠劇拍得不如上世紀水準,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演員,不是新晉則是偶像劇男女主,想想曾經的武打演員李連傑、甄子丹、吳京、成龍、洪金寶……哪一個不是功夫“巨星”?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雪中悍刀行》還有一個緻命的“敗筆”,就是讓人看着極為難受的濾鏡,堪稱“綠鏡”,不知道制片人将整個螢幕設計成暗綠色的,太“陰間”了,有點可怖,不吉利的感覺。

上次看到這種暗綠的濾鏡還是在witness裡面,但人家是表達一種陰郁的氛圍,突出懸疑的劇情,但本劇是武俠,應該是突出“疾惡如仇,快意江湖”的味道,動作戲和服化道以及氛圍都沒能拍出亂世下風雲莫測的江湖感。

導演劍走偏鋒,不走尋常路是好事,但也要實事求是,尊重原著,更應尊重觀衆!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主演張若昀,總覺得他還是有點用力過猛,看得出他已經盡力了,劇中的表現與角色竟讓人分不清徐鳳年和範閑,不知大家在追劇的時候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張若昀什麼都好,奈何不是徐鳳年。

女主李庚希談不上驚豔,也并非那種、可愛型的小女生,不“仙氣”,也不那麼古靈精怪,從劇中表現來看,甚至做作得太過明顯了,穿着夜行衣刺殺徐鳳年那段,看似像是鬧着玩,總感覺李庚希的氣質不适合或撐不起女主。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就是張天愛飾演的南宮仆射,劇中,張天愛的造型着實讓人驚豔,白衣飄飄,清新脫俗,她不用說話,嘴角一勾眼神一瞥便是白狐兒臉,一出場古風江湖之氣十足,讓人想起林青霞的“東方不敗”,但同樣是江湖高手,與林青霞相比,張天愛缺了幾分刀客的冷峻氣質。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值得誇獎的是胡軍,不愧是老戲骨,劇中由他飾演的徐骁,尤其是在開篇,有種枭雄的感覺,還記得他飾演的“喬峰”和《将夜》中的那位“武道巅峰”的神人,也是同樣的快感,但此劇中他更像一個老謀深算的布局之人,所做之事都是為了北涼的安定和族人,第一次和張若昀搭戲,竟讓人覺得意外,慈眉善目,放下尊嚴,上演一場兒子打老爹的戲碼,頓時喜劇感倍增。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雖說劇中的人物形象上和原著不符合,但是人物精髓抓得還可以,也能看出一些江湖情懷和俠客精神在裡面,本以為這部《雪中悍刀行》可以與《慶餘年》相媲美,看來兩者之間相差甚遠,沒有可比性。

看過《雪中悍刀行》的讀者都清楚,原著一開頭則引人入勝,直奔主題,但劇或許太脫離了原著,其中的精髓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一躍而過,讓人難以入戲。

舉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吧,徐龍象來接自己的哥哥,兩人三年未見,小說裡面是因為徐鳳年見遍了世間冷暖,隻有自己天生癡傻的弟弟永遠最毫無顧忌地對自己笑心生感慨,繼而落淚才有了經典一句“小二,上酒!”。

這裡的情感表達是非常強烈的,但劇中完全被忽視了,試問導演:你可懂得這句“小二,上酒”其中的分量嗎?劇情也稀碎,刻意想制造一些輕松氛圍,結果隻剩诙諧。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誠意在哪?若不是張若昀、胡軍撐場,早已“棄之夭夭”了,想想,這責任也不能全推到導演身上,畢竟原著作者寫得太牛了,改編成劇不是那麼簡單的。

隻能說一部好劇不是說有資本、有實力、有名氣、外形好的演員就可以成功的,對于一些演員,我想說,有資源是一回事,有自知之明也是一回事。抛開原著與演員不說,拉垮整部劇的是各種細節,場景、氛圍、特效、國術指導,從這方面看,哪一項都不算及格。

口口聲聲稱“王炸”,《雪中悍刀行》首播已暴露幾處緻命“敗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