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老農捐出11斤大唐金箔,半年後少了3斤,專家:是黃金縮水了

黃金是一種能抗腐蝕性的貴金屬,古代很早就開始使用黃金當作貨币,黃金開始盛行,是從唐代開始的,李唐時期是以道教作為國教,道教興盛,煉丹技術也發展起來了,而黃金更是被推崇為延年益壽之物。

陝西老農捐出11斤大唐金箔,半年後少了3斤,專家:是黃金縮水了

在《新唐書·方技傳》中記載,唐高宗“悉召方士,化黃金治丹”,皇宮貴族的一些貼身首飾也是用黃金制成。陝西“何家村遺寶”出土的文物就是大唐時期的金銀器,在唐遺址出土之前,還是老農捐出11斤黃金才引起重視。

1970年10月5日,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個收容所内,幾個老農正在打地基,現場十分繁忙,就在地基下挖到0.8米時,其中一人挖出了一個黑色陶罐,他突然喊了一聲“出寶貝了”,幾個人圍過去一看,陶罐當中有暗金色的東西,有點眼力的人看出這是黃金。

陝西老農捐出11斤大唐金箔,半年後少了3斤,專家:是黃金縮水了

他們都知道黃金價值不菲,幾個人一商量就把事情瞞了下來,不過收容所的負責人還是知道了,他就上報到了陝西博物館,博物館立即派韓偉、杭德州、王玉清幾位專家前往現場,在抵達現場之後,韓偉就給幾位藏黃金的老農做說服。

幾人都說這是他們挖出來的,屬于他們,韓偉知道他們法律意識淡薄,苦口婆心講了一下午,終于把他們給勸動了,幾個人就将黃金退了回來,這一看,可把韓偉吓了一跳,他們藏起來的可不單單是黃金,而是金箔。

陝西老農捐出11斤大唐金箔,半年後少了3斤,專家:是黃金縮水了

金箔就是用黃金錘成了薄片,在古代,金箔常常都是用在宮殿的裝潢上,像是龍袍,鳳冠霞帔上的龍鳳也是用金箔扯出來的金線縫制而成,除此之外,金箔還能用藥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寫道:金箔可以“療驚痫風熱肝膽之病”。

哪怕是現代,金箔仍然被當作入藥的配方,“牛黃清心丸”“烏雞白鳳丸”“大活絡丹”當中就用了金箔或者是用金箔包裹,古人還會在在金箔上刻字,但遺憾的是,韓偉并沒有在4塊金箔上找到任何刻字。

陝西老農捐出11斤大唐金箔,半年後少了3斤,專家:是黃金縮水了

韓偉傳回現場,看見考古人員正在用洛陽鏟挖掘,邊上放着挖出來的陶甕,幾個陶甕當中,東西都不一樣,其中一個裝着獸首瑪瑙杯(現為陝西曆史博物鎮館之寶),還有12條小金龍。

這些文物在第一次出土時,做了清點、登記,金銀器皿271件,金、銀、銅錢币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幅,還有金箔、玉石等1000餘件古董文物,但沒有挖到屍體,這“何家村遺寶”并不是墓地,而是“藏寶洞”。

陝西老農捐出11斤大唐金箔,半年後少了3斤,專家:是黃金縮水了

這批文物出土,清點完之後,到1971年4月13日登記入庫時,黃金又一次稱量,結果發現11斤的金箔隻剩下4148克,合8.29斤,少了将近3斤,當時的經濟,3斤黃金價值不菲,但是金箔從未離開過考古人員的身邊,除非是“監守自盜”。

韓偉是将金箔收上來的人,他的嫌疑最大,韓偉實在是委屈,他是金箔在收上來的時候,就做了好幾次稱量,每次稱量都會少一點,他猜想到可能是金箔摻水了,而他也做了實驗,确實摻水了。

陝西老農捐出11斤大唐金箔,半年後少了3斤,專家:是黃金縮水了

為了證明清白,韓偉将金箔放在水中三天三夜,抹幹淨水漬之後,又一次稱量,為11斤,這下真相大白。雖然韓偉是清白的,但是幾年前,博物館監守自盜的情況還真出現了,此人移花接木整整十年,行竊上億元,才被揪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