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發現抗衰老物質PCC1可延壽64.2%?專家:單一物質遠遠不夠,且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近日,“中國科學家發現重磅抗衰物質PCC1,并在全球頂級科學雜志《Nature Metabolism》上發表”的消息在網上瘋傳,其中強調PCC1的“強大功效”,稱其為“最強衰老細胞清除劑”“抗衰老新裡程碑”,“可延壽64.2%”。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關于PCC1的消息最早源于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官網12月6日釋出的一則文章,文中介紹了該所孫宇研究組對PCC1具有清除衰老細胞藥物潛力的研究,該研究在Nature Metabolism線上發表。文中最後提到,相關工作還得到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湯臣倍健等項目資助。

新發現抗衰老物質PCC1可延壽64.2%?專家:單一物質遠遠不夠,且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官網截圖

PCC1的“功效”被不斷強調和報道之後,有網友指出,實驗室的結果和臨床療效還差得很遠,也有人質疑PCC1是否真的可以抗衰老,延長人體壽命。還有人稱,看見湯臣倍健,還不懂是怎麼回事嗎?

對此,紅星新聞記者咨詢了營養與食品研究領域專家。專家表示,抗衰老藥物需多種物質複合使用,單一物質遠遠不夠。其次,PCC1隻是基于動物發現,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在中科院所發文章中,也隻是稱‘該藥物是潛在的新型抗衰老藥物,可用于機體延壽和抗衰老治療等作用’,并未指出已經對人體有效。但經過商業化包裝之後,就成了“抗衰老神器”了,網友需要謹慎看待。”有專家說。

新型“不老藥”呼之欲出?醫藥投資者聞風而動

據了解,PCC1即植物成分原花青素家族成員C1,是一種黃酮類物質,源于葡萄籽提取物。随着“中科院已發現抗衰老神器”的消息不胫而走,潛在的藥物是否具有劃時代意義,是不是傳說中的“不老藥”,一時間,這類猜想在網上引起熱議,更有投資者聞風而動。

12月9日,有投資者線上提問據稱是項目資助者之一的湯臣倍健時稱:PCC1不但能選擇性的靶向清除衰老細胞還可以促進惡性良性腫瘤消退嗎?是否可以預防與減輕因為衰老細胞引發的生理功能障礙或相關疾病?

無獨有偶,其他醫藥公司也收到了投資者的咨詢。有投資者詢問佐力藥業稱:特定葡萄籽中提取的PCC1能清除衰老細胞,單獨對衰老小鼠使用PCC1,助其延長健康中位壽命64.2%,被業界稱為“抗擊衰老新裡程碑”,公司是否有意研發相關藥物?佐力藥業回應稱,該公司将密切關注抗衰老、治療老年癡呆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紅星新聞注意到,關于PCC1的消息源于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官網12月6日的一篇文章——《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孫宇研究組揭示植物成分原花青素家族成員C1(PCC1)是潛在的新型Senolytics藥物(即選擇性清除衰老細胞藥物)并可用于機體延壽和抗衰老治療》。文章稱,12月7日,該所孫宇研究組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線上發表題為“The flavonoid procyanidin C1 has senotherapeutic activity and increases lifespan in mice”的研究論文。

新發現抗衰老物質PCC1可延壽64.2%?專家:單一物質遠遠不夠,且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論文内容截圖

文章稱,該研究篩選并發現葡萄籽提取物(GSE)具有清除衰老細胞的作用,而其組分PCC1能夠選擇性誘導衰老細胞凋亡。結合多種小鼠模型,研究組全面揭示了PCC1清除小鼠體内衰老細胞、改善衰老相關疾病治療效率并延長老年小鼠壽命的顯著效果和作用機制。該研究表明,PCC1是高度具有醫學轉化價值的新一代抗衰老藥物。

據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介紹,清除衰老細胞一直被科學界認為是最具前景的手段之一,但以往的手段,清除精準度不夠高,而且會傷害正常細胞,是以多年未被落地。團隊為突破這一障礙鑽研良久,粗篩選了近千種物質,又在從46種植物天然原料庫中規模化篩選,最終才發現PCC1的效用。

論文正文中,團隊将PCC1單獨用于惡性良性腫瘤小鼠身上時,隻能做到維持惡性良性腫瘤現狀;但當PCC1與化療藥物搭配使用時,惡性良性腫瘤體積比之前單獨用藥縮小了約55.2%,這正是因為PCC1清除了衰老細胞,改善了用藥環境,可以說PCC1是化療藥物的強力助燃劑。當PCC1被用于健康小鼠身上時,增壽效果十分顯著。研究團隊給近百隻24個月大實驗動物(相當于人75歲)攝入PCC1後,它們多項外在表現被提升,生存期被拉長了64.2%。

新發現抗衰老物質PCC1可延壽64.2%?專家:單一物質遠遠不夠,且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紅星新聞注意到,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許奇霞博士後和濱州醫學院付強教授,孫宇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國際衰老領域多名資深科學家包括美國巴克衰老研究所Judith Campisi和美國梅奧診所James Kirkland教授等人為該項目提供了積極支援。相關工作得到國家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湯臣倍健等項目資助。

公開資訊顯示,Nature Metabolism是Nature雜志新增子刊之一,涉及細胞代謝、老化、晝夜節律、膳食健康,以及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謝疾病。Nature Communications前進階編輯及團隊經理Christoph Schmitt博士擔任該刊主編。

起抗衰老抗惡性良性腫瘤作用的物質很多 但未真正應用到人體

對于網傳的“強大功效”,許多網友提出質疑:PCC1是否如傳聞中說的有效,是否是“抗衰老新裡程碑”,是否真能拉長生存期至64.2%,有效應用到臨床階段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有什麼有效抗衰老的食品或藥物嗎?帶着疑問,紅星新聞咨詢了幾位藥品和衛生領域的專家。

據專家介紹,PCC1主要就是抗氧化,而通過抗氧化減少衰老的細胞,類似的定論早已有之。上述論文對功能評價和驗證的深入研究,或許是其亮點之一。

另一方面,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副教授張召鋒告訴紅星新聞,從文章來看,PCC1隻是一個單體,但抗衰老需多種物質複合,單一物質遠遠不夠。武漢大學藥學院長期從事抗衰老藥品研發的丁教授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她指出,抗衰老時,營養不可能隻有單一一種物質在起作用,而是複合型的,每個結構都有它的用處。“是以一個營養素或者一個黃酮類物質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有用,可能也要花很長時間。”

新發現抗衰老物質PCC1可延壽64.2%?專家:單一物質遠遠不夠,且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在這些專家看來,最為關鍵的是,該項研究成果是基于動物實驗發現的結果,尚未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張召鋒強調,從文章來看,作為一個單體的PCC1,目前隻是完成了動物實驗,距真正成為一款産品進入臨床階段,然後用于人體還有特别漫長的時間,“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篇文章在雜志上發表,但真正運用到臨床得很少。”

根據他多年的觀察,目前實驗中真正起抗衰老抗惡性良性腫瘤作用的物質也有很多,如槲皮素、姜黃素、蘿蔔硫素等等。蘿蔔硫素是從西蘭花中提取出來的,在20多年的抗惡性良性腫瘤實驗中,都被證明有效,可以算是目前最強的抗氧化劑,多年來也有很多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但最終還是沒有真正應用到人身上,因為限制太多了。”

丁教授同樣表示,在日常研究中,藥物在體外和體内效果并不一緻。“知道一種物質有效,到最後真正運用到人的身上,實際上要經過很多很多關卡,可能成功率隻有千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一。”此外,丁教授還指出,在小鼠身上所反映的東西,在人身上不一定就能夠反映出來,“人的疾病比小鼠複雜得多。”同時,從實驗室研究轉換為臨床研究,工作的複雜性也大得多。

新發現抗衰老物質PCC1可延壽64.2%?專家:單一物質遠遠不夠,且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資料圖。相關研究成果是基于動物實驗發現的結果,尚未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對于“中科院已發現抗衰老神器”的說法,張召鋒強調,中科院所發文章也隻是說“該藥物是潛在的新型抗衰老藥物,可用于機體延壽和抗衰老治療等作用”,并未指出已經對人體有效。經過商業化包裝之後,就成了‘抗衰老神器’了,網友需要謹慎看待。”

紅星新聞注意到,12月中旬,該研究團隊人員在受訪時也表示“目前PCC1僅在動物實驗中成功,還有一些關卡要通過,距離落地還需要較長時間。”随後,該項目投資者之一湯臣倍健也公開回應,“該項研究成果是基于動物實驗發現的結果,相關口服産品研發需要通過臨床實驗進行産品功效驗證研究。”

專家:抗衰老多半是僞命題,重在健康和營養

據專家介紹,目前健康界有三大“剛需”,也是健康商業化快速發展的三大領域:第一剛需是“美”,包括外在美,如整容、減肥和抗衰老,以及内在美,如“情緒營養”,即緩解壓力導緻的焦慮和抑郁;第二是“痛”:急性的疼痛如痛風等,也是人們當下急需解決的痛點;第三是“性”:幸福感和性欲,如許多急需求藥的不孕不育家庭。

在諸多的“剛需”中,靶向清除衰老細胞的理念近年來不斷出現在大衆視野,從熱門組合“達沙替尼+槲皮素”,到所謂的“不老藥”NMN,再到如今的PCC1。今年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曾發函,明确在我國境内NMN不能作為食品進行生産和經營,要求對相關經營者進行全面排查。

新發現抗衰老物質PCC1可延壽64.2%?專家:單一物質遠遠不夠,且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資料圖。“不老藥” 以“海外品牌”逃避監管,嚴查後仍熱賣。圖據東方IC

“前幾年出現了端粒酶,後來又有二甲雙胍,還有現在的PCC1,過一段時間肯定還會有别的東西。”層出不窮的抗衰老藥物背後,往往存在褒貶不一的情況。

而在張召鋒看來,“抗衰老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僞命題”,目前擺在現代人面前的最大問題并非抗衰老,而是健康和營養問題。随着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營養不良率越來越高等,都會加速人的衰老。但遺憾的是,健康本身或許并沒有成為“剛需”,“現代人很難有耐心去調整自己的健康,而隻是追求一些當下的滿足。”

據其介紹,按現在的理論預測,人大概能夠活到125歲,因為人身體細胞更新疊代50代大概就是125歲。最近資料顯示,人的實際壽命大概是78歲左右,離理論的預期壽命差距很大。除基因原因外,另一個就是環境原因,都可能會讓身體健康出現各種各樣的功能異常,提前衰老。

那麼,當下是否有比較好的延緩衰老的方式?張召鋒告訴紅星新聞,他近年來專注于老年營養,從多年的研究中,他發現科學飲食和能量限制是目前業界較為認可的延緩衰老方式。

“最基礎的就是科學飲食。目前公認有效的幾種飲食方式有地中海飲食、抗炎飲食等。”張召鋒說,“我們現在很多人連最基本的飲食都沒有好好去吃。”據其介紹,《柳葉刀》2019年釋出的一篇文章調查了1990年至2017年之間195個國家的疾病負擔,主要調查飲食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其中發現中國人由于飲食不合理導緻的死亡率,排全球第一。

在張召鋒接觸的病例中,他發現現代人雖然胡吃海喝,卻造成很多微量元素、膳食纖維不足,導緻隐形饑餓和“三高”、惡性良性腫瘤。“連身體健康都保證不了,更何談抗衰老?如果說真的要抗衰老,那日常中的物質太多了,日常的蔬菜、好的脂肪和核苷酸都可以。”

“第二則是能量限制。現代人吃得太多了,而人一生攝入的食物總量大緻是固定的,大概是七十噸左右。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吃飯要吃七分飽、三分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等,但很少人做得到。”張召鋒介紹,人吃得少一點,餓一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紅星新聞 潘俊文 實習記者 蔡曉儀

編輯 張尋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新發現抗衰老物質PCC1可延壽64.2%?專家:單一物質遠遠不夠,且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