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朝的科技文化,絕對颠覆你的想象

文/令史

在我們的印象中,堯舜禹,夏商周是很久遠的年代,那時的人們還不懂得科技發展,也沒多少文化。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商朝的科技文化發展,絕對颠覆你的想象。

1.天文曆法

我國現存最早的物候天象曆是夏朝的《夏小曆》,它記載了一年中每個月的物候、天象情況和相應的生産活動安排。所載的生産活動内容廣泛,對農業、桑蠶、畜牧、漁獵等都做了安排,對中國古代的生産活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商代繼承了重視天象觀測的傳統,殷墟蔔辭中有不少關于天象的記錄。其中有日月食的記錄,對恒星也有一定的認識,特别重要的是有世界上最早的新星觀測記錄。

商代的曆法,在夏曆的基礎上,把中國最早實行的陰陽合曆加以調整,使它逐漸趨于完備。依據蔔辭所記,殷曆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而把太陽曆與太陰曆相參差的天數合并到一月時,就在這一年的年終增加一個第13月,這是中國設定閏月的開端。

除此之外,對于幹支紀時法的運用等在甲骨文上也有所反映。殷曆為中國傳統曆法奠定了基礎。

2.青銅技術

青銅是銅與錫或鉛的合金。中國的青銅冶煉技術在夏朝已經萌芽,到商朝達到繁盛期。商朝鑄造的青銅器種類繁多,大小不同,式樣各異,造型都很精美。

商朝青銅器具的最傑出代表是司母戊大方鼎。它于1939年在河南安陽武官村出土,鼎高(帶耳)133厘米、長111厘米、寬79厘米、重875千克。司母戊鼎的材質為含銅84.77%、錫11.64%、鉛2.7%的青銅。鼎身每邊由8塊外模拼成,鼎足由3塊外模拼成。大鼎的耳是空心的,并且是與大鼎分别鑄造後再鑄接在一起的,采用這種分鑄法來鑄造體積龐大而結構複雜的器皿,在青銅冶鑄工藝上是一個傑出的創造。

商朝的科技文化,絕對颠覆你的想象

另一尊青銅器四羊方尊也很有名。它于1938年出土于湖南甯鄉月山鋪,造型雄偉、莊嚴。四羊方尊的中部四角各裝飾有一個羊頭,通體飾以細密紋飾,做工極為精緻。羊頭用分鑄法鑄造,再與尊體鑄接,表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

由于克服了純銅的柔軟弱點,且具有熔點低、鑄造性能好等優點,青銅逐漸成為古代銅器中的主要品種,并促進了車、船、雕刻、金屬加工等制造技術和農業、軍事及經濟社會的發展。

青銅器的應用,代表了當時的科技水準和文化藝術水準,成為這一時代的鮮明标志。

3.文字之母——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種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誕生于商代。刻有甲骨文的龜甲、獸骨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殷墟,是在1899年發現的,1928年後又多次發掘,先後出土達10餘萬片。

商朝的科技文化,絕對颠覆你的想象

已發現的甲骨文單字在4500字左右,可識别的約1700字。這些甲骨文是自盤庚遷殷到纣亡273年間的遺物,是商王朝利用龜甲、獸骨占蔔吉兇時寫刻的蔔辭和與占蔔有關的記事文字。

甲骨文的文字結構不僅已經由獨體字趨向合體字,而且有了大批的形聲字,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在可識别的漢字中,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型系。

商朝武丁時期的大型塗朱牛骨刻辭,正反面刻滿了長篇蔔辭,主要記述了北方部族入侵中原、野外狗獵和觀察天象等内容。

4.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遺址位于中國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北面,是四川境内迄今為止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出土文物最為精美、文化内涵最為豐富的古文化遺址。經考古發掘證明,該遺址曾為古蜀國都邑所在地,其年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發展至商末周初,延續時間近2000年。

商朝的科技文化,絕對颠覆你的想象

在三星堆遺址中,先後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陶、石、金、銅、玉等文物,特别是1986年出土的兩個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近千件精美絕倫的珍貴文物,轟動了世界。在這批衆多的珍奇瑰寶中,有堪稱世界古銅像之冠的大立人像,

有我國最大、最早、造型奇特的青銅立人像,有象征當時蜀國最高首領身份和權力的"純金權杖",有世界上年代最早、樹株最高、形象神奇的青銅神樹以及體薄如紙的黃金面罩。另外還有大小各異的青銅人頭,神秘怪誕的青銅面具,數十根珍貴象牙和數千枚海貝等等。

除此之外,商朝甲骨文中有大緻三萬的數字,明确的十進制,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計算能力。 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