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群雄割據,各地勢力紛紛建立,在這樣群雄争霸的時代,人才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投靠的明主,是以在那時有很多有才能的将領都是後來投靠他人的,在那時投降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僅僅是在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更好的路罷了,比如曹操五子良将中的張遼。

被俘獲也并不代表着實力差,哪怕是當時的猛将關羽,也曾被曹操俘獲,畢竟曹操到手的是一員大将,他肯定不會輕易放開,是以關羽剛投降,曹操就封他為偏将,不過我們都知道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關羽和劉備有着深厚的情誼,即使曹操待遇豐厚,關羽心裡還是想着劉備。
在關羽斬殺了顔良以後,曹操還賜予他爵位,封為漢壽亭侯,雖然關羽心之所向不是曹操,但是他在後面的一生中,卻一直都用着曹操賜予的爵位,但劉備也待他不薄,這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
關羽因為在家鄉犯事而逃亡,途中遇到了劉備和張飛,随後三人結成兄弟,關系好到可以睡在一張床上,但是在割據勢力剛開始時,劉備的勢力不夠強盛,關羽和張飛都一直追随其後,後來劉備立于其中,卻又被曹操攻打,并且還俘獲了關羽。
曹操早知關羽的盛名,因為曹操十分厚待關羽,是以關羽也想回報曹操,在斬殺顔良時,這場戰争正好是曹操與袁紹之間的關鍵之戰,關羽認為自己幫他搞定了這場重要之戰已經算是給他的回報了,于是便連夜逃走,回到了劉備身邊。
後來的劉備建立了自己的朝政,還給很多追随自己的官員都封了爵位,關羽作為他的兄弟,必然官位不低,但是東漢時封爵位是很難的一件事情,除非有軍功否則不能封爵,而曹操給關羽向朝廷申請的爵位為亭候,是在所有爵位中排名第二的。
在蜀漢的所有有名将領中,黃忠是關内侯,而趙雲則是亭候,關羽雖然後來又回到了劉備身邊,創立了新的朝政,但他的爵位是實實在在的存在過的,而且還得到了朝廷的欽字印章,受到了官方的認可,這在當時是很難的一件事。
而劉備建立的新朝政必定沒有東漢在其他國家中的認可度高,東漢的亭侯爵位含金量可是很高的,也就難怪關羽一直以此自居了,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關羽不僅對劉備有情義,對漢室也有深厚感情。
在關羽被曹操俘獲以後,他就曾經告訴過曹操,他投降的并不是曹營,而是投靠了漢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漢室的興榮,甚至是他的大哥劉備,奪取漢中,準備自立為王時,關羽還曾寫信給劉備,想要勸誡他。
這便足以證明關羽對漢室的感情了,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備一直到關羽去世以後,才開始稱帝,這便是因為想要照顧關羽的感情,後來關羽失守荊州,其實也是因為急于扶助漢室。
從這些方面來看,關羽如此重視漢壽亭侯這個爵位也是有道理的,這正展現了他對漢室的忠義,關羽的有情有義、忠心耿耿還一直流傳于後世,後世有十幾位皇帝還曾為他加封。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拜關公",這就是想借助他忠義的精神,是以即使關羽不願意追随曹操,但他也還是報答了曹操的豐厚待遇,一直以漢壽亭侯爵位自居,也是更加展現了他對漢室的忠心,這樣的忠義之人,被後世奉為榜樣,而且如今各地還建了關帝廟來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