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在人類曆史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既有着工具實用性,可以作為人類生産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另一方面,它也有很強的藝術性,見證了人類的發展曆史,并且凝聚了人類的精神文化。在曆史的變換發展當中,它還能起到影響曆史程序的作用。

羅馬建築不僅類型豐富,還有着很高的藝術價值
回溯到西方文明的誕生之地,古希臘羅馬。在繼承和創新了古希臘的建築藝術以後,古羅馬在建築藝術方面可以說開創了獨特的藝術領地。在建築形制、 技術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西方古代藝術的高峰。
古羅馬的建築類型也很豐富,有萬神廟,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這樣的宗教建築,還有, 也有皇宮、 劇場角鬥場、 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這樣的公共建築。宗教建築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這些宗教神廟的主要特征是外部看起來黯淡無光,但是内部卻極盡奢華。
首先是萬神廟,這是古羅馬建築中儲存最好的了,它始建于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創造性的将希臘的柱式結構和拱劵結合在一起,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圓頂建築之一,代表着是古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成就。
這座神殿的上部是一個完美渾圓的半球體,整個建築由一個矩形的門廊和神殿兩大部分組成的。其中内壁沿圓周有 8 個大壁龛,用以減輕牆體重量和裝飾牆面。極富創造性。古羅馬高超發達的拱券藝術,加大了神廟的内部空間。這種宏大的建築風格展現出了其高貴莊嚴的特色,産生出了一種崇高的美感。
特别是當時羅馬人的宗教祭祀儀式放在室内來進行,這種建築風格将他們和外界隔絕開來,通過内部宏大,空靈的環境和上帝進行心靈的溝通。萬神廟的魅力還在于它顯示出了宇宙的形象,它那直達天際般的穹頂預示着和宇宙的溝通。
就在這些位于城市中心的密集建築當中,羅馬人開展起來了他們的政治生活。在共和時期,無論是公民大會,元老會議還是審判罪犯,都要在這些建築當中進行。這些政治活動從此就和建築密切相關。因而這些建築對當時羅馬人的政治生活以及曆史發展都起到了重大的影響。
這些羅馬廣場和它附近的建築是當時羅馬内戰的主戰場,也是他們進行政治鬥争的重要工具。這些政治家們可以利用這些紀念性建築和宗教性建築來提升自己的威望,争取群眾的臣服。還可以通過這些神廟加深自己和神的聯系,将自己視作“神”的化身,給自己的統治帶上了無可抵抗的因素。
特别是當時羅馬内戰的特殊背景。古羅馬政治家們将建築的作用發揮到了極緻,留下了精美絕倫的建築和一段段精彩的曆史故事。
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羅馬建築有着很強的政治功能
這些重要的建築因為其獨特的位置,曾經被一些武力抗争者利用來作為一種重要的工具,在這裡進行激烈的政治鬥争。其中凱撒被刺的事件就在這裡展開。
在凱撒對羅馬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之後,雖然使得羅馬的經濟能夠穩定的發展,但是卻觸及到了貴族長老們的利益。于是在公元前44年,這些長老們聯合起來,精心謀劃了凱撒大帝的死亡。
選擇在元老議事廳刺殺是因為這裡是當時唯一能夠成功的地點,因為凱撒作為當時羅馬帝國最有威嚴的統治者,受到全國上下的愛戴,在其他地方根本無法對凱撒下手。另一方面,因為元老院的特殊性,不允許攜帶武器進入。凱撒會認為這裡絕對安全,也不會有那麼多的防備心理。
隻要兇手将匕首藏進檔案盒裡,突襲手無寸鐵的凱撒,這樣的計劃就可以成功。并且在這個地方殺死凱撒可以在悄無聲息的情況下進行,不會獲得群眾的注意,并且還可以給凱撒之死一個合理的理由。
這些兇手可以在元老院和廣場上發表演說,來突出他們此舉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他們就可以企圖通過這樣的手段來反對獨裁和得到群眾的擁護。雖然這些兇手最終妄圖改變曆史程序的做法失敗了,但是刺殺的行為确實成功了。
元老院不僅僅結束了凱撒的姓名,還将羅馬共和國也一并葬送了。結束了凱撒獨裁統治的羅馬共和國陷入混亂。這全面的内戰嚴重削弱了羅馬共和國的實力,使得這個強大的帝國最終四分五裂。
除了元老院這樣的封閉式建築起到暗中搗鬼的作用,寬闊的廣場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為它的公衆性和公開性,政治家們可以在這裡發表演說,以求得群眾的支援。特别是在凱撒死後,不少有企圖心的人都在這裡發表演說。
首先是殺死凱撒的兇手,他們曆數了凱撒的罪行,認為他的獨裁統治剝奪了羅馬人的共和權力,将羅馬推上了深淵。但是沒多久,凱撒的手下率領騎兵趕來,将廣場包圍,搬出凱撒傷痕累累的屍體,以實際的罪行控訴這些兇手。
這樣的做法很快激起了群眾的仇恨心理,他們在看到屍體之後充滿了對兇手的憤怒,極力想要追殺兇手。于是這時宣讀凱撒遺囑的安東尼成為了人們心中理所當然的凱撒的繼承人,得到了人們的擁戴。
以此可以看出,廣場的力量也不容小觑。這既是羅馬公民行使自己政治權利的地方,也是各種政治争鬥的中心地區。深遠的影響了當時羅馬人的生活和曆史發展。
除了政治鬥争,羅馬帝王會用宗教建築來鞏固自身地位
羅馬最重要的宗教建築顯示着他們對于神靈的尊重,因而神廟中發生的各種事情,也讓他們看作是神的指引。因而,這些事件也會影響着人們對于政治形勢的判斷。
在公元前83年的執政官選舉當中,就有兩個神廟被雷電擊中,當時的占蔔師就覺得不祥。不久有更多的神廟都遭遇了雷電的襲擊,這讓羅馬人心生恐慌,他們覺得羅馬已經到了快要陷落的邊緣了,尤其是當時民心認為這是共和政體的末日。
除了“上天的旨意”,羅馬人在面對一場未知的戰争的時候,會選擇在神廟祭祀,以乞求得到神靈的幫助。這種做法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能夠得到多少神靈的幫助,而是為了鼓舞士氣,赢得群衆的支援和信賴。
凱撒就曾經很多次進行這樣的活動,他在法薩盧戰役之前午夜向神靈乞求,在戰争勝利之後,他在羅馬修建了著名的維納斯神廟以表示對于神靈的感謝。他還建造了凱撒廣場,以供人們在這裡集會和學習。
還有屋大維,他在和共和派進行戰争的時候發誓,如果戰争勝利,他将在羅馬建造複仇者馬爾斯的神廟來感謝神靈。在他勝利之後建造了神廟,并在這座神廟當中,将自己和家族成員的雕像以及各種神靈的雕像擺放在一起,以顯示自己的卓越功勳,将自己的和神靈并列,也給自己的權力賦予了合法性。
屋大維的這種做法一方面加強了自己的統治,并且逐漸形成了一種對于羅馬元首的崇拜,将自己的地位神化,以此來統治帝國。還會利用這種方式來宣傳自己,給自己在各種戰争裡争取主動權。
因為神廟的宗教性和莊嚴性,當時的很多重要檔案都放在那裡。原本安東尼的遺囑是放在維斯塔神廟當中的,屋大維在聽說了其遺囑的内容之後,不顧神廟的莊嚴闖入要求拿到安東尼的遺囑并當場宣讀。
因為這份遺囑提及的内容嚴重違背了當時羅馬人的價值觀,于是安東尼被宣稱為羅馬公敵,讓屋大維将他的對手推入了道德的絕境,最終打敗了他成為羅馬的帝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神廟成了政治角逐中重要舞台。
這些看似冰冷的建築,在羅馬的曆史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時它們是進行政治鬥争的重要工具,有時它們是進行祈禱和神靈交流的重要場所,它們還是羅馬人生活的重心。這些公共建築幾乎貫穿了羅馬史,也展現出了羅馬人的熱愛和價值。
參考文獻:
《羅馬建築》
《羅馬十二帝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