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時期,軍匠管理體制與統治者的态度有關,影響着社會變革發展

正德以來軍匠數量不斷膨脹,對京儲的消耗日益增多,它所帶來的弊端也日漸明顯。世宗即位之初,開始清除正德以來的弊政。

針對正德時期,京師軍匠數量膨脹的情況,朝廷逐漸裁汰軍匠,并取得了成效。如世宗即位之初,裁革錦衣衛官校及勇士匠作人等至十餘萬,歲省京儲米百五十萬石。

嘉靖初年,對正德以來軍匠的裁汰,使得弊源頗清,這與世宗力求清除正德弊政的态度,有着莫大的關系。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清除正德弊政,裁汰軍匠的舉措并沒有徹底進行下去。

明代時期,軍匠管理體制與統治者的态度有關,影響着社會變革發展

世宗的态度很快發生了轉變,開始對内府監局濫收軍匠的現象,視而不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給予支援。不久就出現監局未及兩月之間,收充軍匠三千七百餘人,歲支食米及冬衣布花數多的局面。

嘉靖四年三月,禦用監太監黃錦以工匠不足為由,請求增設二千名工匠供役,世宗不顧兵部的反對,仍命選五百名應用,而嚴私役虛冒之禁。世宗的放任,遭到給事中鄭自璧的反對,他提出然弊革而不能久,與不革同,請求世宗繼續裁汰内府監局的工匠,但世宗并未理會。

明代時期,軍匠管理體制與統治者的态度有關,影響着社會變革發展

同年七月,兵部尚書李钺因反對織染局收用匠役,而上疏世宗。李钺曆陳軍匠冗食的弊端,分析了軍匠與糧儲,糧儲與國脈的關系以及京儲的消耗,對京師的影響,請求世宗有所行動。疏入,世宗不僅沒有裁汰冗食軍匠,反而仍準許司設監、兵仗局招收五百名工匠,其他監局從宜量收。

同年九月,内府各監局請求招收人匠,得到世宗準許,其招收人數多者數千,少者數百人,遭到各部大臣及言官的強烈反對,但世宗不予理會。

明代時期,軍匠管理體制與統治者的态度有關,影響着社會變革發展

于是,戶部尚書秦金上疏:錢糧為國家之命脈,其盈縮系安危,輸納出小民之膏,其緩急系休戚。各監局軍匠,見在食糧上工數亦不少,兵部尚書李钺等人亦上書世宗,反對監局奏讨軍匠,然而,世宗置之不理。

從世宗即位之初,裁汰正德冗濫軍匠,到此時對内府監局招收軍匠的默許,這種看似前後相悖的舉措,與世宗态度的轉變關系密切。關于世宗态度發生轉變,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明代時期,軍匠管理體制與統治者的态度有關,影響着社會變革發展

第一,武宗死後,世宗以藩王入繼皇位,在其即位之初,就圍繞繼統繼嗣等問題,展開了大禮儀之争,最終雖以世宗欽定大禮而結束,但這次事件讓世宗認識到拉攏内臣,扶植親信的必要性,也使得對宦官的态度發生變化,其中之一表現為,對宦官招收的工匠請求采取默許的态度。

第二,内府監局的軍匠主要是為皇室服務,軍匠的招收于皇帝而言,能夠更好地完成匠役,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兩方面的因素,促使世宗的态度發生了轉變,而世宗态度的轉變則影響了京師軍匠的裁汰。

明代時期,軍匠管理體制與統治者的态度有關,影響着社會變革發展

正德、嘉靖以來,對軍匠裁汰的主要原因在于,京儲消耗嚴重,增加朝廷負擔。除此之外,還有因冒支月糧、技藝不通等原因而被裁汰。朝廷在裁汰軍匠的同時,也着手清查現有的食糧軍匠,由于軍匠逃亡以及匠役銀制度的推行,朝廷也會适量雇募軍匠。

如嘉靖二十六年,工部給事中黃宗概,請求朝廷清查各監食糧軍匠,凡多餘者悉撥赴工所,如或不足方準雇覓。黃宗概提出建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節省國家的财政支出,加之其建議可行,因而得到了世宗的準許。

明代時期,軍匠管理體制與統治者的态度有關,影響着社會變革發展

嘉靖以後,在相關的史料中很難發現,軍匠藍瘦和大臣上疏,請求裁汰軍匠的記載。這與嘉靖及其之前的原有社會體制,所受到的沖擊密不可分。明朝統治者為了便于管理軍籍人員,對軍籍人員的數量采取的是一種保守态度,既不失原額。

正德、嘉靖時期,軍匠的投充現象十分嚴重,在投充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軍匠籍人員,他們的投充意味着對以職業劃分戶籍制度的破壞,和對現有軍匠體制的沖擊。朝廷裁汰軍匠的措施,也是在試圖維持不失原額的局面,但并不能夠阻擋明朝末年整個社會體制的震蕩。

明代時期,軍匠管理體制與統治者的态度有關,影響着社會變革發展

社會流動的加快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原有制度受到沖擊,到了嘉靖以後,軍匠大都由雇募而來,原應承擔差役的軍匠也被允許納銀代役,軍匠裁汰的現象很少出現。

總之,軍匠的招收與裁汰和統治者的态度,有着很大的關系,武宗的放任态度,導緻正德年間軍匠數量膨脹,世宗登基後,逐漸裁汰軍匠并取得成效,後由于世宗态度的轉變,導緻軍匠再次過度招收,但尚未達到正德時期軍匠數量膨脹的程度。

到了明朝末期,随着社會流動的加快,匠役銀制度的推行,以及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軍匠大部分是由朝廷雇募而來,軍匠的數量較為穩定,很少出現裁汰軍匠的現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