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解放軍軍官一生隻打過一次仗,還沒打赢,怎麼會有中将軍銜?

在共和國1000多位開國将軍中,有一位将軍的情況非常特别,有人給他歸納了“六個特殊”。

1955年大授銜時,他的名字列在“拟授銜将領”名單上,可是,正式宣布時,卻因特殊原因劃去了他的名字;

三年之後,解放軍專門為他補辦了一次授銜儀式,這樣的特例當年隻有一例,全軍僅此一人;

通常,一個人一輩子隻能離(退)休一次,可是,他卻因為情況特殊辦了兩次手續,第一次辦的是退休手續,第二次辦的是離休手續。

這位解放軍軍官一生隻打過一次仗,還沒打赢,怎麼會有中将軍銜?

他在1958年被授予了共和國開國中将軍銜,可是,他卻出任了通常大将才可能擔任的職務,屬于特例;

整個抗日戰争時期,人們都沒看到他的身影,這樣的情況在開國将軍中少之又少,非常特殊;

最後一個特别就是:開國将帥大都在戰争時期立下赫赫戰功,而他卻從來沒有正式帶過兵。

早年間,他也曾指揮過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戰鬥,但那是“趕鴨子上架”,結果以失敗而告終。

但是,共和國還是授予了他中将軍銜。

這個“六特”将軍叫賀誠,他曾經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總後勤部副部長。

賀誠将軍憑什麼能夠獲授中将軍銜?

原因其實很簡單,中國革命取得勝利,需要安國平天下的“文臣武将”,也需要堅強的後勤做支撐。

軍隊的醫療保障就是後勤工作的重點之一。

賀誠将軍當了一輩子醫生,是人民軍隊以及新中國衛生事業的創始者之一。

1901年,賀誠出生于四川省射洪縣,他的父親希望他能夠走上仕途,但是,賀誠卻報考了北京的一所醫科大學。

在北京,賀誠認識了四川老鄉陳毅,也是以走上了革命路線。

這位解放軍軍官一生隻打過一次仗,還沒打赢,怎麼會有中将軍銜?

1925年,賀誠成為了中共黨員,并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去了北伐軍,成為北伐軍的一個實習醫生。

“四一二”反革命武裝政變後,賀誠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醫處。

廣州起義時,賀誠帶領着10名軍醫奔赴起義前線,給予起義軍最大的支援。

起義失敗後,賀誠輾轉來到了上海,在中央特科安排下,他開辦了一所完全由我黨控制的醫院。

因為叛徒告密,醫院不久之後就被迫倒閉,賀誠在組織的安排下前往中央蘇區。

1931年,賀誠被任命為總軍醫處長。

在蘇區,賀誠照例從事醫務工作,他因地制宜地建立了我軍第一套較為完整的醫療體系。

賀誠是個優秀的外科醫生,手術刀就是他的武器,他用自己的一技之能挽救了無數紅軍官兵的生命,卻從來沒有摸過槍。

可是,一次偶而的機會,賀誠卻“被迫”指揮了一場戰鬥。

放下手術刀,與敵人面對面地刀兵相見,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但是,那次經曆卻讓他痛苦了許多年。

這位解放軍軍官一生隻打過一次仗,還沒打赢,怎麼會有中将軍銜?

當時,紅軍主力向興國秘密集結,中共蘇區中央局一位上司找到賀誠。

他指令賀誠指揮警衛團攻打賴村。

賀誠實事求是地解釋說:“我隻會用手術刀,打仗這樣的事我幹不來呀!”

這位上司不由分說地說:“這是組織的決定,執行指令吧。”

賀誠隻好硬着頭皮上前線去指揮戰鬥。

俗話講,隔行如隔山,戰鬥的結果可想而知。

賀誠勉為其難地行使指揮權,雖然竭盡全力,仍然沒能夠打下賴村,最後隻好帶着部隊撤出了戰鬥。

戰後,那位上司責令賀誠做“深刻的檢讨”。

賀誠欲哭無淚,痛苦不堪。

好在中央上司明察秋毫,不僅免去了賀誠的“檢讨”,還嚴肅批評了那位上司。

中央上司說:“賀誠會打針,哪裡懂打仗?你讓一個拿手術刀的人指揮打仗,這不是亂彈琴嗎?打敗仗的責任不在他,而是你的責任!”

這位解放軍軍官一生隻打過一次仗,還沒打赢,怎麼會有中将軍銜?

這是賀誠一生中指揮的第一場戰鬥,也是最後一場戰鬥,從此之後,賀誠再也沒有直接參加過戰鬥。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紅軍的醫療事業上。

在中央上司的支援下,賀誠主持開辦了“軍醫學校”,舉辦“戰地救護教育訓練班”,親自編寫教材,親手示範教學。

在賀誠的努力下,紅軍部隊有了一大批具備一定醫護技術的“土軍醫”。

不久後,賀誠擔任了紅軍總醫院政委,紅軍成立衛生部後,賀誠擔任了首任部長兼政委,還兼任臨時中央政府衛生管理局局長。

由于蔣介石圍剿蘇區的力度不斷增大,紅軍的醫療用品越來越匮乏。

賀誠又一手創辦了醫療衛生材料廠,用最簡陋的裝置,生産出了大量醫用棉花、繃帶、酒精和一般外科器械。

他還把寶貴、稀缺的西藥與中藥結合起來,創造性地踐行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挽救了許多戰士的生命。

1934年,賀誠随部隊參加了萬裡長征。

當時,紅軍衛生部隸屬于“中央縱隊”,代号為“瑞金”,大家就習慣性地稱賀誠為“瑞金司令”。

上級給“瑞金司令”賀誠配發了一把手槍,賀誠也經常随身攜帶這把手槍。

不過,直到紅軍長征到達陝北,賀誠都沒有用過一次槍。

這位解放軍軍官一生隻打過一次仗,還沒打赢,怎麼會有中将軍銜?

1937年,組織派賀誠秘密赴蘇聯莫斯科學習醫學技術,到1945年才回到中國,是以缺席了“八年抗戰”。

解放戰争時期,賀誠先後出任了東北民主聯軍、東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并兼任衛生部部長,他還擔任了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部長。

新中國成立後,賀誠被任命為中央軍委衛生部長、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兼黨組書記。

賀誠将軍一生從事醫療事業,他有“知識分子愛較真”的特質,他的身上也有明顯的“書生氣”。

他說話直來直去,從來不隐瞞自己的觀點,人稱“老夫子”。

正因為這個性格特質,賀誠在建國後多次被人誤解。

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賀誠就因為正在接受調查而暫時沒有授銜。

不過,賀誠最終經受住了考驗,1958年,中央軍委給他補授了中将軍銜。

在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中,賀誠遭受不白之冤,1963年,賀誠辦理了退休手續。

這位解放軍軍官一生隻打過一次仗,還沒打赢,怎麼會有中将軍銜?

若幹年後,複出後的賀誠将軍被任命為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

1985年4月,84歲的賀誠将軍第二次辦理了離休手續。

1992年11月8日,賀誠将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