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宿北戰役,解放戰争初期的一次必然之戰

宿北戰役,解放戰争初期的一次必然之戰

位于宿遷市區,由陳毅元帥題寫碑名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必勝之戰——關于宿北戰役的五點思考(1)

趙連軍

1946年12月13日到19日,在我們宿遷市區以北地區,發生了一場被毛澤東主席贊為“甚好甚慰”的大戰。這就是宿北戰役,也被陳毅元帥稱為宿北大戰(此後一般都稱宿北戰役為宿北大戰)。當時,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集中兵力,在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和副司令員粟裕等統一指揮下,在宿遷北部地區的南至六塘河,北至馬陵山五花頂,西至大運河畔,東到來龍庵、邵店的範圍内,一舉全殲了國民黨軍整編第六十九師3個半旅及其師部,創造了解放戰争以來華東地區一次全殲國民黨一個整編師、殲敵21000多人的範例。

宿北戰役,解放戰争初期的一次必然之戰

宿北戰役示意圖(1946年12月15日-19日部分)

首先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宿北戰役的經過。1946年12月13日,國民黨軍整編第六十九師和整編第十一師,按照預定計劃由宿遷出犯,左翼第六十九師向北新安鎮方向進犯,右翼第十一師向東北方向進犯,計劃兩路沿沭新公路對進夾擊我新四軍。14日,沿宿新公路向北推進的整編第六十九師一部,攻擊宿遷、新安鎮間的五花頂,主力進襲邵店,配合整編第十一師向沭陽方向突擊。華東野戰軍指揮部以第九縱隊在來龍庵、邵店、五花頂等地實施正面阻擊,其餘各部于14日夜分别進至嶂山鎮西北及新店、泰山集、喬北鎮等地。15日黃昏,全線發起進攻。第一縱隊、第八師在嶂山鎮、曉店切斷立足未穩的預備第三旅歸路後,第一縱隊一部即越過宿新公路,楔入曹家集附近襲擊整編第二十一師師部,殲滅其工兵營、騎兵營大部,進至其師部僅二三百米處,使其師部一時混亂不堪,無法組織出援整編第六十九師。第八師進攻峰山,徹夜激戰,三次沖擊失利,在天将拂曉的關鍵時刻,第二十三團突擊隊發起第四次沖擊,終于和第二十四團一個連同時攻占峰山頂峰,控制了全戰場的制高點,使國民黨軍陣腳大亂。我第七師第五旅突擊嶂山鎮東北陣地,第二縱隊則由韓集向西突擊。16日,國民黨軍以兩個團的兵力,在飛機大炮支援下,拼命争奪峰山,第八師部隊頑強據守,打退敵人連續反撲。當晚,各部隊向國民黨軍縱深繼續穿插,完成了對整編第六十九師的合圍,并切斷其與整編第十一師的聯系。18日,第八師攻克曉店,全殲預備第三旅。整編第十一師以一個旅北援,被阻于曉店、曹家集之間,寸步難進。進至峰山以東李圩、羅莊地區的第六十旅,先後為第七師、第一縱隊全殲。是夜,第二、第九縱隊總攻整編第六十九師師部所在地人和圩,全殲守敵,迫其師長戴之奇自殺,副師長饒少偉被俘。19日上午,被第一縱隊圍困于苗莊的第四十一旅分兩路突圍,除300餘人逃脫外,全被殲滅。至此,戰役勝利結束。18日,中共中央軍委來電:“慶祝宿沭前線大勝利,望對一切有功将士傳令嘉獎。”20日,又由毛澤東親拟文稿電示:“殲敵二萬以上于大局有利,甚好甚慰。”

宿北戰役勝利後,延安《解放日報》在頭版發表社論說:“這是蘇皖解放區超過以前十一次大捷的空前偉大勝利,也是今年七月以來整個愛國自衛戰争中空前偉大的勝利。”宿北大戰的勝利,标志着我人民解放軍在華東戰場的轉折,扭轉了華東戰場的被動局面;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蔣介石反革命集團的嚣張氣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士氣;對粉碎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争取全國解放産生了重大影響。

學習研究宿北戰役這段曆史,筆者有五個方面的思考,以供大家研究宿北戰役時參考。

一、宿北戰役是一次必然之戰

曆史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前些年,由于受到一些錯誤曆史觀的影響,曾有一些人認為解放戰争不是什麼正義的戰争,而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這是對解放戰争性質的嚴重誤讀,是極不嚴肅的了解。實際上,解放戰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産黨上司和廣大人民群衆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争,其結果是建立了人民群衆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在中國大陸從根本上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曆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曆史。解放戰争也稱為第三次國内革命戰争,又稱第二次國共内戰。從表面上看,和抗日戰争中國共雙方共同抗擊日寇,打的是民族戰争不一樣,這次國共内戰的雙方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但是,卻不是什麼“自己人打自己人”。因為戰争的一方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反革命統治當局,代表的是代表大地主和買辦資産階級及帝國主義者利益;而戰争的另一方,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則是代表着被壓迫被剝削的最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方是壓迫者剝削者,另一方則是被壓迫者被剝削者,這兩個方面能說是“自己人”嗎?列甯有一句名言說:“革命是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的盛大節日。”是以,看問題,看解放戰争的性質問題,我們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态度,要站在最廣大的勞動人民的立場,不能人雲亦雲,不能把解放廣大勞苦大衆的戰争說成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再說,解放戰争這場國共内戰是誰發起的?是蔣介石反革命集團。從本質上說,自中國共産黨誕生後,國民黨中的反動右派就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後快,四一二之後的蔣介石國民黨當局,從來沒有放松過對共産黨人的屠殺,沒有放松過對中國工農紅軍的“圍剿”。全民族抗戰時期,蔣介石迫于全民抗戰的一緻呼聲,不得不實行國共合作抗日的政策。但是,在進行民族鬥争的整個過程中,蔣介石也從來沒有放松過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人民軍隊的階級鬥争。整個全民族抗戰期間,國民黨反動派掀起過三次反共高潮。由蔣介石親自策劃的皖南事變,毀滅我新四軍軍部,屠殺我新四軍将士7000餘人。就在我們宿遷這個地方,國民黨頑軍也進行過多次“摩擦”,妄圖消滅或擠走我們宿遷地區的新四軍部隊。特别是1943年二三月間,日軍對我鹽阜抗日根據地實行大“掃蕩”前,曾先行“掃蕩”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部頑軍。為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應韓德勤要求,我新四軍第三師在韓德勤保證日軍“掃蕩”結束即傳回原防地後,允許韓德勤部官兵轉移到我抗日根據地内暫避,并向其供應糧秣,接濟經費,掩護其安全轉移到我淮海抗日根據地。但韓德勤卻背信棄義,當日軍“掃蕩”結束後,率其所部從淮海區偷渡運河進入皖東北,強行占領淮北區金鎖鎮、山子頭一帶,公然宣稱要在洪澤湖畔建立反共基地,其所到之處,殘酷破壞我抗日民主政權,捕殺我抗日幹部和群衆,并暗中勾結津浦路西的國民黨頑軍,企圖夾擊淮北新四軍第四師。我新四軍被迫反擊,舉行了山子頭戰役,生俘韓德勤。

宿北戰役,解放戰争初期的一次必然之戰

1943年3月山子頭戰役後,陳毅(前左)禮送韓德勤(前右)出境。

抗戰結束後,國民黨反動當局妄圖獨吞勝利果實,一面假惺惺地邀請毛澤東主席到重慶進行和平談判,一面調兵遣将準備發起新的内戰,消滅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當蔣介石自認為準備充分後,便撕下“和平”面具,于1946年6月26日以大舉進攻我我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發動了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解放戰争由此全面爆發。華東解放區成為其進攻的重點之一。

蔣介石反革命集團的内戰政策,得到了自诩為國共雙方“中間人”的美國政府大力支援。抗戰勝利後,美國政府以贈送、讓予、售賣剩餘物資等方式,給蔣介石以大量援助,還極力為蔣介石裝備、訓練和運送軍隊,大大充實了蔣介石的内戰資本。到1946年6月止,美國共裝備國民黨軍隊45個師,訓練軍事人員15萬人,幫助運送到華北、華東各解放區前線的國民黨軍隊14個軍共54萬人。此外,美國政府還在中國設立了美國陸軍750人、海軍250組成的軍事顧問團,又派遣海軍陸戰隊在中國登陸,侵占上海、青島、天津、北平、秦皇島等重要城市,并在華北為國民黨軍防守交通線。從1945年10月到1946年6月,美軍直接或協同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進攻達30多次。事實上,美國根本不是調停中國内戰的“中間人”,而是蔣介石發動内戰的背景老闆。

在美國政府的支援下,蔣介石指令華東戰場的國民黨軍隊“要在三個月内結束華東戰事”,妄想一口吞掉我華東解放區。到11月間,蔣介石堅持武力統一中國的反動政策,悍然召開一手包辦的“國民代表大會”,當了總統。盡管在我人民解放軍的堅決反擊下,他的“三個月内結束華東戰事”吹噓已經破産,但為了再造成一個所謂有利的軍事形勢,向民主勢力、中間勢力施加壓力,進而實行其獨裁統治,又從後方抽調5個軍約16個旅到内戰前線,維持其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其進攻的重點仍然擺在華東戰場,投入了25個整編師(軍)68個旅(師)的兵力,成為全國各戰場投入兵力最多的地方。11月底到12月初,蔣介石又制定了一個“迅速結束蘇北戰事”的計劃。在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指揮下,集中12個整編師(軍)28個旅(師)的兵力,從東台、淮陰、宿遷、棗莊和峄縣分四路進攻,企圖切斷我山東與華中的聯系,聚殲華中野戰軍主力,或者逼迫華中野戰軍退到隴海路以北。

宿北戰役,解放戰争初期的一次必然之戰

國民黨特務在美國學習暗殺方法

中國共産黨人是熱愛和平的,并為此作出巨大努力和犧牲。但在國民黨部隊的猖狂進攻面前,為保衛來之不易的和平,保衛解放區,保衛廣大人民群衆的利益,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人民軍隊隻有選擇反擊。1946年11月21日,周恩來率領中共和談代表團從南京傳回延安的第三天,毛澤東和劉少奇、周恩來在延安棗園舉行會議,分析目前形勢,确定以後方針。他們認為蔣介石召開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表明和平談判的大門已被關閉,“邊談邊打”的局面已經改變。毛澤東說,蔣介石對共産黨的方針是一無自由,二要消滅,他是不允許共産黨在保持一塊地方的條件下簽訂城下之盟的。是以,“我們的方針是戰争的方針,這是确定了的”。毛澤東強調,今後數月的關鍵仍是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逐漸擴大殲滅戰的規模,從根本上扭轉戰場形勢,奪取戰争主動權。對國民黨部隊計劃大舉進攻華東解放區,黨中央、毛澤東選擇了堅決反擊。

在上面的叙述中,筆者為大家說明了宿北戰役發動的主要背景,實際上也說明了宿北戰役的必然性。為什麼這場戰役又必然發生在宿遷北部,而不是發生在國民黨部隊對我華東解放區進行進攻的其他三個地方呢?将在下面為大家說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