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田小明 跟着毛主席學戰争 準備打仗

準備打仗

田小明

反“圍剿”的準備

毛主席告誡我們:對于敵人的一次有計劃的“圍剿”,如果我們沒有必要的和充分的準備,必然陷入被動地位。臨時倉卒應戰,勝利的把握是沒有的。

戰争應不應該準備?打仗需不需要準備?

沒有準備,是打不了勝仗的。

一、隻有準備好打仗,才能打勝仗。

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講的就是做好戰争準備。你沒有做好準備,或者敵人知道你沒有做好準備,敵人以為你沒有做好準備,敵人就會進攻。

你沒有準備好,就陷于被動,一定會吃大虧。

你準備好了,敵人也許知道厲害,就不會進攻了。

你準備好,裝做沒有準備好,敵人以為你沒有準備好,敵人受騙了,發起進攻,結果敵人吃了敗仗。以後,敵人再發動進攻,就得惦量惦量。

準備是制止戰争最有效的方法。演習就是一種實戰化的準備。反複地演習,做好自己的準備,也向敵人顯現,我準備好的,你來進攻吧。

準備,有時是明示,有時是在暗中。

明示, 是示強,是一種阻吓;暗中,是示弱,是一種誘敵深入。

沒有準備和準備好的方法和結果

<col>

沒有準備

1,沒有準備好。

陷于被動,吃大虧。打不了勝仗。

2,反對準備。

幼稚可笑,贻誤戰機,危害無窮。

準備好了

3,準備好。示敵,演習。

明示。示強。

不戰而屈人之兵。

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

4,準備好。示弱。誘敵深入。

敵人受騙,受到教訓。

而不敢輕舉妄動。

是以,打仗需要準備,怎麼準備,如何準備?

二、準備好,不打無準備之仗。

準備早晚的問題:

準備好,不打無準備之仗。

充分準備

敵人的“圍剿”,是有計劃的。敵人的進攻,也是謀算好的。

做好必要和充分的準備,要有預案,有方法,有備胎。

不可輕敵

看不到敵人的危害。沒有及時準備,敵人進攻時就手忙腳亂了。

沒有必要的和充分的準備,必然陷入被動挨打的地位。

準備過早的問題

不知敵何時進攻

敵人的準備是在秘密地進行的,何時開始進攻還不知道。

過于疲憊,減少進攻的利益。

準備開始早了,不免減少進攻的利益,而且有時會給予紅軍和人民以若幹不良的影響。

準備過晚問題

反對準備。

處于困難境地,被敵人打得手足無措。

準備時機的選擇

了解

敵情我情。

不可誇大敵人過去失敗的程度。

不可誇大過去勝利的程度,

準備早晚的問題?就是開始準備的時機問題。

毛主席說:與其失之過遲,不如失之過早。因為後者的損失較之前者為小,而其利益,則是有備無患,根本上立于不敗之地。

田小明 跟着毛主席學戰争 準備打仗

與其遲,不如早。就是要早準備。早準備,損失最小,有備無患。

準備不是勞民傷财,不是窮兵黩武,動費萬計。 黩武:濫用武力。不能像現在的美國一樣。要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

三、準備的主要問題

準備的主要問題

準備退卻

1、不要使紅軍向着不利于退卻的方向。

2、不要進攻得太遠了。

3、不要使紅軍過于疲勞。

政治動員

敵人的進攻時要講楚的問題:

1、 必然性

2、 迫切性

3、 危害人民的嚴重性

我們的工作中的重點和要求:

1、 必須公開

2、 敵人的弱點

3、 紅軍的優良條件

4、 我們勝利的志願

5、 我們的工作方向

6、 嚴守軍事秘密

7、 關鍵說服幹部

征集新兵

1、 人口和政治覺悟

2、 紅軍的情況和消耗情況

财政和糧食

1、 重大意義,

2、 戰争時間的延長,

3、 軍民的最低的限度。

政治異己分子

1、不可不警戒。

2、不可過于恐懼他們的叛變。

3、主要是政治上向說明,争取中立

4、對極少數最危險性的分子,才可以采用嚴峻手段,例如逮捕等。

軍事理論與技術裝備

1、 光有熱情和覺悟還不夠。

2、 落後就要挨打。

3、 軟實力:軍事思想理論的落後。

4、 硬實力:技術武器裝備的落後。

四、勝利的程度和準備有關。

準備得越充分,勝利的程度越大

不準備,很難取勝。

畏敵如虎

1、 被敵人吓倒

2、 驚惶失措

輕敵

3、 放松準備

4、 反對準備

準備得越充分,勝利的希望和程式越大。

積極投身準備階段

1、熱烈而鎮定的情緒,

2、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