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渡江戰役: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勝利

香山革命紀念館珍藏着一艘渡江戰役時期的木船,長約8米,由實木闆通過榫卯工藝拼接而成,是人民群衆支援解放軍強渡長江的船隻。渡江戰役打響時,正是像這樣的近萬隻大小各異的木船穿梭往來,載着人民解放軍,穿過密集的炮火,乘風破浪,駛向勝利的彼岸。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

渡江戰役: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勝利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釋出《向全國進軍的指令》,渡江戰鬥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船隻。

渡江戰役發起前,國民黨已将長江北岸能夠發現的船隻全部拖到了長江以南,并将來不及拖到對岸的船隻全部沉江。人民解放軍發動群衆,在短短的時間裡,通過組織動員,扶貧幫困,分田地送糧食和對船主賠償承諾等方式,使得大批船民很快集中到位。另外,人民群衆與解放軍戰士共同努力,打撈下沉船隻,并抓緊搶修。據不完全統計,在渡江戰役中,解放軍征得船隻3萬餘條。

渡江戰役: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勝利

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展廳裡,還陳列着一面殘缺不全的獎旗。獎旗是複制品,質地為布,長29厘米,寬20厘米,右側殘缺,是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106團授予“支前船工”陳文義和陳玉華父子的,原件藏于渡江戰役紀念館。這面獎旗右側在渡江戰役過程中被炮彈擊穿,露出了彈痕燒焦的線頭,它是渡江戰役中軍民團結抗敵的重要物證。就是這面破損的旗幟,見證了70多年前解放軍浩浩蕩蕩下江南時,衆多人民群衆支援解放軍強渡“天塹”的曆史,也默默訴說了解放戰争時期英雄兒女的動人故事。

渡江戰役: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勝利

1949年4月21日淩晨,106團的渡江号令吹響了,無數支前群衆劃着密密麻麻的船隻沖向大江之中。兇險的江面和密集的炮火中,前鋒船的船帆被擊落了,船頭也被炮火擊碎,他們就一邊修補船隻,一邊繼續渡江,使出了渾身解數送軍過江。

最終,他們從敵人的炮火中穿過,有驚無險地抵達到了長江南岸。靠岸後,本已經完成任務又剛剛躲過生死之劫的陳玉華仍然不肯離開。南岸上等待着他們的,是更加猛烈的炮火,還有敵軍布置的大片地雷。為了給後繼部隊開辟道路,他在炮火硝煙當中,小心地清除地雷引線。就在那時,一枚炮彈在他身旁炸響。一瞬間,劇烈的爆炸和沖天的氣浪将在岸邊的他們全部吞沒。漫天火光之中,陳玉華遍體鱗傷、血肉模糊。身上那面象征光榮使命的“渡江第一船”獎旗,也随之炸毀了一角。血泊中的他隻模糊記得,後面有我們的戰士用信号燈為部隊開路,我軍勝利登岸。

渡江戰役: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勝利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當時,人民解放軍有一百多萬,前來支援的老百姓有三百多萬,平均一位戰士身後站着三位老百姓,這不僅是一場戰争的勝利,更是人民的勝利。這面曆經硝煙的“渡江第一船”獎旗,見證了軍民齊心、改天換地,把浩蕩長江變成陽關大道的偉大奇迹。如今,它依舊默默向世人訴說着那一段浴血奮戰、勇往直前的光輝曆史。(來源:學習強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