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奧密克戎來了,中醫藥應對變異株效果如何?

◎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對國内出現的境外輸入的奧密克戎病例,我們非常關注,根據中醫幾千年的疫病理論,還是要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機、症候演變規律,結合發病季節、地域、人的體質特點進行辨症論治。”12月16日,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2月釋出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上司小組專家組副組長、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說。

奧密克戎來了,中醫藥應對變異株效果如何?

圖為釋出會現場。付麗麗攝

張忠德表示,近期新的變異毒株在國外有流行趨勢,中醫藥對疫病的分型治療有其機理,目前對這個病的主要臨床表現還在收集中,按照中醫理論體系,如果有病人出現,醫生會第一時間到現場采集臨床症候,分析核心病機,根據采集後的症候規律,看看和既往有什麼差別,才能确定治療原則和處方用藥。

“實踐表明,中醫藥應對德爾塔變異毒株感染者輕型和普通型有較好的效果,在阻斷重症上也有一定療效。”張忠德說。

張忠德介紹,臨床發現,德爾塔變異毒株的感染者發熱比例超過80%,以高熱、惡寒、頭痛、咽幹、乏力、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為主,重症患者出現氣喘、低氧、汗出不止等急性虛損症狀比較明顯,而且比例比較高。專家組經過深入研讨和綜合分析研判,本輪疫情仍屬于濕毒郁閉,中醫的核心病因、病機也沒有大的改變,僅僅由于地域、氣候、飲食習慣等因素不同,在症候特征上有所差別,出現了濕熱側重點不同,還有夾寒、夾熱、夾燥、夾淤的表現,臨床上也符合中醫的“三因制宜”觀點。

比如,在福建廈門和莆田的患者出現腹瀉、嘔吐、惡心的症狀比較明顯,濕邪更重,這和地域、飲食習慣相關。甘肅等西北地區的患者幹咳、咽幹、口幹、咽癢等症狀比較明顯,這符合“燥邪犯肺”的表現。是以,各地可依據中醫的“三因制宜”觀點,在原來第八版“三藥三方”基礎上辯症論治,适當調整治療。重症患者采用人參早期扶正、全程扶正。同時,也要重視肺腸同治、調腸治肺,大便不通的患者,重用大黃,保持大便的通暢。

“中醫藥為主治療德爾塔病毒感染者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張忠德說,如5-6月廣州疫情過程中,收治本土病例166例。其中,單純使用中醫藥治療的患者達到了118例,占比超過了71%,成功阻斷了57例有重症傾向的患者往重症轉變。

張忠德強調,中醫藥治療疾病有多成分、多環節、多靶點的作用特點和優勢,中醫臨床診治疾病,需要對患者的主要症候特點進行分析總結,最主要的是要尋找到疾病的核心病機,确定治療方案。

不可否認,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發揮了獨特作用,如何闡釋它的作用機理和機制呢?

對此,海軍軍醫大學張衛東回應,在國家很多項目支援下,其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在分子、細胞和動物層面進行的機理研究中,采用了很多現代手段。如在輕症階段,可以看到中藥對咳嗽、發熱、乏力都有很好的療效,背後的機理是什麼?進一步研究發現,輕症階段“三藥三方”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在重症階段,由于新冠病毒引起人的過度免疫,然後産生了“發炎風暴”,此時中藥就可以對發炎風暴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抑制免疫細胞釋放過量的發炎因子來緩解發炎風暴。

“機理研究方面,我們用資料說話,發現中藥中的一些成分起到了很好作用,如甘草裡的甘草酸、麻黃裡的麻黃堿、黃芩裡的黃芩苷和漢黃苷等。”張衛東說。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表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臨床科研一體化的優勢,同步推進臨床和機理研究。取得中醫臨床療效證據,從多個層次闡明中醫藥發揮作用的機理,用科學的方法說清楚、講明白中醫的療效和作用機制。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稽核:王小龍

終審:劉海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