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枚“最亮”的“放大鏡”,用來觀測微觀世界……這樣的大科學裝置正在懷柔科學城拔地而起。記者12月16日從懷柔科學城管委會獲悉,近期,大科學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配套綜合實驗樓和使用者服務樓項目實作了主體結構封頂,工程建設将開啟新階段。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俯瞰圖
從高空俯瞰,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主體建築造型如同一枚放大鏡,而就在“放大鏡”的旁邊,兩棟分别成環狀的配套樓宇與光源項目主體建築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顯微世界”這一主題方案。如今,随着配套樓宇的結構封頂,光源項目從空中俯視已初現規模。
配套樓俯瞰圖
光源配套樓項目作為中科院和北京市共建的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項目之一,主要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的建設、運作及其使用者人員建設專用的綜合實驗樓和使用者服務樓。項目總建築面積約2.8萬平方米,地上由3層配套公共建築(使用者服務樓)和3層科研辦公建築(綜合實驗樓)組成,無地下建築面積。項目于2021年4月正式動工,曆經208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
配樓結構封頂現場
據悉,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是“十三五”時期落戶懷柔科學城的五個大科學裝置之一。該裝置是為了能夠制造能量更高、亮度更強的小光斑,幫助人類更細緻觀察微觀物質的細節而建造的“大工具”。它屬于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并且是我國第一台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由中科院高能所承擔建設,總建築面積約12.5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加速器、光束線和實驗站等。
今年以來,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建設不斷推進。5月,與光源項目一街之隔的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台率先進入科研狀态。該平台可謂是光源項目的“副手”,在光源項目内安裝的部分重要科學儀器,需要在這一平台上進行研發和測試,通過相關測試後才能在光源項目裡落戶。
今年9月,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首台科研裝置電子槍完成安裝;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增強器二極磁鐵批量生産提前完成,130台磁鐵出廠名額均達到機械加工尺寸和精度要求。安裝的首台電子槍裝置位于光源直線加速器端頭,是加速電子産生的源頭,采用全國産技術,自主設計,國内加工。
據悉,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有望于明年上半年完成土建施工,與此同時,科研裝置采購也在進行中,截至今年11月,已完成科研裝置采購總進度的36%。
以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為代表,一大批科學設施叢集正在懷柔科學城加速落地。目前,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和地球系統數值模拟裝置落成運作,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子午工程二期全面進行科研裝置安裝,多模态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11個科教基礎設施土建工程基本完工,5個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全部試運作,8個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全部主體結構封頂;“十四五”時期布局的人類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裝置、太陽能高效轉化利用科技基礎設施以及科教設施加快落地。
圖檔來源:中科院高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