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城故事之:小井峪的“龍潤墓志”

1984年9月30日,小井峪村南的太原平闆玻璃廠工地發現唐代墓葬。10月,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發掘磚室墓10餘座,墓葬除個别儲存完好外,大多殘損嚴重。墓葬共出土墓志6塊,分屬龍氏家族四代人,記述龍氏家族從北齊到唐代中葉幾代人的仕宦經曆。

龍城故事之:小井峪的“龍潤墓志”

龍潤墓志

龍氏家族墓群是一處從初唐至盛唐,延續100多年,為世系傳承清晰的大型家族墓群。龍氏家族墓分别是龍潤、龍澄(龍潤之子)、龍義(龍潤次子)、龍敏(龍潤三子)、龍壽(龍義之子)、龍睿(龍壽之子)。其中《龍潤及妻何氏墓志》載: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龍潤“與夫人何氏合葬于并州城北廿裡井谷村東義井村北。”公元655年,這也是從出土文物中查閱到的關于小井峪村曆史的最早記載。

龍城故事之:小井峪的“龍潤墓志”

井谷起源

龍潤及妻何氏墓志

龍潤(561年~653年),字恒伽,并州晉陽人。曆任朝散大夫,薩保府長史,遼州刺史。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九月十日薨于安仁坊私第。1984年10月出土于小井峪村東。志石56cm見方;正書,22行,滿行21字,計447字。著錄于《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石現現藏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龍澄墓志

龍澄(596年~661年),字玄靖,隴西牛心郡人。龍潤之子,任西明府旅帥,骁騎尉,轉任校尉。北讨匈奴,固守窮城,執節而終。龍朔元年(公元661年)七月十三日薨于苑西。1984年10月出土于小井峪村東。志蓋篆書《龍君墓志》。志石長寬均50cm;方格界面,正書,21行,行18至21字,計416字。著錄于《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石現現藏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龍義及妻遊氏墓志

龍義(597年~657年),字懷亮,晉陽人。龍潤次子,任騎都尉。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十一月卒。夫人遊氏,廣平貴族。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十一月二十日卒。龍朔三年(公元663年)二月十二日合葬于晉陽城北。1984年10月出土于小井峪村東。志蓋篆書《龍君墓志》,志石長56.5cm,寬56cm;方格界面,正書,22行,行19至23字,計472字。著錄于《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石現現藏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龍敏墓志

龍敏(603-681年),字玄達,南陽魯縣人。龍潤三子,開耀元年(公元681年)十二月三日卒于永安之私第;其月廿日葬于晉陽金城西北原。1984年10月出土于小井峪村東。志蓋篆書《龍君墓志》。志石長52cm,寬52.5cm;方格界面,正書,22行,滿行22字,第20行24字,計467字。著錄于《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石現現藏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龍壽墓志

龍壽(627-694年),字孝德,南陽魯縣人。龍潤之孫,龍義之子,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六月二十三日終。夫人粟氏早卒于總章二年(公元669年)三月二日。延載元年(公元694年)8月21日合葬于交城縣井谷村東平原。1984年10月出土于小井峪村東。志石57cm見方;方格界面,正書,24行,滿行24字,計534字。著錄于《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石現現藏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龍睿墓志

龍睿(656~741年),字思睿,晉陽人。龍潤之曾孫,龍壽之子,唐上柱國。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三月三日卒。夫人張氏先逝。同年閏四月十六日合葬于井谷村東北原。1984年10月出土于小井峪村東。志蓋楷書《大唐龍君》。志石53cm見方;行書,20行,行21至29字,計476字。著錄于《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石現現藏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龍城故事之:小井峪的“龍潤墓志”

龍氏得姓

從墓志記載中提到龍氏得姓與其開山之祖都與“劉累禦龍”有關,有龍姓來自少昊的說法。但在漢文史料和文書中,龍姓是西域焉耆王國居民東遷中原以後所用的姓氏。出任薩寶府長史的龍潤,應當是焉耆胡後裔。

龍城故事之:小井峪的“龍潤墓志”

劉累禦龍

龍氏家族同西域的龍氏焉耆國有一定的淵源,其家族墓群的發現對研究唐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唐代政治制度和晉陽城的曆史文化都有着重要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