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十年特刊尋找5G成功“密碼”

十年時間,滄海桑田。人生如此,移動通信産業亦是如此。

十年之前,4G方興未艾,智能手機尚未普及;十年之後,5G邁向商用,萬物互聯漸行漸近。

作為通信裝置市場的百年老店,愛立信見證了無數次技術和産業變革,也是唯一一家從1G到5G都全程參與的通信裝置商。

十年前的2011年11月,愛立信釋出了第一份《流量與市場資料報告》,一年後該報告改名為《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由此展開了愛立信對移動行業研究的曆程……

十年後的2021年11月,基于目前和曆史網絡資料的研究結果,愛立信又釋出了《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十年特刊(以下簡稱“報告”)。

那麼,十年間移動通信産業發生了哪些巨變?未來又會呈現哪些新趨勢?面對5G發展面臨的挑戰又有哪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鑒?讓我們從這份新鮮出爐的報告中一探究竟。

從《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十年特刊尋找5G成功“密碼”

流量翻300倍背後的啟示

過去十年裡,移動通信技術對人類、社會和商業産生了難以置信的影響,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十年之中,移動使用者數、智能手機使用者數、移動網絡資料流量等方面更是呈現出驚人的巨變。

報告對近十年的關鍵資料變化進行了梳理:全球移動簽約使用者從2011年的60億增長到2021年的81億,其中全球4G使用者從2011年的900萬飙升至2021年底的47億;智能手機使用者從2011年的7億增長到2021年的63億(近十年新增智能手機使用者數突破55億);推動移動資料流量從2011年的每月不到0.25EB增長到2021年的每月65EB,移動資料流量十年間翻了近300倍。

使用者數和流量增長得益于人口覆寫率的增加,以及多代移動通信技術并行營運。

愛立信認為:4G發展初期給我們的啟示是:要确定正确的驅動因素,愛立信正确預測了行業增長的最重要參數——智能手機簽約使用者,同時由于4G的推出速度快于預期,流量增長也更為迅猛;而一旦一項移動标準成為全球标準,覆寫到大量人口,且圍繞該标準的生态系統也建立起來,大衆對其接受度可能會比最樂觀的預測結果還要快。

而建成的生态系統,意味着新的商業機會,引發了新的商業模式産生、新的公司進入市場,競争也變得激烈起來。在此期間,由于新技術的産生,網絡的性能不斷提高,再加上視訊内容的增加,又進一步推動了移動資料流量的消耗和3G使用者向4G遷移,最終促使行業利用4G高速聯網能力去服務新的細分市場。

5G将成史上部署最快移動通信技術

如果說3G撬開了移動網際網路的一扇窗,那麼4G便是徹底打開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大門,成就了高清視訊、手機線上遊戲、社交軟體等新業務應用、商業模式和巨頭。但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基本都會遵循着每十年更新一代的發展節奏。

自2019年5G正式商用以來,營運商加速推進5G部署,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80多個5G商用網絡問世。

愛立信預計,到2021年年底全球4G簽約使用者将達到47億的峰值,随着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向5G遷移,到2027年底全球4G簽約使用者将下降至33億左右。而5G方面,到2021年年底全球5G簽約使用者将超過6.6億。

由于與4G相比,中國更早地參與5G業務,有數家供應商更及時地推出5G終端,且5G終端的價格下降速度比4G終端要快,是以5G簽約使用者數的增長速度預計将明顯快于2009年4G(LTE)上市後的增長速度,5G使用者将比4G早2年達到10億。愛立信報告預測,到2027年底全球5G簽約使用者将達到44億,大約占到當時移動簽約使用者總數的49%。

從人口覆寫來看,愛立信預計,到2021年底,5G預計将覆寫全球超過20億人口,到2027年底5G将覆寫全球約75%的人口。到2027年,全球62%的智能手機流量将由5G網絡承載。

終端方面,目前,5G手機占到全球手機銷量的23%,而同期4G手機僅占全球手機銷量的8.7%。在技術周期的第10個季度,5G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就超過了同期4G手機。

可見,無論從簽約使用者數、人口覆寫,還是5G手機銷量占比來計算,5G都有望成為曆史上部署最快的移動通信技術。

5G推動基于“服務”的連接配接包套餐創新

5G商用初期,套餐的制定非常考驗營運商的智慧。不限量套餐是4G時代營運商吸引使用者的一大賣點,但簡單粗放的不限量套餐放在5G時代還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比如圍繞特定服務類型甚至多種服務定制的附加套餐。

如今,使用者越來越多地使用基于服務的連接配接替代不限流量套餐,50%以上的營運商提供某種形式的基于服務的連接配接。愛立信報告指出:過去,這些連接配接包的主要服務目标是社交媒體、音樂和視訊流,而疫情似乎推動了營運商提供基于視訊會議等服務的連接配接包,甚至出現了“工作和教育包”等更進階的連接配接包,包含數GB的折扣流量包,可用于視訊會議、網絡浏覽、視訊流和辦公軟體套件服務。

2021年,愛立信發現針對雲遊戲的套餐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營運商提供不限流量進階套餐,從6個月前的35%增加到37%左右。此外,還有設定限定條件,其中包括對連接配接或使用物聯網裝置的限制,以及家庭或終端裝置套餐中可共享資料量的限制。超過80%有上述條件限制的營運商已推出了5G商用服務。

報告顯示:近46%的受訪營運商現已推出面向智能手機的5G服務,其中約36%的營運商的5G服務資費高于可比4G服務。超過三分之一的5G營運商将媒體内容與簽約捆綁在一起。此外,按不同速度等級收費也被用作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與不限流量和限流量套餐結合在一起,刺激消費者提高資費等級。

5G為FWA提升QoS

5G的到來,也為固定無線接入(FWA)帶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和服務品質。

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超過75%的營運商提供FWA服務。愛立信調研結果顯示,在所研究的312家營運商中有239家提供FWA服務,全球平均占比為77%。其中,提供5G FWA服務的營運商快速增加,在過去6個月中,提供5G FWA服務的營運商從46家增加到57家,增加了近25%。

根據最新的FWA CPE出貨量調查和愛立信的研究,預計到2021年底全球FWA連接配接将接近9000萬,預計到2027年全球FWA連接配接将達到2.3億(增長近3倍),其中5G FWA連接配接将增加到1.1億左右,幾乎占FWA連接配接總數的50%。

而FWA對社會的實際意義遠大于FWA的連接配接數,根據地區人口統計情況,一個FWA連接配接能夠為一個家庭中的3到5人提供連接配接。愛立信預計到2027年底,FWA連接配接數将達到近2.3億,相當于超過8億人可以使用無線寬帶連接配接。到2027年,FWA将為超過8億人提供寬帶服務。

同時,具有不同速度等級的FWA QoS服務也将快速增長。愛立信指出,傳統FWA服務中大多數都是盡力而為的服務,基于使用量(GB/月)制定月度流量資費方案,隻有大約12%的營運商提供FWA QoS服務(按不同速度銷售FWA服務)。而提供5G FWA服務的營運商更可能提供QoS服務,56家營運商中有17家(30%)提供了QoS服務,營運商越來越傾向于按速度等級收取資費來創收。

用創新加速數字化程序

5G的殺手級應用到底是什麼?這是全行業都在共同探索的問題。對此,愛立信在報告中列舉了全球領先營運商在5G用例方面的前沿探索。

作為全球首批推出5G服務的營運商之一,沙特電信公司(stc)自2019年6月開始提供5G商用服務以來,已經在136個縣中的56個縣的75個城鎮中部署了約6200個5G站點,擁有約2000萬移動簽約使用者,占有40%的市場佔有率。目前擁有150多萬5G使用者,其5G網絡人口覆寫率已達到32%,目标在2022年底達到42%。

由于5G固定無線接入的使用者産生的資料量更高,以及使用無限量5G套餐的使用者更多,沙特電信的5G使用者的平均月資料消耗量為101GB(4G使用者的平均月資料消耗量僅為43GB),自2020年12月以來,沙特電信5G活躍使用者數以每月12%的速度增長。

為了充分利用5G網絡能力,沙特電信目前正在探索新的創新解決方案和服務。其中一項就是為企業家及其企業确定新的商業模式,使他們能夠在最新網絡技術和服務的支援下進行業務轉型,加快創新和數字化程序。

目前,沙特電信關注的5G用例重點領域包括:遊戲,利用5G網絡的超低延遲時間能力,沙特電信成立了一家專注于遊戲業務的新子公司,并與一家雲遊戲提供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開發解決方案和遊戲套餐;智慧城市,沙特電信正在與合作夥伴、政府機構和市政當局合作開發智慧城市解決方案;SOHO,利用5G網絡的、具有QoS保證的無線雲辦公室,适用于小型和家庭辦公辦公室(SOHO)的企業;5G安全園區網絡,在核心網絡中利用5G獨立組網的能力,使用網絡切片技術為企業提供5G智能安全園區網絡産品。

從《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十年特刊尋找5G成功“密碼”

打破能耗曲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移動通信迅猛發展的同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承受着壓力。

據愛立信預計,目前全球每年運作移動網絡的能源成本大約為250億美元。從成本和碳排放的角度來看,能耗是目前移動通信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而在5G時代,由于部署頻段更高、基站密度更大,5G的能耗可能數倍于4G,而5G的能耗問題已經成為業界面臨的共同挑戰。

愛立信在報告中指出:移動資料流量預計将增長4倍以上,到2027年達到每月288EB。營運商必須在擴容的同時減少能源消耗,努力減少碳排放。

如何才能打破能耗曲線?為了滿足行業對淨零碳排放的期望,愛立信認為:需要一種打破全球網絡能耗上升勢頭的方法。領先的營運商正在使用整體方法來應對這一挑戰,進而将能耗逐漸降低。這是通過将網絡現代化與可應用于網絡設計、建構和能源智能營運的新特性和功能相結合而實作的,同時改用可再生能源也對實作總體減排至關重要。C114通信網 李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