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聞丨新能源專屬保險将上線,自燃、三電系統等都可賠,但最大痛點仍在

日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1-11月,我國的新能源銷量達到340萬輛,同比增長1.5倍。要知道在2017年,我國新能源産銷僅為75萬輛,如今已經是2017年的4倍多,并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還預測,在晶片供應平衡的條件下,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将達到500萬輛。

探聞丨新能源專屬保險将上線,自燃、三電系統等都可賠,但最大痛點仍在

誠然,随着國家“雙碳”政策的推進,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這幾年大街上的新能源車也是随處可見。不過一個新興行業的壯大,其中總是會伴随着一些陣痛,新能源汽車自燃、電池續航嚴重縮減、新能源三電系統無保障等問題成為新能源車主們心中“永遠的疼”。

探聞丨新能源專屬保險将上線,自燃、三電系統等都可賠,但最大痛點仍在

根據相關機構釋出的“2020年電動汽車起火事故分析”顯示,2020年夏季我國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58起,6-8月平均3天就有一輛新能源車發生自燃。大家都知道,汽車自燃的驗證難度非常高,車主在後期維權過程中往往困難重重,一旦廠家不願承擔責任,那麼車主将很有可能自己承擔所有損失。

探聞丨新能源專屬保險将上線,自燃、三電系統等都可賠,但最大痛點仍在

關于這一問題終于有了新進展了,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釋出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格局條款内容顯示,相比傳統車險,新能源汽車的險責任進一步擴大,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車自燃、三電系統,甚至還涉及到充電樁,這些将都會是保險賠付的範圍,也就是說以後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包括充電樁損壞、電網損壞,保險公司都會配置,車主在也不用擔心蒙受不白損失了。

探聞丨新能源專屬保險将上線,自燃、三電系統等都可賠,但最大痛點仍在

更為重要的是,以往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隻在廠家的保修範圍内,但并不在保險的賠付範圍内,三電系統作為新能源車最為關鍵的零部件以及核心,它的價格和維修費用都相對而言比較高,能夠納入保險責任是新能源車險“專屬”最大的展現。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備受大家關注的電池續航裡程衰減的問題,此次試行條例中就并未涉及,在免除責任條款中,條款有明确規定,因為自然磨損、電池衰減、故障、本身品質缺陷等原因造成的損失和費用不負責賠償。

探聞丨新能源專屬保險将上線,自燃、三電系統等都可賠,但最大痛點仍在

大家都知道,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續航縮減問題應該算是整個新能源行業的通病,一輛正常的新能源汽車,3年後電池的縮減程度大概在40-60%之間,時間超過5年,電池的削減程度将會達到60-80%,也就是說,一輛500km續航的新能源車,5年之後隻能跑100多公裡。

其實理論上講,新能源電池續航削減過快的問題本就不屬于保險理賠的範圍,電池損耗嚴格意義上講屬于設計問題或者品質問題,而不是風險問題,相關責任理應由生産和銷售廠家負責。然而目前的情況是,廠家并不會承擔任何責任,因為行業潛規則認為,這屬于正常耗損,大家都這樣,是以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車神探有話說

事實上,一旦電池續航縮減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我相信,5年之内燃油車将會徹底成為配角,甚至提前退出曆史舞台,隻不過礙于目前電池技術瓶頸依然存在,電池續航縮短的問題才暫時無法避免,相信要不了多久,新能源汽車行業這個“最大的痛點”終将成為曆史,現在大家隻好忍一忍了,當然了,也希望車企能夠更加負責任,讓車主們用車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技術不夠就隻能售後來湊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