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華誕中的上戲人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上海戲劇學院在主推一批創作演出的同時,師生及校友還參加了全國及上海市的重大演出活動,上戲校友參與主創的多部黨史題材影視劇也陸續同觀衆見面。

于和偉、馬少骅、毛衛甯等從上戲走出來的演員們和導演們,在他們參與主創的紅色題材影視劇中,如《覺醒年代》《功勳》等,塑造了許多經典,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

于和偉:憑《覺醒年代》火出圈

百年華誕中的上戲人

2021年6月10日晚,第27屆白玉蘭獎完美落幕,《覺醒年代》獲得的所有獎項都是實至名歸。于和偉憑借在劇中對陳獨秀先生的生動刻畫,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

于和偉1971年出生于遼甯撫順,1992年,他放棄國家事業機關撫順話劇團的工作,甯可不要“鐵飯碗”,報考了上海戲劇學院。進入學校後,他經常泡在圖書館裡看各種專業書,經常學習和感受世界級的優秀電影,通過這幾年的鍛煉,演技大大提升,為他之後在影視劇中塑造各種人物形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3年,他在高希希執導的抗戰劇《曆史的天空》中飾演新四軍麒麟山軍分區的副政委萬古碑;2007年4月6日,其參演的抗戰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播出,在劇中飾演前線文工團演員郝鐵蛋;同年,在鄭方南執導的軍旅愛情劇《戰地浪漫曲》中飾演心腸好的唐副司令;2010年,他參演了抗戰劇《特戰先鋒》和近代革命劇《冰是睡着的水》。對于紅色影視劇,他有豐富的表演經驗。

2011年,于和偉與谷智鑫、李沁、徐百卉等人合作主演近代革命劇《中國1921》,他在劇中飾演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的陳獨秀,是以,《覺醒年代》并不是他第一次塑造陳獨秀這個形象。2017年,他參演了電影《建軍大業》,第二次飾演陳獨秀——加上《覺醒年代》,說起來,他也算是陳獨秀的專業戶了。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沉沉黑夜中,中國共産黨即将如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照亮古老神州。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産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産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的社會風情和百态人生。

出演《覺醒年代》之前,于和偉對于陳獨秀的人物特點、性格、知識背景、理想抱負和長短闆,已經做了很多功課,有着比較深的個人了解,這成為了他成功塑造這個角色的先決條件。但事實上,《覺醒年代》劇組一開始找到于和偉時,他倒是拒絕的。不為别的,此前他已經兩次扮演過陳獨秀,對一個想要挑戰自己的演員而言,不重複過往角色似乎已經是預設前提。然而,《覺醒年代》很不一般,了解過角色後,于和偉當即覺得這是一部非常客觀的曆史劇,動蕩年代中的救民救國,是任何人看到都會被瞬間感染的。在讀劇本時,于和偉甚至幾度落淚,最終,他還是再次出演了陳獨秀這個角色。

于和偉在《覺醒年代》中,基本做到了用靈魂去演出,觀衆認為是陳獨秀本人出現在了螢幕上,這是對演員才華和專業度的一種最高褒獎,也把于和偉的口碑推上了頂峰。這位“演技派”,憑《覺醒年代》又火出了圈。

馬少骅:“蔡元培”演活了鄧小平

百年華誕中的上戲人

《覺醒年代》群星荟萃,并不是隻有于和偉一人出彩。在第37集裡,陳獨秀出獄,衆人來到他家慶祝時,一個“久違”的身影出現了——網友紛紛發出彈幕:“蔡校長終于回來了。”

“離開北大四個月了,今日見諸位,初始之心猶在,初始之志未滅”。高朋滿座的院子裡,“蔡校長”再次感慨而發表演講。

不知道多少觀衆認出來了,這個“蔡校長”,正是《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鄧小平的飾演者:馬少骅。

馬少骅也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1978年,他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習喜劇,畢業後重回貴州省話劇團。1986年,進入武漢話劇院。從1996年,在反腐刑偵劇《英雄無悔》中飾劉貴田開始,馬少骅在衆多影視劇塑造了衆多性格各異的角色,但要說他真正被觀衆了解和熟知,還是在重大革命曆史題材電視劇《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飾演鄧小平。

《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是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組織、指導,北京華影文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中央電視台等機關聯合制作的一部電視劇。這部劇描述了1976-1984年的鄧小平,主要從1976年毛澤東同志逝世27天後開始寫起,直到1984年10月1日,鄧小平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國慶遊行隊伍,遊行隊伍中的大學生自發地打出代表億萬人民心聲的橫幅“小平,您好!”為止,其間曆經粉碎“四人幫”,結束十年動亂,進行撥亂反正,國家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對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

出演《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時,馬少骅遇上了一點小麻煩。他是貴州人,而鄧小平是四川人。雖然貴州話和四川話非常相近,但是在有些單字的發音上,還是有細微差别。為了能将一口鄉音的鄧小平演繹得更加活靈活現,馬少骅經常向劇組裡兩位道地四川人——高成生和吳子牛,“讨教”四川話。在兩位“專業四川話教育訓練教練”的“調教”下,劇中馬少骅所說的四川話,相當标準,讓初次看片的四川新聞網記者差點誤以為馬少骅就是道地的四川人。

為了更加接近鄧小平,馬少骅在确定出演到開機的一個多月時間裡,關掉手機和電視,除了研讀鄧小平相關資料和紀錄片,就是增肥。一個多月時間增肥20多斤。而衆所周知,鄧小平喜愛抽煙,為了飾演這個角色,戒煙多年的馬少骅硬是再次“戒煙失敗”。

做出這樣的努力,最終,形神兼備的馬少骅把鄧小平演活了,并憑借該劇獲得第18屆北京影視春燕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21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傑出貢獻獎等榮譽,這也是對他最好的肯定。

毛衛甯:讓青年人喜歡上主旋律

百年華誕中的上戲人

1982年,還在四川綿陽讀中學的毛衛甯懷揣着文學夢。很偶然的機會,他在報刊亭中看到一份報紙上刊登了上海戲劇學院的招生廣告,他當時就意識到這是他以後要走的路。他對他的父親講了,他的父親非常吃驚,對他說:“你要去唱戲?你要唱戲還要上大學嗎?”他的父親誤以為上海戲劇學院是一所戲曲類學校,非常不了解兒子的選擇。他也沒有辦法向父親解釋清楚,自己一個人去成都報名參加了上海戲劇學院的招生考試,最後順利錄取了。直到他考上之後,當地人才知道,還有這樣一所藝術院校。而他也才知道,1982年上海戲劇學院的這一屆招生是粉碎“四人幫”之後第二屆招生,錯過他要再等四年。

進了上海戲劇學院之後,他覺得自己每天都有進步,都在成長,這樣的感受一直持續了四年。他的班主任榮廣潤,還有餘秋雨老師,這些人“在上世紀80年代給了我們特别多的滋養”。毛衛甯對《新民周刊》記者說:“我人生最重要的四年就是在上海戲劇學院度過的。我的世界觀的形成、審美觀的形成,都是戲劇學院帶給我的,我如果讀了另一個大學,我人生的路恐怕就不會這樣了。而且我最後選擇了電視劇導演的行當,和上海戲劇學院也是有關系的。學校非常支援我們,大學三年級我就自己寫了一個劇本《不老的爸爸》,拿了劇本到四川找來了投資,以學生實習片的名義拍成了電視劇,拍成之後在中央電視台和四川電視台都放了,是以我畢業之後,四川電視台就專門把我要去了。當時《新民晚報》還對此做了報道,這是我的名字第一次上報紙。是以我非常感恩上海戲劇學院。我一直講,如果沒有上海戲劇學院,就沒有我的今天,也沒有我取得的所有成就。”

在上大學時,毛衛甯創作的劇本《小雨中的回憶》被當時還是北京電影學院學生的黃建新看中,拍成了電影。他跟組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拍攝,那時候起,他便決定了要做一名導演。于是他就開始大量地做導演方面的功課。

2002年,他為山東電影電視制作中心拍攝了電視劇《誓言無聲》。《誓言無聲》火了之後引發了中國諜戰劇的熱潮,之後才有《潛伏》《暗算》這樣大熱的諜戰劇,是以,《誓言無聲》可以說開風氣之先。至2010年,毛衛甯覺得在諜戰劇上已經沒有什麼新的想法的時候,他開始嘗試其它題材的作品,就拍攝了《平凡的世界》《百煉成鋼》《十送紅軍》等衆多年代劇和主旋律電視劇。

2004年,中央電視台準備開拍《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以紀念反法西斯戰争勝利60周年。央視從全國找導演,在毛衛甯之前,已經有6位導演去談過了創作想法。毛衛甯在上戲讀書期間,專門上過蘇聯電影的課程,他對蘇聯電影印象特别深刻。是以,面對這樣的機會,他也去中央電視台參加了導演的答辯。最終,央視認為毛衛甯對這部劇的了解更合适出任導演,選擇了他。

這部劇原本想在俄羅斯拍攝,但是因為兩國文化上和工作習慣上的差異,考慮到拍攝周期和預算,團隊最終還是選擇了在中國黑龍江的黑河搭建場景拍攝,并請來了黑河對面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劇院和一個戲劇學校的所有演員。

毛衛甯是一個文學迷,走到哪都要讀書。30多年前,他就讀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擔任《平凡的世界》的導演。他和這部劇的緣分,說起來也和上海戲劇學院有關,因為這部劇的制片人是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畢業的李娜,她通過毛衛甯的老師找到他。毛衛甯之前就知道這部劇籌備了許多年,備受關注,而當這個任務落到他的身上的時候,他想他一定要把這部劇拍好。而且這部劇的主創人員大部分都是上戲畢業的,比如主演劉威、袁弘都是,是以當電視劇殺青之後,他們還專門回上戲開了次座談會。毛衛甯說:“可以說,我的每部戲都有上戲畢業的學生參與,從演員到幕後的制片人、美術,大量的合作夥伴都出自上戲。比如剛剛在央視播出的《霞光》,主演劉威、丁嘉麗也都是上戲畢業的。劉威是上戲80級學生,當時整個學校也就300多個學生,是以我和他們非常熟,《霞光》裡我用了他們班近一半的學生。這個班的同學在畢業30年後,居然在一部戲裡再聚首,是不是也是很神奇的?這就是我的上戲情結。”

百年華誕中的上戲人

2021年9月,毛衛甯參與執導的《功勳》播出,深受好評,他說:“我覺得我們的戰争劇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這是我們在戰争劇方面一直努力探索的結果。廣電總局2019年就開始籌備拍攝8位功勳人物,總導演鄭曉龍找到我的時候,他說他選了屠呦呦,剩下7個人你可以選一個,我毫不猶豫就選了李延年。因為我父親是個軍人,我太太也是個軍人,是以我可以說是個雙重軍屬,我對軍隊、戰争劇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李延年是這8個人物中唯一的一個戰鬥英雄,也是唯一一位不被觀衆熟悉的人物。是以我願意把他拍出來。”

現在電視劇比較注重青年人的觀看感受,毛衛甯說:“因為觀衆在疊代,我們是(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其實在80年代之前,所有的中國人都是靠閱讀文字成長起來的,換句話說就是看書長大的,隻有80年代以後的觀衆,是看電視長大的,到現在是看視訊長大的。80年代之後出生的所有的觀衆都不一樣,他們如何來對待影視,對影視作品的成功與否關系很大。現在00後、10後也開始進入觀衆群了,我們要充分考慮他們的接受習慣和審美習慣。在我的片子中,我非常注重年輕觀衆的接受度。像《百煉成鋼》,我們就用了8個故事來串聯中國共産黨100年的曆史。就是想讓年輕觀衆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曆史。我們拍攝的重點已經變成了以80後為主。”(記者 何映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