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造故宮的磚都來自哪裡?哪些磚的地位很特殊?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故宮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完工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整個工程耗時十四年,動用民勞工數高達百萬。故宮建築規格極高,是以就算是一些最不起眼的東西也都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故宮中最容易被人忽視,但又絕不普通的物件——磚。

建造故宮的磚都來自哪裡?哪些磚的地位很特殊?

有人可能會覺得,磚頭随處可見,即便在故宮裡也到處都是,這玩意兒能有多稀罕呢?其實不然。故宮裡的磚在品質、規格等方面都有非常嚴格的标準,比如宮中很常見的一種磚光重量就達到了四十八斤,遠比我們尋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磚頭要重很多。而且每塊磚上都會刻有燒制年代、燒制窯廠名字、制作工匠姓名、督造人姓名等資訊。如果日後在使用中發現磚塊出了問題,那麼就能很友善查到是誰的責任了。

此外,故宮中的所有貢磚雖然和其他磚頭一樣,都是泥巴出身。但它的泥巴都選自特定地點,而且貢磚制作工藝複雜繁瑣,耗時長久。這都是普通磚頭所無法比拟的。

建造故宮的磚都來自哪裡?哪些磚的地位很特殊?

故宮中用的磚主要來自南方各省,據史料記載當時專門燒制貢磚的府縣有:揚州府:江都、儀真、泰興、高郵、興化、海門、六合;淮安府:安東、海州、贛榆;鎮江府:丹徒、丹陽、金壇;安慶府:懷安、桐城、潛山、太湖;南昌府:南昌、建立、進賢、奉新、武甯;廣信府:鉛山、永豐;建昌府:南城;撫州府:臨川;吉安府:廬陵、吉水、安福、萬安、永甯;贛州府:贛縣、會昌;臨江府:清江、新餘;九江府:瑞昌;袁州府:宜春;甯國府:宣城;衡州府:常甯;東昌府:臨清;順天府:昌平州、通州、涿州、房山。

建造故宮的磚都來自哪裡?哪些磚的地位很特殊?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上面這些府縣(除順天府外)的地理位置都在古代漕運交通要道上,這其實就是為了友善運輸。當時明朝官府規定凡屬運糧船必須搭運三十塊磚,否則不準放行和通過關卡。雖然從數字上看起來,三十塊磚很輕松,然而正如上文中所說,每一塊磚重四十八斤,三十塊約合一千四百四十斤。這個額外負擔對本身就滿載的運糧船來說也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任務。

在故宮中的所有用磚中,有兩個産地的磚最為重要,分别是山東臨清所産的臨清貢磚和江蘇蘇州所産的蘇州磚。

建造故宮的磚都來自哪裡?哪些磚的地位很特殊?

臨清貢磚用黃河、運河沖激的細澄泥(俗稱“蓮花土”)所燒制,堅實細密,不堿不蝕。由于臨清貢磚的品質比其他磚窯廠燒制的貢磚要明顯高出一截,是以從明朝中期以後,臨清貢磚成為建築皇宮的主要用材。此外,北京的帝陵、城牆、王府、廟宇也大量使用臨清貢磚。值得一提的是,陵寝、廟宇的建築用磚往往還會打上專用字樣,以便和宮殿用磚區分開來,這到不是因為兩者在品質上有什麼不同,而是因為古人認為陵寝、廟宇的用品不能和活人的用品相混合。

建造故宮的磚都來自哪裡?哪些磚的地位很特殊?

蘇州磚是專門供應皇宮大殿内部的地磚。這種方磚要經過特殊工藝,反複燒制而成。整個流程包括取土、制坯、燒制、出窯、打磨和浸泡等工序,最終達到的品質要求是“叩之有聲,斷之無孔”。每燒制一窯蘇州磚,得花上約半年時間,每塊磚的造價相當于一兩黃金,是以蘇州磚又被稱為“金磚”。

故宮中最重要大殿的地磚都是用“金磚”鋪路。出于保護文物的目的,故宮中軸線上的大殿都不讓人進去,是以大家隻能站在門外體驗金磚墁地的感覺。不過,夜讀史書前些時間遊覽故宮發現,奉先殿(即現在的鐘表館)裡也用的是“金磚”,如果大家想零距離體驗踩在“金磚”上的感覺,不凡去奉先殿看看。

參考文獻:《兩宮鼎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