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人向來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不遺餘力的竊取他國曆史文化,并通過地圖開疆,不斷地憑借想象力,來證明自己國家的曆史悠久以及自己國家的偉大。這種民族的自豪感,實際上源于自卑感,從曆史角度來看,南韓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在漢朝和唐朝時候,一度成了中原領土的一部分。
思想狹隘的南韓人,一直不願意承認這段曆史,甚至通過大量神劇,肆意攻擊唐王朝。除了這些文藝方面的身居以外,南韓從自己并不廣闊的土地上開始進行所謂的考古挖掘,以及考古“創造”,讓他們尴尬的是,随着大量考古發現,一點一點的打破南韓人的幻想。尤其一個石碑的出土,讓南韓一直在宣傳的獨立地位被打破,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是清朝的藩屬。

這個石碑被稱為“大清皇帝功德碑”,這讓南韓人始終不願意承認的實事坐定,南韓拼命粉飾自己曆史的悠久、偉大和強悍,卻終究免不了稱臣的命運。這如何不讓南韓感到恥辱。
而更讓南韓不能接受的一個事實是,南韓(那時候叫北韓,包括現在整個北韓半島)一直是大明王朝的屬國,明朝給了北韓足夠的保護,并且在萬曆年間,出兵保護北韓,使他們免于稱為日本的殖民地。
在曆史上,北韓對明朝的行為,感恩戴德,到了現代,南韓政府極力回避這樣的實事,誇贊自己的名将李舜臣,而無視鄧子龍、陳麟、麻貴、李如松等人的功勞,甚至在一些電影中進行醜化。明朝被清朝所替代,北韓開始以中原王朝正統自居,依舊使用崇祯的年号,以至于到了現代,南韓和日本都在侵占着中國的的曆史文化,炮制出明朝在南韓,唐朝在日本的荒誕論點。
這是一種斷章取義的文字遊戲,除了滿足于南韓政府險隘的民族自信心以外,還展現了一種更深層次的意味,那就是通過這種遊戲,蠶食中國的曆史文化。以展現南韓的曆史地位。
小醜終究是小醜,當他們粉粉墨登場,足夠滑稽,而當他們下了台,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平庸,這個石碑的出現,也源于此。
當明朝滅亡之後,如果北韓能夠一直保持着獨立地位,那會是一個怎樣的結果,這就要看一個言論,那就是當年日本人說的言論,他們曾經說過,南宋滅亡之後,華夏文明就斷層了。中國已經滅亡。這種言論十分可怕,而更可怕的事情在于,中國很多人,也在為這樣的言論搖旗呐喊,以否定元朝以後七百多年的曆史文明,這又是怎樣一種可怕的陰謀?
還有一句話,說的是明朝滅亡之後,就再也沒了中古,這個言論也是日本人提出來的,如果這個言論成立,也就意味着,日本從來沒有侵略過中國。這樣無恥且可怕的言論,實際上在南韓人心裡,也産生了波瀾。
如果沒有石碑的出現,沒有大量曆史證據的出現,來證明北韓依舊是清朝的屬國,那麼現在的南韓,就更加自信的,他們會覺得,自己能夠繼承華夏的文明,并且在滿清的強大攻勢下,保持獨立,這些是中國做不到的,這樣更符合南韓政府的審美和價值觀。
雖然荒唐的言論,不會影響到實際情況,但惡心人的事情,還是越少發生越好。尤其是對于中國的曆史文明,如果自己都在懷疑,那麼一定會被南韓日本這樣的國家觊觎我們祖先創造的文化。
是以,石碑的出現,給了南韓一記響亮的耳光,證明了一句俗話,不是你的,就别想着拿走,曆史是公平的,不容粉飾和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