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前,授予趙雲一特權,趙雲沒了解,諸葛亮了解了卻不敢說
導語:都說三國是一部悲情史,曹操的能耐可以說是那個時期的君主裡面最強的,剛起兵的時候身處四戰之地,絞盡腦汁才打敗了衆多諸侯,本想一統天下但卻被諸葛亮打斷程序,自己死後家業還被司馬懿奪走。還有劉備,他一個賣草鞋出身的人,用了三十多年告訴世人什麼叫做不屈不撓,用意志力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但卻壯志未酬,隻能悲涼的托孤給諸葛亮和趙雲。而此時趙雲卻不明白劉備對他的囑托,到底怎麼回事?我們一看究竟。

事情發生在蜀漢建立的第二年,劉備因為積勞成疾在永安宮病重,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于是把諸葛亮和趙雲叫到病榻前。告訴諸葛亮:“你的才能遠勝于曹操十倍,肯定可以複興漢室。我那個兒子假如可以成才,那就輔佐他,假如不成才,君可自取。”然後又告訴趙雲:“朕與卿于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負朕言。”趙雲哭着回答:“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從他們的對話可以發現,劉備的思路很清晰,他把阿鬥和蜀漢政權交給諸葛亮,因為隻有諸葛亮才能扛起這個重任。劉備假裝和諸葛亮說這些話,就是為了讓諸葛亮感覺到自己的信任,好盡心盡力輔佐劉禅。但劉備也擔心諸葛亮真的會奪權,特意交代趙雲,讓他“早晚看觑吾子,勿負朕言”。這個任命簡直就是特權,因為趙雲可以用盡一切手段守護劉禅的人身安全,諸葛亮真有什麼想法也會掂量掂量趙雲的能耐。
劉備為何把這個重任交給趙雲呢?其實我們從趙雲的履曆也可以明白。他們兩個年輕的時候在公孫瓒手下相識,後來公孫瓒敗亡,趙雲不遠千裡投奔劉備,成為了劉備的保镖。趙雲為了救阿鬥曾經七進七出曹營,為了保護劉備願意孤身前去江東,漢水之戰時以一人之力抵抗整支曹魏部隊,夷陵之戰還救過劉備的性命。毫不意外的說,趙雲就是對劉備最忠誠的人。
但趙雲不會政治,他以為劉備讓他和諸葛亮一起輔佐劉禅,卻不明白劉備真正擔憂的事。而且諸葛亮明白劉備的安排,他為了自己的權力和政治地位也不敢點破。諸葛亮掌權後開始北伐,特意把趙雲從劉禅身邊抽調在戰場上,然後讓自己信任的人接替趙雲的職務。從此諸葛亮真正完全掌控了蜀漢,劉禅隻能作為一個象征,他的主要任務隻是祭祀的時候露個面,蓋章的時候出個力而已。
??
結語:其實那個時候的蜀漢已經頻臨滅國,因為曹魏的綜合實力是蜀漢的5倍,蜀漢内部的士族們不服朝廷的統治,連南中的異族都直接叛亂。諸葛亮也隻能把蜀漢牢牢掌控在手裡,用自己的能耐幫蜀漢續命。假如諸葛亮還分權的話,蜀漢早就從内部開始分裂,然後被曹魏和東吳肢解了。